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选拔卷+提分卷)
第三单元 选拔卷-【单元测试】高一语文同步选拔卷(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选拔卷-【单元测试】高一语文同步选拔卷(统编版必修上册),文件包含第三单元选拔卷-单元测试高一语文尖子生选拔卷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第三单元选拔卷-单元测试高一语文尖子生选拔卷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选拔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追求天下大国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传统文化歌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酬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 《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练出“外儒内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补的哲学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摘编自《文艺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2016年第11期》)材料二: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动,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已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盂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道家的智慧——上善若水 ,超脱世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毕竟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良方。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披露着现实的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和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和磨练面前依旧无畏。墨家的兼爱——兼相爱,交互利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人民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搞编自网络《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C.材料二认为要拥有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超然,就要排出一切人为的桎梏,不能有任何作为,保全生命,最终求得精神心灵自由,逍遥自在。D.材料二认为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他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学习借用了儒家的思想。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主,道家、释家相互交融,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补充的格局。B.道家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这种认识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我们今天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兼顾自身和子孙后代发展,可溯源于老子提出的持续性,是老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D.佛家思想,其核心是“空”,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槃"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一个分论点的一项是( )(3分)A.儒家要求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已任。B.墨家主张兼爱互利,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C.道家的超然让人们在困难和磨练面前无惧无畏、充满力量。D.佛法超越了生死,博大精深,不可思议,不可穷尽,难以言说。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先秦儒家思想对你的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影响?请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2021年全国高考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来了。”大家一起想。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一路上——“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延安,1938年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战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21·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运字南仲,信之贵溪人。运年二十五,以太学生登宣和三年进士第,赐同上舍出身,调桂阳监蓝山县丞。县阙令,运摄县事。县与诸獠接壤,因俗为治,吏民安之。临武寇与诸獠合,大剽掠,运亲帅兵禽之。迁潭州攸县尉。移贰濡须。金人犯庐、寿等州,大将驻兵淮壖①以拒之,运给饷未尝乏绝。岁余,以亲老还江东,寓居鄱。既而丁母及父忧,服除,起知桂阳监。五月而境内称治,与部使者奏升监为军。大修庠序之教,祠汉以来守令有功德于桂阳者卫飒、唐羌等七人于学,刻《续颜氏家训》《四时纂要》等书,散之民间,使之修德而务本。召入对,除知达州。召为度支郎中。临安楼店务钱岁三十余万缗,请以十万归省额。户部所储三佛齐国②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拜刑部侍郎,言:诸斥逐累赦未还者,宜从湔洗。诸申请条制,多重复牴牾,失于太烦。诸编置不以赦原、不以荫论之类,失于太重。外路刑狱三经翻异,移送大理,刀锯数施,非所以示远。及诸不便,皆从之。又请广储蓄,兴鼓铸,修屯田,作乡兵,亦皆听纳。会金人渝盟,特迁户部侍郎,以专馈饷。丞相陈康伯议遣李宝自四明控制海道,众论纷纭,运直入赞决,以为上策,金人果败走。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乾道七年,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出粟以济。连上章致政,不许,以疾卒。(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注)①壖,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淮壖,淮水边的滩涂。②三佛齐国,东南亚印度化古国之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B.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C.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D.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初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后又为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的统称。B.服除,守丧期满。官员守丧期满后,朝廷一般都会恢复其丁忧前原任的官职。C.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亦泛指学校。D.致政,犹言致事、致仕、休致,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君主,辞去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运内平动乱,外抗金兵。代理桂阳监蓝山县令时,他带兵擒获贼寇;移任濡须时,他驻军淮河边,抵抗进犯庐州、寿州的金兵。B.张运宽厚为怀,主张轻刑。任刑部侍郎时,他提出应宽待赦免多次仍无法回来的犯人,指出对他们的处理存在判罚过重等问题。C.张运深受信任,颇受重用。他提出增加储蓄、整治屯田等建议,均被采纳;金人违约,他被朝廷破格升任,专门负责运送粮饷。D.张运政绩突出,处事果决。他在地方、中央官署任职,均有建树;金人违约,他直接参与决策,支持丞相意见,终致金兵败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⑵乾道七年,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出粟以济。14.张运主管桂阳监时在当地施行教化,具体措施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2020·天津河东·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插田歌①(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②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③如《竹枝》。 (注释)①插田:插秧。②田滕( chéng):田埂。③嘤咛: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16.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这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相似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2020·罗平县第二中学高一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弱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揭示主旨,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消极情绪: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2020·重庆南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造园艺术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是中华优秀文化和精英艺术的一个顶峰,是中华民族文明开化风流儒雅的一个标志。中国造园艺术( )于世界,增光了中华民族的体面,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声望。中国人趋于平和宁静的心理气质,是大自然哺育的结果。中华大地的山明水秀,迷住了人们的心神,使之陶醉。在适应、协调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中华民族( )了崇尚自然、亲和自然的思想文化潮流,( )觉得他们和大自然是一体的,他们感觉到大自然血脉中的每次搏动,于是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学说。孟子说“上下与天地同流”,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大诗人李白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之名句。老庄思想主张“归真返璞”, 返回到大自然中去,因为人类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造园艺术无不本着以再现自然山壑为主要原则,其本质特征,就是对大自然中的好山佳水加以开发、整治,开创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生活游息环境。造园艺术的最高准则,就是计成《园冶》所指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人对造园艺术的追求,体现了这个民族( )平和谐调、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宁静、文明高雅的思想气质。具有诗情画意的人工山水园,就是在人间大地上建造出一个理想的天堂。“林园无俗情”, 人们生活在这种仙境一般的环境中,自然也就能够纯净气质、陶冶情操,不仅使生活高尚化,民族性格也能得到升华。①②③。18.依次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散布 造成 以致 崇尚B.流布 形成 甚至 崇敬C.散布 造成 以致 崇敬D.流布 形成 甚至 崇尚19.下列各项中,和“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2021·涟水县第一中学)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人类之所以能超过其他生物,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部的东西都知道调理,譬如种植花草,或养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① ,又如自己的寝室,使其清洁整齐,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且要调理,那么对自己更得要经常调理。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调理心思,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一篇文章,如果缺乏条理,只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② 。而心思之条理清楚,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我们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起初心很乱,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敷衍,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写好。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2021·云南昆明二十三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列子·汤问》材料二: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任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