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原子结构与性质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原子结构与性质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
课程基本信息课题原子结构与性质复习(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物质结构与性质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年 5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梳理第一节原子结构知识的逻辑顺序,形成对原子结构的整体认识。2.结合光谱证据,能说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与宏观物体运动特点的差异。3.基于证据推理,建立基于理论模型认识原子结构的思路方法。教学重点:基于构造原理认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特点,基于原子轨道建立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整体描述。教学难点:能结合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并说明含义。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1分钟回顾回顾本章章节内容,引出之后的概念关系梳理。1分钟问题1为什么要研究原子结构?学生活动:思考本章所学知识的功能价值。教师活动: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基本观念,明确原子结构知识学习对元素性质认识的指导作用。4分钟问题2 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何特点?环节1 能量不连续性学生活动:明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连续(量子化)。教师活动:追问电子能量不连续的证据。学生活动:回忆新授课中概念建立的过程,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推理过程。教师活动:明确“线状”光谱与“能量不连续”之间的推理过程,强调“宏观”光谱证据对探究“微观”原子结构的重要意义。 环节2 基于构造原理的分层排布学生活动:思考“分层排布”的具体内涵,回忆“能层”“能级”“能级交错”“构造原理”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师活动:明确构造原理的光谱学证据,强调构造原理是典型的思维模型,源于经验,解释实验事实。引导学生体会概念建立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观的理解。6问题3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环节1 不确定性与电子云学生活动:回忆核外电子运动的不确定性,思考利用电子云概率描述原子运动的原因。教师活动:明确量子力学基于出现概率描述电子运动的基本思路,强调电子云是对概率的图像化表达,电子云轮廓图是对电子云图的简化。 环节2 原子轨道及其形状特点学生活动:复习原子轨道的概念和电子云形状特点教师活动:明确原子轨道的概念,带领学生回顾px、py、pz轨道空间伸展方向不同的实验证据。 环节3 建立概念图示教师活动:结合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特点和运动状态的特点,建立原子结构的知识逻辑图示8问题4 电子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分布在各原子轨道上的?环节1 书写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学生活动:结合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书写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教师:公布第四周期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并讲解排布时所依据的原理。 环节2 讨论铬元素和铜元素的排布特例学生活动:对比老师公布的铬元素和铜元素基于实验事实的轨道表示式,明确铬元素和铜元素为特例。教师活动:解释上述情况背后的结构因素,再次明确结构研究以事实为基础。 环节3 讨论为何这些元素为同一周期学生活动:思考上述元素的结构相同点。回忆元素周期表周期划分的原因。教师活动:复习鲍林的近似能级图,明确元素周期表周期划定的微观原因是价层电子能级接近。 环节4 讨论核外电子排布与族、分区的关系学生活动:直观地通过元素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判断元素分区与族。教师活动:明确元素周期表分区与族的背后的结构原因。总结引出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位置的联系。 1总结整理回顾“位构性”的基本研究方法,明确本章学习的价值就是深入“结构”,建立更加细化的结构与位置、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道原子光谱、基态、激发态概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第一课时复习练习题,共1页。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共价键第一课时课后复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