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第1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第2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第3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第4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第5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第6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第7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综合训练题,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核心素养,主要步骤,定量分析,波谱分析,除杂质,确定元素组成及比例,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结构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能说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步骤。2.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原理和操作,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蒸馏、萃取或重结晶的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1. 通过了解天然产物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过程,培养创新意识。2、通过苯甲酸重结晶的实验探究,感受科学研究的方法。
    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化学方法:一般加入某种试剂进行化学反应
    物理方法: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物理性质差异进行分离
    有机物分离的常用物理方法
    有机物热稳定性较高 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
    熟记图中主要仪器的名称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沸石、温度计、导管、冷凝管、橡胶管、牛角管、锥形瓶
    如何将工业酒精进行分离、提纯?
    a.加热时应垫石棉网b.烧瓶中放少量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c.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2/3d.温度计水银球的部位(蒸馏烧瓶支管处)e.进出水方向(下进上出)f.用锥形瓶收集馏分
    1.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粒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B.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D.蒸馏烧瓶不用垫石棉网,可直接加热解析 A项,通常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或者沸石,防止液体暴沸,正确;B项,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目的是控制馏分物质的沸点,测量的是蒸气温度,正确;C项,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即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入,上口流出,冷凝效果好,正确;D项,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错误。答案 D
    (3)萃取剂的选择依据
    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溶剂中溶解度差异大。
    a.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b.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c.萃取剂与原溶液不反应
    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梨形)、烧杯
    半倒立斜向上,轻轻旋转活塞即可
    a.使用前先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b.振荡时双手托住分液漏斗,右手按住玻璃塞,平放,用力振荡(震荡后注意放气)c.震荡后,使玻璃塞凹槽和小孔对齐,静置分层d.分液时,记住下层的为密度大的液体,从下面放出.上层的为密度相对小的液体,从上面倒出.
    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
    分液时,记住下层的为密度大的液体,从下面放出.上层的为密度相对小的液体,从上面倒出.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酒精萃取甲苯水溶液中甲苯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然后静置分液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对于密度不同、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可采用分液的方法将它们分离D.对于热稳定性较强、沸点较高的液态有机物和沸点较低的杂质可用蒸馏法除杂解析 甲苯与水互不相溶,直接分液即可,不能萃取,A项错误;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项正确;根据分液和蒸馏的实验原理可知C、D项均正确。答案 A
    某粗苯甲酸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和泥沙,应如何提纯?
    母液(可溶性杂质和部分被提纯物)
    溶于溶剂,制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杂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
    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石棉网、普通漏斗、烧杯、玻璃棒、
    1、溶解粗苯甲酸时加热的作用是什么?
    2、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操作中多次使用了玻璃棒,分别起到哪些作用?
    4、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
    增大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高,苯甲酸不易析出
    溶解时加速溶解、过滤和洗涤时引流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说明氯化钠已经除净。
    3.下列有关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可以直接趁热过滤B.趁热过滤中,为了防止苯甲酸结晶,可先将漏斗进行预热C.趁热过滤后,为了析出更多晶体,热滤液用冰盐水充分冷却,同时缩短结晶的时间D.温度越低,苯甲酸的溶解度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越有利于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解析 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考虑到过滤时溶液与环境的温差较大,易使苯甲酸晶体提前析出,滞留在过滤器中,故需在过滤前适当稀释,不能直接过滤,A项错误;趁热过滤后,用冰盐水冷却形成的结晶很小,表面积大,吸附的杂质多,C项错误;重结晶过程中温度太低,杂质的溶解度也会降低,部分杂质也会析出,达不到提纯苯甲酸的目的,D项错误。答案 B
    结晶的两种方法(1)蒸发结晶:将溶剂蒸发获取晶体,此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粗盐的提纯。(2)降温结晶: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分离。
    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米哈伊尔·茨维特用碳酸钙填充竖立的玻璃管,以石油醚洗脱植物色素的提取液,经过一段时间洗脱之后,植物色素在碳酸钙柱中实现分离,由一
    条色带分散为数条平行的色带,从而分离得到了三种色素。茨维特将这种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命名为色谱法。
    25年后德国化学家库恩再分离、提纯胡萝卜素异构体和维生素结构中,应用色谱法,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 此后,色谱法成为分离、提纯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方法。并发展出了纸上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

    相关试卷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分离、提纯学案下学期(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分离、提纯学案下学期(原卷版),共6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分离、提纯学案下学期(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分离、提纯学案下学期(解析版),共9页。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分离、提纯练习下学期(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1.2.1 分离、提纯练习下学期(解析版),共15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