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五单元《边城》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34307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五单元《边城》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4/2/134307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学设计全套
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十七 边城(节选) 沈从文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十七 边城(节选) 沈从文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全景图片,微课展示,词云生成图,视频配乐朗诵,学生小组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课程语 文日期 课题《边城》课时1教具多媒体授课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感受边城的美,领悟边城的风景美与人物美。 感受现代文明冲击下,传统文化的式微与边缘化。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于文章的解读,感受边城的美丽。教学难学: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边缘化。教学设计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以记者的身份,去探访边城这一座小城,在采访之前,我们肯定需要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在哪里。那么大家知道边城的实际位置在哪里吗?【展示全景图片】明确:边城是在湖南湘西的一个叫做茶峒的小山城。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个时代的人的沉沉大梦。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童谣,那是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共话《边城》。二、初步感知1.全文感知在知道目的地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一座城市的文化背景。《边城》是沈从文的一篇中篇小说,而我们手中的采访资料就是小说的第一节。那么,首先,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座小城中,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微课展示】2.初识边城 湘西,这个具有浪漫色彩的地方,孕育了浪漫始祖屈原,而这也或许就是沈从文写出一部部凄美而又动人的故事的原因。沈从文将这个故事命名为《边城》,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小说为什么如此定名,《边城》有什么含义呢?明确:故事发生在“茶峒”这个小山城,而这山城靠近湘西边境,因此,如此命名,首先是因为茶峒的地理位置。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初步地阅读了课文,然后要求同学们以“边城是一座( )的山城”为结构,在划线处进行填空,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完成了这一项任务,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大家对边城的评价。【词云生成图】我们发现,在大家的评价中,哪一个词语非常频繁地出现了?明确:美那么,边城美在哪里呢?明确:景美,人美文中哪些地方为我们描绘了茶峒美丽的景色。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几段?(1.2两段)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读一读。【视频配乐朗诵】山水浸润了茶峒,也浸润了这里的人们。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河流、山、渡头、渡船、竹林、茅屋、小镇。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记载: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这座小小的边城,不正是另一个世外桃源吗?沈从文在小说开头,用短短的寥寥几笔,就将我们带进了这个灵性浪漫的小城,那么,在这个小城中的人们的美,似乎也就不那么让人惊讶了。接下来,就让我们采访一下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在课文节选的片段中,主要出现了哪些人物?明确:过渡的人们;爷爷;翠翠他们身上,又通过什么样的事情,体现了怎样的人性之美呢?【学生小组讨论】爷爷:淳朴、尽职尽责翠翠:纯真、活泼、善良、孝顺过渡的人们:淳朴我们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解读,能够感受到,边城是一个仿佛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那么沈从文为什么要去描绘这样的一座小镇呢?而不是写上海、北京或者其他的小山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采访一下沈从文本人。(因为沈从文是湘西人,这是他小时候生活的真实写照。)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沈从文从出生到十五岁随军外出,一直生长在湖南西部的凤凰城中。澄清的沅水,肥沃平衍的两岸,苍翠欲滴,深绿逼人的数目,这些动人的画面,都来自他童年记忆中自然和谐的湘西小城。这里的兵卒淳善如平民,农民勇敢安分,商人洒脱自信,一切人都是如此淳朴良善。就像他在《从文自传》里所说的: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也正是因为对于湘西这一片土地的热爱,所以沈从文一直称自己为“乡下人”。三、深入感知因此,写边城,确实是因为这就是沈从文一直怀念的美丽小城。但是否又仅仅如此呢?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刚才展示的这句话:“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这里,同样指的是茶峒,但是却使用了两个词汇:城市和小城。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用一个形容词去形容城市,或者说是都市,你会选择哪些词语?明确:繁华、喧嚣……这是同学们对于都市的评价,我们不妨来采访一下与沈从文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们。穆时英:“街,街有着无数都市的疯魔的眼;舞场的色情眼,百货公司的饕餮的鹰眼;“啤酒园”的乐天的醉眼,美容室的欺诈的俗眼,教堂的伪善的法眼,电影院的奸猾的三角眼,饭店的朦胧的睡眼……”同学们会发现,在当时的人们眼里,都市是怎么样的?明确:繁华的同时,充斥着虚伪贪婪的一面而这就是现代文明所带来的,避无可避的巨大缺陷。而与此同时,边城又是怎么样的?明确:纯洁无邪。现代文明裹挟着机器的隆隆重响,在为人们带来新鲜的感官体验的同时,也注定将人们席卷进名利场中。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个自称为“乡下人”,习惯了青山绿水的读书人,来到了大都市,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惶恐、痛苦、不安)他会感到惶恐不安,因而想要回到故乡,而与其说是回到故乡,不如说是回到与现代文明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拓展资料:《哦,香雪》因此,边城,不仅仅是一座地方,一个小城,更多的是带有一些象征意味,象征着传统文化,并且带有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田园牧歌式的古典之美。而身处于现代文明浪潮中的沈从文,自然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去抵抗席卷而来的时代浪潮,因此只能在记忆中回到他所热爱的湘西,希望治愈自己因为虚伪无聊的城市生活而产生的精神伤口。正如汪曾祺所说:“沈从文在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印象里。”那么,这座边城,或者它所象征的古典之美,最后的结局却是怎么样的。之前请同学们通过微课,了解了整篇文章的故事情节了,你们还记得结局是什么吗?明确老大天宝坐水船出了事,被淹死了。老二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孤独地外出漂泊。一个雷雨夜,渡船被冲走了,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而爷爷也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小说的结尾,翠翠一直在等傩送:“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因此,在沈从文心中,尽管怀念传统文化中,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这种古典文化可能长存吗?明确:终将会在时代浪潮中消失。所以,边城,除了在地理位置上,这座城市处于边界之处,同时,也说明的是,传统文化的逐渐没落,“边缘”化。青山绿水,明月清风,淳朴的渡手,多情的乡邻,那至情至信的原始的古风,那粗犷的牧歌,那白话的史诗,是沈从文永远的精神升华,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岁月风烟,转瞬即逝,当我们阅尽世事,历经风霜,我们会蓦然回首,那永远的湘西,永远的边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二单元一 诗二首雨巷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赏析全诗,原因探究,本诗主题,艺术特色,“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中职无衣 《诗经》精品教案设计,共4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三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