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2.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43287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2.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43287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2.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43287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大象版 (2017)4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案
展开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2.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中年级学段学习目标“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及本单元前三课认识雾与云、雨与雪、霜与露等天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对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系统认识。而对水循环影响与意义的分析推断又为学习下一课《水与地表形态》做了很好的铺垫,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能力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基于之前的学习经验,借助一些关键词语和箭头在示意图中标注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图的方式记录梳理信息、得出结论,建立水循环的概念。同时,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水循环的意义,如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2)科学思维:会用概念图的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建立自然界的水循环模型。
(3)探究实践:会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的循环过程。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与水循环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水循环示意图纸,笔。
【教学过程】
(1)头脑风暴:自然界中的水。
师:(课前在黑板上用水写字)同学们,黑板上的水怎么不见了?
生:蒸发了。
师:黄河里的水怎么蒸发不完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首先让我们玩一个头脑风暴游戏,请大家说一说,自然界中的水都分布在哪里呢?(板书:自然界中的水)
生1:海洋、湖泊、河流。
生2:云里、空气里。
生3:雪山、冰川、地下。
生4:水果里、身体里……
师:大自然中有着形形色色的水——液态的、固态的,还有气态的。它们有的分布在江河湖泊、冰川和海洋中,有的藏在水蒸气和空中的云、雨、雪里,等等。除此之外,土壤中也渗有大量的水,地表下还有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地下河,连生物体内也含有水。水的存在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生命世界。
师:你知道谁的贮水量最大吗?
生:海洋?
师:对,地球上最大的贮水处为海洋,它的贮水量约是地球总水量的97%。
(2)提出问题,追根溯源。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云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可是形成云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生1:海洋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生2:河流、湖泊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生3:……
(学生边表述边用箭头标注)
师:不光江河湖泊里的水能蒸发变成水蒸气,冰川上的冰雪也可以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地球上水的年总蒸发量大约是505000km,其中434000km来自海洋。
师:我们接着追溯,海洋和陆地上江河湖泊中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生:下雨、下雪、下冰雹落下的。
师:那雨、雪、冰雹又是怎样来的呢?
生:云里的水聚集、合并后落下的。
师:不管是雨、雪,还是冰雹,都是由云变来的。那么云是从哪里来的呢?生: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的。
师:形成云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3)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师:通过刚才一步一步地“追根溯源”,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1:我们从云追到水蒸气,从水蒸气追到海洋里的水,从海洋里的水追到雨,从雨又追回到云……
生2:这是一种循环。
生3:它们处于循环中。
师:对,自然界中的水形成了往复不断的循环。(补充板书: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
师:观看视频后,你又发现了什么?请补充!
生1:每一站都有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生2:有一部分水变成小溪,有一部分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河,流入海洋。
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陆地上的水,包括地下河里的水最终都流入海洋。那为什么不见海水上涨溢出呢?
生:太阳光照射把海洋里的水蒸发了,水蒸气到高空后云可以把来自海洋的水运送到陆地上,再流到江河湖泊里。
师:对,我们把大气中的水分随着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称为“水汽输送”。这样就形成了水在海洋、陆地及大气之间的循环。
师:整理信息,请完整表述你的发现。
生1:我认为水循环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到高空变成云,云将水输送到陆地上,流到溪流、河流、湖泊里,溪流、河流、湖泊又将水带入大海。
生2:我发现这个过程把所有的水都连起来了。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师:请大家想一想,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什么作用与意义?
生1:能浇花,能让植物生长,能让动物饮用。
生2:平衡水体,免受自然灾害。
生3:动态循环可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生4:好多天气现象就是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产生的。
生5: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就是降水冲刷出来的,说明地表水的循环流动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生6:水循环不断更新水资源,保持河流里的水不会干。
师:所以黄河水没有蒸干,对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真的不复回吗?
生:在水循环的作用下,它还是会从海洋里回来的。
(4)表达交流: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师:请大家拿出笔,以小组为单位在图纸上用箭头标注水的循环过程,用简短词语标注水的三态变化(气态、液态、固态),合作完成概念图的绘制。
(分发图纸,小组合作完成概念图绘制)
师:请完成的小组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生1:江河湖泊与海洋中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由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越升越高,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也就是变成了云。云中的水滴、冰晶越聚越多、越变越大,直到空气托不住就会落下来,变成了雨、雪或冰雹,最后落入大地的怀抱。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流向海洋,一部分渗入地下,地下水最终也汇入海洋,形成水I"在海陆空之间的大循环。
生2:……
(5)拓展活动:水娃旅行记。
师:水娃是来自海洋的一个小水滴。请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讲述水娃是如何从海洋出发周游世界,最后又回到海洋的。请同学们课后以“水娃旅行记”为题写一篇科学童话,看谁的童话故事写得既生动有趣,又有科学性。
【教学反思】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课为“循环的水”单元的核心内容,它是在四年级“自然界的水”以及本单元前三课“常见天气现象的形成”等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开篇头脑风暴“自然界中的水”,既温故知新,又为层层追根溯源做好了铺垫。然后通过第二环节的不断追问,自然界中看似没有关系的各种水体就联系在了一起。为了方便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边提问追溯,边用箭头标注的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发现海洋、陆地、大气等不同空间中的水是如何循环往复的。
表达交流环节是在概念图绘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概念图的绘制就是学生分析、整合零散信息的过程,而分享表述就是对整合信息的加工概括过程。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和提升能力的。
科学六年级上册4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4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头脑风暴,处理信息,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4 追根溯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4 追根溯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1 我像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大象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遗传和变异1 我像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