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6 散步精品精练
展开第6课 散 步
每课一考点
【考点示例】 文章的线索及作用
【题型展示】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典例精析】 《散步》一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本文以……为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时间有机连在一起,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标准答案】 《散步》一文以一家三代人“散步”为线索,串起故事,一波三折,很能吸引读者。
★第一步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sǎn) 委屈(qū) 熬过(áo) 信服(xìn)
B.浓淡(nónɡ) 嫩芽(nèn) 水泡(pào) 取决(jué)
C.桑树(sānɡ) 铺垫(pū) 背起(bēi) 平顺(shùn)
D.一霎时(shà) 分歧(qí) 粼粼(lín) 领袖(xiù)
【解析】“散”应读sàn。
【答案】A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②摄影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答案】C
【解析】A.①副词,表示理所当然;②形容词,不呆板;B.①形容词,小心:②形容词,认真、细心;C.动词,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D.①名词,情趣趣味;②名词,语言文字的意义;故选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语境义的理解。A项∶①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等);②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B项两个加点词都是"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的意思。C项∶①主见;②办法。D项∶①情趣,趣味;②语言文字等的意义,思想内容。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同学遇到了难题,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了。
B.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服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各得其所。
C.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济济一堂,尽情地谈笑。
D.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礼贤下士”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自己的身份,用非常尊重和礼貌的方式来对待地位比自己低但非常有才华的人,用法错误;C项“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用法错误;D项“妄自菲薄”意思是过分的看轻自己,用法错误。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C.为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发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启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机制。
D.《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解析】B项,搭配不当,“传统”改为“作用”。C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在“启动”前加“我校”。D项,搭配不当,将“宣传”改为“展示”。
【答案】A
5.阅读下面的文字,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母亲”“妻子”是名词。
B.“瘦”“胖”用的是本义。
C.“自然”是多义词,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D.“整个世界”中“世界”用的是本义。
【答案】D
【解析】D.“整个世界”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也是如此,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是运用的比喻义,不是本义。所以D项错误。
6.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步》一文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解析】C项对课文的分析不够准确,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C
★第二步 阅读提升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一句中的“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解析】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这类题型要分析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含意,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或者表达了某人的某种精神。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强壮”是从体质的角度来看的;“高大”是从身材的角度来讲的。
【答案】“强壮”是就体质而言的,因为与母亲病弱的体质相比,“我”的体质是强壮的;“高大”是就身材而言的,因为与儿子矮小的身材相比,“我”的身材是高大的。
8.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解析】考查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明显运用了典型的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答作用时,首先要理解好原句都描写了什么,然后答出景物描写的渲染烘托作用。渲染了散步时和谐温馨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且把人物放在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景图中,突出了一家人的和谐。
【答案】景物描写。作用:画线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景图,令人心旷神怡;渲染了散步时和谐温馨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9.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问,分歧很容易作答,可提取第2段的“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句作为答案。二问,也很容易作答,可提取“我决定委屈儿子了……走大路”作为答案。三问,可提取“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作为答案。
【答案】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但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10.结合文意,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解析】此句其实就是反映文章主旨的一句话,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反映出现在的一种精神,也就是尊老爱幼的传统。所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以这样来理解: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当然,此题也可从字面意思与深层意思的角度,从揣摩重点词语等角度作答。但都要答出这句话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答案】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跤,非稳当不可。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这是最大的心愿。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5题。
月光饼
琦君①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②。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而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③,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注释:①琦君:本名潘希珍,现代散文作家,1917年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49年去台湾。作品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
②观音面:在这里指端庄美丽的容貌。③腻口:因太甜或油腻不想多吃。
11.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答案】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开篇的作用,第①段“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这里是开篇点题,根据“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第②段“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等内容可知,借月光饼回忆“我”吃月饼,收藏月光饼的五彩画纸,留作纪念,与表姑因月光饼和五彩纸而吵架,后来一起拜月亮等事件,作者借物抒情,借月光饼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及曾经在故乡和月光饼有关的童年美好回忆的怀念,所以事隔多年作者仍然觉得记忆犹新。
12.【考点一点通】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月光饼。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结合句意亦可)
【解析】这是有关文章结构问题的考查。选择散文组材线索难度较大,这需要对这篇散文的内容掌握得比较扎实,才能对文章线索有正确的理解。常用的文章线索有六种“人线、事线、地线、时线、物线、情线”等六种。其次,分析段落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综合分析。《月光饼》以月光饼为题,全篇围绕月光饼叙事和抒情,显然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光饼”。最后一段的作用:内容上,由最后一段“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可看出,作者想再次回到故乡吃月饼,再根据根据“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第②段“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都有一张观音面”等内容可知,“我”想回到故乡吃月光饼,既表达了对曾经在故乡与月光饼有关的童年美好回忆的怀念,也表达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与开头相呼应,结构严谨。
13.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答案】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解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根据第②段“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可知,“我”和表姑斗气,说了难听话,让表姑伤心,她气得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4.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对比(或衬托);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根据题干“做的比大陆更腻口”与“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可知,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根据第④段“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第①段“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可知,台湾的月饼和大陆月饼的做法有所不同,而大陆月饼“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写出了作者对大陆的思念之深,借月饼抒发思念之情。
15.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示例:在说话时,我们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要懂得谦让与宽容,不能说伤人心的话,更不能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感悟。解答此题可结合第3题进行思考,此题较开放,答案多元化,只要联系文中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结合自己的具体生活实际,围绕“宽容”“理解”“谦让”“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谈即可。
★第三步 综合拓展
16.在家里,你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你可以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爱;陌生的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你可以感受到社会处处是爱。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美丽。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不低于80字。
【答案】示例:爱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一泓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解析】这是一篇小作文。根据话题“爱”前面的一段提示可以理解“爱”的内涵,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父母之爱的亲情、同学之爱的友情、师生之爱的真情等角度提炼素材,可以拟写一组比喻句子,然后组成一组结构和风格一致的排比句进行表达。注意句子要通顺,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精品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第11课《论语》十二章解析版docx、第11课《论语》十二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再塑生命的人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再塑生命的人优秀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解析版docx、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咏雪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咏雪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解析版docx、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