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精品测试题
展开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
①培育无子番茄 ②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棉花摘心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⑥带芽的枝条扦插容易成活 ⑦木瓜催熟柿子
A. ①③ B. ②④ C. ⑤⑥ D. ②⑤
2. 激动素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某小组利用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进行实验以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据A,B组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
B. 据B,C组可知,激动素能解除高浓度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
C. 据A,C组可知,激动素具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
D. 实验后期B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C组
3. 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浸泡12 h的绿豆种子,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结果如下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4-D溶液浓度
(mol·L-1)
0
0.4
0.7
1
1.3
1.6
平均芽长度(cm)
4
7
11
13
8
5
平均根长度(cm)
6
8
4
1
0.8
0.7
A. 自变量是有无2,4-D溶液,因变量是芽与根的平均长度
B. 0.4 mol·L-1的2,4-D溶液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
C. 2,4-D溶液既能促进芽的生长,也能抑制芽的生长
D. 培养无根豆芽的2,4-D溶液最适浓度一定是1 mol·L-1
4. 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相同长度的部分茎芽,分为A、B两组,置于无菌水中分别处理1h和8h,再用含适宜浓度激素的培养基处理7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生长表现出相互协同的作用
B. 本实验中用IAA单独处理比用GA3单独处理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弱
C. 与无菌水处理1h相比,处理8h后茎芽中内源性GA3含量下降相对较少,IAA含量下降相对较多
D. GA3单独处理7天后,A组茎芽的长度更大,与茎芽中内源性IAA含量较高有关
5. 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的双重功能
B. 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
C. 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在有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
D. 若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将导致该植株的果实成熟推迟
6. 如表是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影响的预实验处理及结果。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枝条
甲组
乙组
丙组
2,4-D溶液
10-9 mol/L
10-5 mol/L
0
生根数量(条)
43
8
22
A. 各组选取的枝条数量、处理时间等均应相同
B. 甲组的2,4-D溶液浓度是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C. 乙组2,4-D 溶液浓度较高,具有抑制作用
D. 丙组加入与甲、乙组溶液等体积的蒸馏水,起对照作用
7.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免资源浪费
B. 植物激素能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其调节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C. 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D. 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8.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志重捕法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③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沾蘸法处理时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浸泡法则正好相反
⑦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需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A. 零项 B. 一项 C. 二项 D. 三项
9.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 利用低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的生长
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D. 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10.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哪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剂浓度是( )
A.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11. BA对苹果丛状苗生根的影响如图所示。对照组为“MS培养基+NAA”,实验组分别选取在“MS培养基+NAA”培养了
0 h、24 h、48 h、72 h、96 h、120 h的丛状苗,用“MS培养基+NAA+BA”各处理24h后,再转入“MS培养基+NAA”继续培养。各组都在丛状苗培养的第14 d和第28 d观察并统计生根率,NAA和BA的浓度均为1 μ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A前期处理抑制生根,后期处理促进生根
B. BA对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效果均不同
C. 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
D. 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促进生根
12.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都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②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③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④赤霉素不仅能促进果实成熟,还可延长植物种子的贮藏时间
⑤用生长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⑥对成熟期的植物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会加快叶片衰老和脱落
⑦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控制,又受环境影响
A. 2 B. 3 C. 4 D. 5
13. 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 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 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 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14. 金丝楸是珍贵的古老树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金丝楸在自然状态下很难通过种子繁殖。为尽快推广种植,可以通过相关技术获得优质苗种,下列技术应用不合理的是( )
A. 用扦插方法,诱导枝条生根发芽快速育苗
B. 采集幼芽嫁接到其它适宜的植物体上育苗
C. 用叶或茎的组织经组培制备人工种子育苗
D. 用花中的花粉粒经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15. 为了研究植物激素 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将琼脂块 A用不同条件处理后,按图1操作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 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的自变量有培养时间和对琼脂块 A 的处理条件
B. 分析曲线可知,GR24 对切段侧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C.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NAA对切段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D. 实验结果表明,GR24和 NAA对切段侧枝生长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6.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激素乙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
(1)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髙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 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研究者用适宜浓度的激素甲类似物处理细胞,促进了细胞的纵向伸长,得到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激素甲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_。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
处理前
处理后
DNA:RNA:蛋白质
1:3.1:11
1:5.4:217
(3)为研究根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髙,乙烯的浓度也越髙,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可能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诱导产生______,从而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17. 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2,4-D溶液对某种植物的扦插枝条进行处理,以探究其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本实验用2,4-D处理扦插枝条的方法除了用浸泡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能”或“不能”)________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的特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数的最适浓度,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进行上述实验。
18. 黄芩的药用价值极高,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等功效。黄芩花盛开时,数量很多且密集,乙烯利能够促进花脱落。为了研究乙烯利对黄芩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正在开花的黄芩植株均分为两组,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喷施一次适宜浓度的乙烯利,3天后测定黄芩叶片光合作用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光合作用指标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2·s-1)
甲组(空白对照)
18.67
72.76
292.82
乙组(喷施乙烯利)
16.92
57.59
247.75
(1)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________,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在施用乙烯利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如________(列举两点)等。
(2)根据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分析,喷施乙烯利会直接影响黄芩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阶段,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若在实验中将测定相关数据的时间渐逐向后推移,乙组的净光合速率会逐渐上升,并与甲组接近。由此推测,在花期喷施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以提高黄芩药材的产量,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分析信息中涉及的内容,分析相关原理或原因,然后进行解答。对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①培育无子番茄的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与植物激素有关;
②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与植物激素无关;
③果树整枝修剪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
④棉花摘心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是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与植物激素无关;
⑥带芽的枝条扦插的原因是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与植物激素有关;
⑦木瓜催熟柿子是利用了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原理,与植物激素有关。
故选D。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和探究实验结果,考查重点在理解顶端优势,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并能读取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解题关键。
【解答】
据图分析,不同处理后,A组侧芽开始增长较快,B组开始增长较慢,但后期增长较快,C组基本不变。
A、分析题意,A组与B组的变量是顶芽是否保持,实验结果显示去除顶芽后侧芽长度大于B组,故可推测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A正确;
B、B组与C组的区别是是否用激动素涂抹侧芽,B组的侧芽长度大于C组,故推测激动素能解除高浓度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B正确;
C、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A组与C组有两个变量,故不能得出激动素具有促进侧芽生长的作用的结论,C错误;
D、生长素浓度过高时会抑制植物生长,据图可知,实验后期B组的侧芽长度大于C组,故B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C组, D正确。
故选C。
3.【答案】B
【解析】自变量是2,4-D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芽与根的平均长度,A错误;据表可知,0.4 mol·L-1的2,4-D溶液处理时平均根长度和平均芽长度分别是8 cm、7 cm,均比对照组长,此时促进芽与根的生长,B正确;根据表格中数据,所示的2,4-D溶液范围内都是促进芽的生长,C错误;培养无根豆芽时,2,4-D溶液的浓度既要利于芽的生长,也要抑制根的生长,据图可知,可选择的2,4-D溶液最适浓度应在1 mol·L-1左右,具体浓度需要进一步缩小浓度梯度进行实验确定,D错误。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图B组的实验数据可知,GA3和IAA两种激素联合处理茎芽长度是13.0cm,与对照组相比,伸长了13.0-4.0=9.0(cm),大于GA3和IAA单独对离体茎芽的生长促进作用之和[(6.5-4.0)+(4.5-4.0)=3(cm)],说明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生长表现出相互协同的作用,A正确;根据题图,GA3和IAA两种处理组的柱形图高度均高于对照组,但A组和B组中单独使用GA3处理组的柱形图高于单独使用IAA处理组的柱形图可知,用IAA单独处理比用GA3单独处理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弱,B正确;与无菌水处理1h相比,处理8h后GA3单独处理组比IAA单独处理组茎芽长度减少得更多,因而内源性GA3含量下降得更多,IAA含量下降相对较少,C错误;由于IAA能促进植物生长,所以GA3单独处理7天后,A组茎芽长度更大,可能与茎芽中内源性IAA含量有关,D正确。
5.【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的双重功能,A正确;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B正确;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在有乙烯的件下,乙烯也不能与R重白结合,不能抑制酶T的活性,从而使E蛋白磷酸化,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C错误;若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将导致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延迟,D正确。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量,植物插条生长状况,每组的枝条数量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
【解答】
A.选取的枝条数量、处理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各组无关变量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A正确;
B.甲组生根数量较多,只能说明该2,4-D溶液浓度促进生根,但不能确定是生根的最适浓度,B错误;
C.乙组2,4-D 溶液浓度较高,生根数量比丙组少,说明具有抑制作用,C正确;
D.丙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对甲、乙组起对照作用,甲组2,4-D溶液浓度促进生根,乙组抑制生根,D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免资源浪费,A正确;
B.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并不是都具有两重性,B错误;
C.乙烯利不是植物激素,C错误;
D.缺氧条件下能量供应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过程),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点,熟知种群密度调查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及主要事项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①错误;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再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小,所以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大,②错误;
③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指某种动物的数量,③错误;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④正确;
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⑤错误;
⑥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浸泡法处理要求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沾蘸法则正好相反,⑥错误;
⑦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菌体,⑦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解答】
A、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错误;
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生长,因为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B错误;
C、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C正确;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乙烯利是催熟剂,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特点,答题关键是识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解答】
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浓度相对不敏感)田间的双子叶杂草(较单子叶植物敏感),故a、b曲线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作为除草剂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C,此时可抑制杂草生长,并促进单子叶作物的生长。综上,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影响,正确识记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与对照组比较,培养0~48 h的生根率逐渐减小;从48~120 h生根率又逐渐升高,其中14 d生根率低于28 d。
【解答】
A、据图可知,与对照组比较,BA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都抑制生根,A错误;
B、由图示看出,培养0 h和96 h后再用BA处理的两实验组,在14 d统计的生根率相同,B错误;
C、由柱形图可知,从48 h开始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C正确;
D、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调节丛状苗生根,D错误。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解答】
①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根的向地性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①错误;
②黄化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②正确;
③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发育,③错误;
④赤霉素不仅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还可延长植物种子的贮藏时间,但是不能促进果实成熟,④错误;
⑤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生长素作用是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从而形成无子果实,⑤错误;
⑥对成熟期的植物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会加快叶片衰老和脱落,⑥错误;
⑦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控制,又受环境影响,⑦正确。
综上所述,②和⑦正确,即A正确,BCD均有错误。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是一道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的题目,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素,植物性状表现与基因、激素的关系,基因突变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解题时注意结合题干中的有用信息采用排除法做题.
【解答】
A、由题干信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说明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A正确;
B、由题干信息“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说明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B正确;
C、由题干可知, 拟南芥的P基因突变和对拟南芥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均会导致拟南芥花发育异常, P基因突变的结果与生长素无法极性运输的结果一致, 说明P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植物生长素无法极性运输,故推测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C正确;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只能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起抑制作用,并不能诱发P基因的突变,D错误;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属于无性生殖的营养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A正确;
B.幼芽嫁接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正确;
C.采用幼叶或茎尖部位的组织生产人工种子,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C正确;
D.花粉粒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再离体培养,形成的是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D错误。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A的处理条件和培养时间,因变量是侧枝长度。由曲线图2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激素处理的侧枝长度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各实验处理组对侧枝的生长都起抑制作用。
【解答】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A的处理条件和培养时间,A正确;
B.由曲线分析可知,GR24处理组的侧枝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GR24对切段侧枝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
C.由曲线图分析可知,随培养时间的延长,NAA对切段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C正确;
D.NAA+GR24处理组对侧枝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NAA处理组和GR24处理组,这说明GR24和NAA对切段侧枝生长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B。
16.【答案】(1)生长素;抑制;促进
(2)激素甲类似物对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促进作用
(3)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③乙烯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五种植物激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掌握生长素的作用的两重性及实例,能正确分析曲线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
【解答】
(1)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顶芽后“顶端优势”解除,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所以图中去顶芽后浓度下降的激素是生长素;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生长。由图可知,高浓度的激素甲(生长素)对侧芽萌动起抑制作用,高浓度的激素乙对侧芽萌动起促进作用。
(2)用适宜浓度的激素甲类似物处理细胞,促进了细胞的纵向伸长,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用适宜浓度的激素甲类似物处理细胞后,细胞内RNA、蛋白质的含量均高于处理前,说明激素甲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激素甲类似物对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促进作用。
(3)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对照组的处理应该是除了无生长素,其余和实验组相同(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多,从而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17.【答案】(1)沾蘸法 生根数和根长
(2)不能 本实验的实验结果只能表明各浓度的2,4-D对枝条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
(3)在100~500 mg/L浓度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曲线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通过曲线分析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解答】
(1)用2,4-D处理扦插枝条的方法除了用浸泡法外,还可以用沾蘸法。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植物的生根数和根长。
(2)上述实验结果中各浓度的2,4-D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对枝条生根为促进作用,没有体现抑制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的特性。
(3)2,4-D浓度为300 mg/L时促进生根数高于邻近的浓度,说明最适浓度应在300 mg/L左右,为了进一步探究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数的最适浓度,应在100~500 mg/L浓度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再进行上述实验。
18.【答案】(1)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施用时间、处理部位、适宜浓度等
(2)暗反应;乙组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都下降
(3)乙烯利能够促进花脱落,从而减少开花结果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更多的光合产物运至根部储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乙烯利对黄芩产量的影响的实验分析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调节剂的作用和施用的注意事项,把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能够结合表中数据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
【解答】
(1)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进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施用植物调节剂乙烯利时应考虑施用时间、作物的品种和处理的部位、施用的浓度等。
(2)由题目表中数据看出,乙组相对甲组气孔导度降低,使其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下降,胞间二碳浓度降低,而二氧化碳为暗反应原料之一,故暗反应速率下降,影响的是暗反应。
(3)喷洒乙烯利一段时间后,净光合速率上升,与甲组接近,说明乙烯利能促进有机物的积累,由此推测,在花期一定浓度的乙烯利,能够促进花脱落,从而减少开花结果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更多的光合产物运至根部储存,提高根部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
故答案为:
(1)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施用时间、处理部位、适宜浓度等
(2)暗反应;乙组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都下降
(3)乙烯利能够促进花脱落,从而减少开花结果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更多的光合产物运至根部储存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精品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5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α-萘乙酸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练习,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豆的品种D的基因型不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