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答谢中书书精品练习题
展开第11课:短文二篇
一、课内基础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晓雾将歇( ) 水中藻( )、荇( )交横
2.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____,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__________”之称。作品有《陶隐居集》。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______,北宋(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D.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加点词语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项是(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D.水中藻、荇交横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题目中的第二个“书”的意思是信。
B.《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C.《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反映了他胸怀愤懑,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D.《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闲人”,即清闲的其盟人,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人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B.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答案】
1-略。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D项中“念”在文中是“想到”的意思,现在指“读、说”的意思。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B项中“颓"在文中是“坠落”的意思,是形容词作动词。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D项中“闲人”指闲散的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6. (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形容水的澄澈。(4)清闲的人。(5)消散。(6)参与,这里指欣赏。
7. (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交织在一起)。(3)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8.C 9.D
文段选读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岛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2)晓雾将歇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文中共描写了哪些景物?s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
答: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的例子有什么深意?
答:
(二)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年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你水板,元与为乐者,进至来天幸寻张怀氏,不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底。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脍炙人口的写月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品析。
答:
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两个句子,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
6.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答:
【答案】
1.(1)书信 (2)消散 (3)指人间 (4)参与,这里指欣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可在理解全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据重点问语的含义,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
2.全文抓住“美“字来写。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这些景物的特点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的理解能力。可以先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再分析其景物特点,然后从写景的角度上分析其写作手法。
3.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写作的意图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婴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描写的景物特点。4.首先,作者用积水比喻月光,用藻、荐比喻竹柏的影子,虽未着一个“月”字,却处处见月光;其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正面描写,“水中藻荐交横"是侧面描写,为读者创设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空灵世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可就写景的角度进行选择,或者修辞,或者描写角度,或者选取的景物,再指出景物特点,分析作者的感情。
5.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命运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作者感情的描写。找出文中写怀民的内容,即可作答。
6.“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但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的自慰罢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题的理解。可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遭遇进行分析,理解“闲人”的含义。
二、课外拓展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①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②,天子衮龙③,百官绂绣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⑤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雪涛小说·蛛蚕》)
【注】①厥:同“其”,自己。②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③衮(gǔn)龙:龙衣,古时帝王的礼服。④绂(fú)绣:祭祀时穿的礼服。⑤枵(xiāo)腹:空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固之自裹 固:
②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汤:
③我固自杀 固:
④孰非我为 孰:
⑤坐伺其间 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译文:
②巧则巧矣,何其忍也!
译文:
③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译文:
3. 蛛和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① 蛛:
② 蚕:
4. “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与译文】
1、①固:使……坚固 ②开水 ③固然 ④哪一个 ⑤等候
2、①但是这样虽然巧妙,但用来自杀,难道不愚蠢吗?②巧妙是巧妙啊,但是多么残忍啊!③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的宁愿做我。
3、蛛:利己不利世,自私自利。蚕:利世不利己,舍身为人。
4、作者赞扬蚕的无私、高尚和奉献精神,批评蜘蛛的冷血和残忍,感叹社会上前者太太少。
参考译文:
蜘蛛对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口吐出纵横的蚕丝,使它牢固地裹住自己。蚕妇拿着你们放入到沸腾的水,抽取成为长丝,于是丧失你们的躯体。你口能吐丝虽然巧妙,但用来自杀,难道不愚蠢吗?”蚕回答蜘蛛说:“我本来自寻死路,我所吐的丝,都成为带有花纹的织品,帝王穿礼服,百官祭祀时所穿的礼服,难道不是我吐的丝做成的呢?你现在空腹营造,吐出纵横交叉的丝织成网,在那上面等候。看见经过的蚊、虫、蜂、蝶没有不杀了它们而让自己吃饱的。巧妙是巧妙啊,多么残忍啊!” 蜘蛛说:“为别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的宁愿做我。” 唉,世上做蚕不做蜘蛛的人少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良桐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 ,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②识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岩冥之山,不知所终。
(《郁离子》)
【注释】①太常:古代主管礼乐的官。②款:钟鼎彝器上的文字或字画上的题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弦而鼓之 B.匣而埋诸土
C.谋诸漆工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指出下列句子省略的成份,并将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献之太常。 省略:
译文:
②工之侨以归。 省略:
译文:
③抱以适市。 省略:
译文: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易之以百金。 句式特点:
译文:
②悲哉世也! 句式特点:
译文:
4.文中“莫不然矣”的“然”字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
5.同一把琴,前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遭遇?
答:
【答案与译文】
1、C “谋”是动词的一般用法,其他三项都是名词用如动词。
2、①省略主语“工之侨”、介词“于”。 译文:工之侨把琴献给太常。
②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译文:工之侨把琴带回家。
③省略主语“工之侨”、宾语“之”。译文:抱着琴去街市上。
3、①介宾结构后置 。译文:用一百金买下了它。
②悲哉世也! 句式特点:主谓倒装。译文:这个社会可悲啊!
4、身怀希世之珍品,而不遇识主,落得受冷遇的悲剧。
5、因为那些有权定优劣、辨良莠的国士、乐官都是些不学无术的人。
参考译文:
工之侨得到了一根质地优良的桐木,把它砍削成琴,又安上弦弹奏,发出像金子一样的清脆声音,像玉器一样的回音,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美妙的琴了。工之侨把琴献给太常,太常让高级乐器师来鉴别,乐器师说:“(这琴)不古老。”把它还给了工之侨,工之侨把琴带回家,跟漆工商量,在琴上画了一些断续的纹路;又跟刻字工商量,在琴上刻了一些古代器皿上的题名;然后用匣子装着把它埋到土里。过了一年工之侨再挖出它来,抱着琴去街市上。一个有权势的人经过看到了这琴,用一百金买下了它,再献给朝廷。主管礼乐的官员们,传看这把琴,都说:“这琴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说了,感叹说:“这个世界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一张琴吗?没有一件事不是这样的,如果不早打算,我要和这个世界一起灭亡了。”于是就离开了,到不知名的山中,最后不知去向。
三、中考提优练习
(一)
一、(福建省龙岩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盗可除乎 ( )
②衣食不足 ( )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 )
2.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或长烟一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钱币乞之 D.或异二者之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⑵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4.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
【答案】
1.①除:清除(消灭) ②足:足够 ③箧:箱子。
2.C(A项“有时”;B项“如(有)”;D项“或人”。C项意为“有人”)
3.⑴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⑵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 为盗贼(强盗)啊。
10.(3分)①衣食不足 ②政赋不均 ③教化不修
【参考译文】天下正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那人又说:“请问偷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偷盗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
二、(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答案与解析】
1.(3分)C
2.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3分)
3.(3分)⑴勤奋好学;⑵注重实地考察;⑶治学严谨;⑷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來,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
(二)
1.(贵州省铜仁市)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黑云压城。乌云是凶悍的是可怕的。 雨后的天空,再也看不见乌云。
①狂风骤起,呼啸着肆虐着一切。
②片刻间,乌云好似百万神兵迅速飞进了战场。
③雷电中,风愈发肆无忌惮。乌云在哭,在宣泄,抑或是……
④接着,是声声霹雳的巨响,令天地亦为之动容。
⑤在战鼓的号召下,雨瓢泼一般撞向大地,击打着每一块土地。
A.②③①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②①④③⑤ D.①③②④⑤
2.(贵州省安顺市)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B.安顺市通过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C.《奔跑吧,兄弟!》热播以来,广大中小学生对该节日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3.(广西河池市)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
B.××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调换)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D.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份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使”)
4.(贵州省遵义市)语言运用——仿照划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4分)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墨的田野上; , ; , ;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答案与解析】
1.C【解祈】本段是描写天气的文字,按照天气变化的顺序来排序。②句承接空前"乌云:猫写,①句由乌云写到吹动乌云的狂风,④再由狂风写到雷呜,③进一步描写在雷声中乌云和狂风的情态,⑤最后写到雨。D (“汲”应念“j픓数”应念”shù”)
2.B 【解析】A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C项“迫在眉睫”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D项“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所以用“行云流水”形容瀑布显然是不合语境的。
3.A 【解析】本句错误是缺少宾语中心语,增强应该与“意识”搭配使用,在保护后面加“意识”。
4.示例:它如莲花,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它如桂花,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符合实际,每句2分)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优秀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翻译下列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 蝉优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 蝉优秀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选项中注音有误的一组,选文最后一段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3 背影优秀课时作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意思写词语,把下列的四字短语填写完整,活动二,甘孜)阅读下文,完成1-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