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2*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课件ppt
展开《齐桓晋文之事》理解性默写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句是: , ; , ”。 2.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 , , , 。 3.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 , 。4.文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 , ”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大联考: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认真兴办学校的句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
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5.文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 , 。6.用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仁君“罔民”的不可思议,自然引出下文对明君保民的论述的两句是: , ?7.孟子用 , 两句,指出了“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文:安抚百姓才能称王(天下),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
译文:(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译文: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说的是您这样的人啊
4、然则一羽之不举( ),为( )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保,为不用恩焉。
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被)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4、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5、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
不肯做和不能做的表现,用什么(怎样)区别?
尊敬自己的老人,用来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用来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7、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已。 (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
8.对曰:“然则( )废衅钟与(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 )之。’不识( )有诸( )?”
(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这件事吗?”
9.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 )褊小( ),吾何爱一牛?即( )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替换它。”
10.王笑曰:“是诚( )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 )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11.然则一羽之不举( ),为( )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保,为不用恩焉。
这样看来,(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保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
12.老( )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 )于掌。
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13.是故明君制( )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妻子;乐岁( )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 )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能丰衣足食,荒年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14.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把桑树种上,(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
15.谨( )庠序( )之教,申( )之以孝( )悌( )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
16.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的。”
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为长者折枝4、刑于寡妻 5、盖亦反其本矣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7、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8、是罔民也:9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0、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①无以,则王乎②刑于寡妻③然后从而刑之 ④是罔民也 ⑤树之以桑
(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②老吾老③幼吾幼 ④谨庠序之教
(谨慎从事,慎重办理)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②以及人之老③以及人之幼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⑤轻暖不足于体与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的国家 大的国家)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②危士臣③朝秦楚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古义:从而推广到。 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2)至于兄弟 古义:推广到。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5)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古义:吝惜,舍不得。 今义:爱护,爱惜;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等。
1.若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②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④若是其甚与 ⑤其若是,孰能御之⑥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⑦若入前为寿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之①莫之能御也 ②牛何之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④百姓之不见保 ⑤鸡、豚、狗、彘之畜⑥ 舆薪之不见⑦顷之,烟炎张天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 何由知吾可也 牛何之 然则一羽之不举 舆薪之不见 何以异 未之有也
王坐于堂上 构怨于诸侯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水深火热 箪食壶浆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赤子之心 与人为善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根据孟子劝说的思路,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0),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21—33),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34—35),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齐桓晋文之事
比喻、对比、、引用论证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归纳写作技巧: (1) 掌握心理,因势利导。 (2) 结构严谨,说理透辟。 (3) 善用比喻,气势迫人。 (4) 运用对比,加强说理。 (5) 善用修辞,增加文采: 对比 对偶 排比 反诘 引用 比喻
(1) 掌握心理,因势利导: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控制谈话的过程。 (2) 结构严谨,说理透辟:层层递进的论说结构 (3) 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加文采,气势迫人,加强说理,易于接受。
语文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页。
高中语文1.2* 齐桓晋文之事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2* 齐桓晋文之事示范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五霸成就霸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一说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引用论证,行霸道,统一天下,求之不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