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非洲文明,西非三大帝国,非洲南部,汉武帝,新时代,中非交往源远流长,古代美洲文明,印第安文明发展,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农业:培育了甜高粱、西瓜、棉花等重要农作物(2)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绵羊和山羊(3)冶炼业:掌握了冶铁技术
一、西非——班图人发展
2、活动区域: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最盛时版图包括红海两岸大片地区。
2、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
(2)主要国家: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1)兴起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
(3)特点:广泛使用奴隶 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加纳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个。它被称为“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食盐产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了顶峰,1076年后逐渐衰落。——摘编自李安《非洲古代王国》
16世纪,桑海帝国达到了鼎盛,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大帝给所有的穆斯林城市指派了卡迪(地方行政官)。 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来”这句流传至今的西非谚语,生动描述了廷巴克图学术之盛。—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大津巴布韦——“石头文明”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
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
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中国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等
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地区强国
①处于东非沿海地区;②大都为城市国家;③广泛使用奴隶;④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⑤对外贸易发达;⑥城市繁荣;⑦信仰伊斯兰教。
①都为中央集权的大帝国;②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③对外贸易发达;④文化繁荣,马里的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⑤城市繁荣;⑥使用奴隶;⑦信仰伊斯兰教。
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都城大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居民:印第安人。成就:①独立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番茄、花生和南瓜等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 ②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
1、地区: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1)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2)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3)城市建筑精美,规模宏大,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4)制造精美陶器,发明独特的表意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0”的概念。
象形文字,且是三维文字,不仅有上下左右之分,还有远近之分
玛雅人的数字是20进位的,每月也只有20天。他们通用的历法有两种,一叫"圣年历",作宗教崇拜用,把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共260日。第二种是"太阳历",又称"民历",每年有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是禁忌日,即全年共365天,每4年加闰1天。在平时,玛雅人是把两种历法同时使用的。
1、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等。2、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30万。它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由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
今秘鲁南部库斯科省的首府
1、发展: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疆域达到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的帝国。
2、社会特点:(政治统治)①国王世袭,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②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③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征税和征兵);修建了完整的道路系统;④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3、社会经济: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①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②建立众多城市国家;③氏族分级④城市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建造了众多祭祀的金字塔庙宇;⑤制造出精美的陶器;⑥发明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⑦采用复杂的历法纪年;⑧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的概念。
①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印加帝国;②最高统治者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君主专制);③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④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征税和征兵);⑤修建了完整的道路系统(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⑥迁移被征服者,建立殖民地,削弱反抗力量;⑦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①上层垄断官职,掌握军队;②被征服者部落自治,但需缴纳贡赋;③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④建设都城(引水渠、道路、桥梁);⑤建造了金字塔。
材料 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沙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 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围绕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型经营的。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根据材料,归纳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种植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评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设问导读,教学过程之思维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非洲文明,东非地区,桑给巴尔,蒙巴萨,阿克苏姆,摩加迪沙,西非地区,南非地区,大津巴布韦,主要文明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非洲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