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专练(7)物质性质探究实验
展开(7)物质性质探究实验
1.绿矾()是生血片的主要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绿矾热分解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猜想)
猜想1:生成;
猜想2:生成;
猜想3:生成;
……
(实验探究)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a.熄灭酒精灯,冷却
b.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c.点燃酒精灯,加热
d.在“气体入口”处通入干燥的
其中操作d的作用是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固体变红色,B中无水______,C中试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
(3)反应结束后,取A中固体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①将固体加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固体完全溶解,且无气体放出;
②取①中溶液滴入适量溶液中,溶液不褪色;
③取①中溶液滴入KSCN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由此得出结论:红色固体为______。
(4)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有同学认为还应该增加一个实验,取D中沉淀,加入一定量的盐酸以确定其组成,从而确定的分解产物,你认为是否需要?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实验结论)
(5)硫酸亚铁晶体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改进)。
(6)有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认为该装置也可以验证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产物。
①G中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H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
2.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银氨溶液的配制及银氨溶液的性质。
(一)探究银氨溶液的制备(实验中所用氨水均为新制氨水)
实验装置 |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溶液 | Ⅰ | 向试管中滴加2%氨水并不断振荡 | 产生棕褐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
Ⅱ | 向试管中滴加2%氨水(经敞放置空气中48小时)1mL | 产生白色略暗沉淀 |
已知:白色AgOH沉淀不稳定,极易分解生成棕褐色;溶于浓氨水生成。
(1)实验中沉淀消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测得Ⅱ中所用的氨水比Ⅰ中所用氨水的pH小,可能原因有________。
(3)推测Ⅱ得到的白色略暗沉淀除外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二)该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1:向2mL银氨溶液中滴加5滴10%NaOH溶液,立即产生棕黑色浑浊;置于沸水浴中加热,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黑,最终试管壁附着光亮银镜。
实验2:向2mL银氨溶液中滴加5滴10%氨水,置于沸水浴中加热,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无明显变化。
(4)检验实验1产生的气体含有的方法是________;经检验黑色物质中有,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该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6)清洗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的Ag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
3.某小组在验证氧化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Ⅰ:
装置与操作 | 现象 |
溶液立即变红,继续滴加溶液,红色变浅并逐渐褪去 |
(1)实验Ⅰ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与发生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2)探究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取反应后溶液,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有,而几乎无。
(3)研究发现,酸性溶液中能氧化,但反应很慢且无明显现象,而实验Ⅰ中褪色相对较快,由此推测能加快与的反应。通过实验Ⅱ和Ⅲ得到了证实。
参照实验Ⅱ的图例,在虚线框内补全实验Ⅲ。
实验:
实验Ⅲ:
(4)查阅资料:加快与反应的主要机理有ⅰ.
ⅱ.
ⅲ.(羟基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直接氧化
为探究对与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图:
实验Ⅳ:
①,对比实验Ⅳ和Ⅱ可得出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________。
②结合资料和(1)~(4)的研究过程,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Ⅰ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________。
③实验Ⅰ~Ⅳ中均有生成,小组同学推测可能是与溶液中其他微粒相互作用生成的,这些微粒有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研究KI和酸性溶液的反应。
实验序号 | Ⅰ | Ⅱ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紫色褪去,溶液变为棕黄色 | 紫色溶液迅速变为棕褐色悬浊液,然后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棕黄色 |
资料:i.在酸性条件下最终被还原为。
ⅱ.酸性条件下,氧化性:。
(1)实验Ⅰ中溶液呈棕黄色,推测生成了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小组继续对实验Ⅱ反应中初始阶段的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①经检验,实验Ⅱ初始阶段的氧化产物不是,则“实验现象a”为__________。
②黑色固体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在“紫色清液”中存在:__________。
④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探究实验Ⅱ中沉淀消失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Ⅱ中沉淀消失的原因:__________。
(4)实验反思:KI和酸性溶液反应过程中,所得产物成分与__________有关(写出两点即可)。
5.某实验小组为探究KI与的反应,按照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一:
注:本实验忽略在此条件下的水解。
(1)取棕黄色清液,加入少量______溶液(试剂a),清液变为________色,说明生成了。
(2)探究生成的原因。
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向2mL1KI溶液中加入1mL____________溶液(硝酸酸化,pH=1.5),再加入少量试剂a,观察到与(1)相同的现象。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实验一中生成的原因是酸件条件下,氧化了。
②乙同学认为仅由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能得出相应结论。他的理由是该实验没有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的可能性。
③若要确证实验一中是氧化了,应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检验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3)探究棕黑色沉淀的组成。
①查阅资料得知:CuI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于是对棕黑色沉淀的组成提出两种假设:
a.CuI吸附;
b.__________吸附。
为证明上述假设是否成立,取棕黑色沉淀按照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二:
已知:CuI难溶于;;。
由实验二得出结论:棕黑色沉淀是CuI吸附形成的。
②现象iii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产生现象ii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由实验二可推知,与KI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草酸合铁酸钾是重要的光敏材料和有机催化剂,其化学式为,为翠绿色的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实验室用废铁屑为原料制备三草酸合铁酸钾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草酸亚铁晶体
①称取1.0g废铁屑放入烧杯中,在加热状态下加入稀硫酸使其溶解,弃去不溶物。
②在上述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搅拌并加热煮沸,使形成黄色沉淀,倾析法弃去上层清液并用水洗涤沉淀2~3次。
II.制备三草酸合铁酸钾
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沉淀中加入约15mL饱和,搅拌并慢慢加入12mL5%溶液,维持温度在40℃左右,溶液变为绿色并有棕色沉淀生成。滴加完毕,继续搅拌至充分反应后,再加热体系至近沸状态。
④保持体系近沸状态,加入8mL饱和溶液,此时待沉淀大部分棕色溶解,体系变为绿色浑浊状态。
⑤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1)溶解铁屑时硫酸需稍过量,目的是将铁屑完全溶解并___________。
(2)步骤②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步骤分离产品时采取倾析法,则该沉淀应具备的条件为___________。
(3)步骤③溶液滴加完后,煮沸该体系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请将下列方程式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步骤5“……”补充完整:趁热过滤,___________,洗涤、干燥。该步骤洗涤应选用的洗涤剂为___________。
III.探究性质
(5)某研究小组将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利用如图装置(可重复使用)验证所得气体产物中含有CO和。
①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②确认气体产物中含CO的现象为___________。
7.超酸是一类比纯硫酸更强的酸,在石油重整中用作高效催化剂。某实验小组对超酸的制备及性质进行了探究。由三氯化锑()制备的反应如下:。制备的初始实验装置如图(毛细管连通大气,减压时可吸入极少量空气,防止液体暴沸;夹持、加热及搅拌装置略):
相关性质如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性质 |
73.4℃ | 220.3℃ | 极易水解 | |
3.5℃ | 140℃分解79℃/2.9kPa | 极易水解 |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中两个冷凝管___(填“能”或“不能”)交换使用。
(2)试剂X的作用为___、___。
(3)反应完成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减压转移___(填仪器名称)中生成的至双口烧瓶中。用真空泵抽气减压蒸馏前,必须关闭的活塞是___(填“a”或“b”);用减压蒸馏而不用常压蒸馏的主要原因是___。
(4)实验小组在由制备时,没有选择玻璃仪器,其原因为___。(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为更好地理解超酸的强酸性,实验小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弱酸在强酸性溶剂中表现出碱的性质,如冰醋酸与纯硫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以此类推,与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
(6)实验小组在探究实验中发现蜡烛可以溶解于中,同时放出氢气。已知烷烃分子中碳氢键的活性大小顺序为:甲基<亚甲基<次甲基()。写出2—甲基丙烷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8.新冠疫情期间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其中二氧化氯()与亚氯酸钠()都具有强氧化性。两者作漂白剂时,不伤害织物;作饮用水消毒剂时,不残留异味。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下装置由二氧化氯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I. 查阅资料:
①易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盐,其中一种为氯酸盐。
②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高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高于60℃时分解成和NaCl。
Ⅱ. 制备与分离:
(1) 盛放和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
(2)若要从装置C反应后的溶液获得无水晶体的操作步骤如下,请完成下列操作步骤②的内容。
①减压,55℃蒸发结晶; ② ;
③用38℃~60℃热水洗涤; ④在38℃~60℃间进行干燥,得到成品。
(3)装置A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装置D是处理尾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Ⅲ. 测量与计算:
(5)利用题中原理制备出(M=144.5g/mol)晶体的样品,可以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样品(杂质与不发生反应)的纯度,过程如下:取样品1.4450g配制成250mL溶液,从中取出25.00mL,加入足量KI固体和适量稀,(已知:),然后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2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平均值为vmL(已知:)。①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②样品中的纯度为 %(用含c、v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bdca;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干扰实验
(2)由白色变蓝色;蓝色变红色
(3)
(4);不需要,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只有部分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进入D中的气体为和
(5)
(6)①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防倒吸
2.答案:(1)
(2) 吸收的挥发
(3)
(4)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或用玻璃棒蘸浓盐酸或者浓硝酸靠近,产生白烟);
(5)探究向银氨溶液中滴加强碱后,沸水浴加热有银镜出现;滴加弱碱则不能。
(6)稀硝酸
3.答案:(1)
(2)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
(3)
(4)①也能加速与反应,且效果比更好;②刚滴入时,ii反应速率快,生成的迅速与结合,溶液立即变红;继续滴加,升高,加快氧化,使降低,,平衡逆向移动,红色褪去;③
解析:(1)与发生反应生成,使溶液显红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检验,常用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反之,则不含,证明实验中含有,几乎无,具体操作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有,几乎无。
(3)根据题意,酸性溶液中能氧化,但反应很慢且无明显现象,滴加溶液后,溶液褪色相对较快;实验Ⅱ和实验Ⅲ应为对照实验,根据实验Ⅱ,推出实验Ⅲ:先加入0.5mLpH=1的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静置后,滴加数滴溶液,溶液立即变红。
(4)①根据实验Ⅳ加入溶液,溶液变红,静置后,溶液红色褪去,说明也能加速与的反应,,说明实验Ⅳ的反应速率比实验Ⅱ快,即催化的效果比更好。②实验Ⅰ中开始时溶液立即变红,说明刚滴入时,ii反应速率快,生成迅速与结合,使溶液立即变红;依据反应主要机理,继续滴加溶液,产生升高,加快氧化,使降低,,平衡逆向移动,红色褪去。③可与相互作用生成。
4.答案:(1)
(2)①溶液分层,下层液体无色;②;③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溶液,振荡溶液紫色消失变成棕黄色时,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存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④
(3)
(4)试剂的相对用量(滴加顺序)、溶液酸性强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实验Ⅰ中KI溶液过量,在酸性条件下最终被还原为,碘水呈棕黄色,所以实验Ⅰ中溶液呈棕黄色,推测生成了。
(2)①实验初始阶段的氧化产物不是,则层呈无色,“实验现象a”为溶液分层,下层液体无色。②二氧化锰能催化分解,向黑色固体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则黑色固体是。③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生成,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溶液,振荡,溶液紫色消失变成棕黄色时,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存在。④高锰酸钾与碘化钾反应可生成二氧化锰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锰与碘化钾反应可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根据以上实验分析,KI和酸性,溶液反应过程中,所得产物成分与试剂的相对用量(滴加顺序)、溶液酸性强弱有关。
5.答案:(1)淀粉;蓝
(2)①2(或);②空气中的;③的还原产物(或NO、等)
(3)①Cu;②棕黑色固体颜色变浅,溶液变为紫红色;③CuI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加入足量溶液后,与反应生成使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白色沉淀溶解;④
解析:(1)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验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进行验证,即试剂a为淀粉溶液,清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了。
(2)①题述实验中有可能氧化得到,因此需要排除的干扰,可向溶液中加入(或)溶液(硝酸酸化,pH=1.5),再加入少量淀粉溶液;②溶液中溶解的一部分氧气有可能氧化;③根据实验目的,需要检验的还原产物。
(3)①根据假设a,的化合价降低到+1价形成CuI,则也有可能降低到0价形成Cu,因此假设b为Cu吸附;②易溶于有机溶剂,而CuI难溶于,因此实验ⅲ的现象是棕黑色固体颜色变浅,液体变为紫红色;③CuI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加入足量溶液后,与反应生成,使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从而使白色沉淀溶解;④因为不考虑的水解,根据实验二,把氧化成,自身被还原成+1价的,与结合形成沉淀,因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答案:(1)抑制水解
(2);具有较大颗粒
(3)将多余分解除去;
(4)冷却结晶;乙醇
(5)DCBADE(或DCDBADE);A中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且第2(或3)个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铁屑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亚铁离子容易发生水解,所以硫酸需稍过量,可以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故答案:抑制水解。
(2)向含有的上述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搅拌并加热煮沸,使形成黄色沉淀,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浑浊体系的颗粒比较大,可以采取倾析的方式分离产品。故答案:;具有较大颗粒。
(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维持温度在40℃左右,是为了将多余分解除去。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的规律进行方程式配平为:,故答案:将多余分解除去;。
(4)步骤5是从混合液中获得固体的过程,补充完整该过程是: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洗涤、干燥。因为,为翠绿色的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所以洗涤应选用乙醇作为洗涤剂,故答案:冷却结晶;乙醇。
(5)①要检验产物中的CO,不仅要观察到有铜单质生成,也要观察到后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中的CO需先用NaOH溶液除去,然后经干燥后通入灼热的CuO,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因CO为有毒气体,会污染空气,最后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收集CO。故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DCBADE。故答案:DCBADE(或DCDBADE)。
②根据装置图和上述分析可知:A中装有的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且第2(或3)个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生成,故答案:A中有红色固体物质生成,且第2(或3)个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答案:(1)不能
(2)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口烧瓶使水解
(3) 三口烧瓶;b;防止分解
(4)
(5)
(6)
解析:(1)与直形冷展管相比,球形冷凝管的冷却面积大,冷却效果好,且由于球形冷凝管的内芯管为球泡状,容易在球部积留蒸馏液,故不适宜用于倾斜式蒸馏装置,多用于垂直蒸馏装置,故实验装置中两个冷凝管不能交换使用;
(2)根据表中提供信息,极易水解,知试剂X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三口烧瓶,同时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3)由实验装置知,反应完成后,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减压转移三口烧瓶中生成的至双口烧瓶中;减压蒸馏前,必须关闭活塞b,以保证装置密封,便于后续抽真空;根据表中提供信息知,容易分解,用减压蒸馏而不用常压蒸馏,可以防止分解;
(4)在由制备时,需用到HF,而HF可与玻璃中的反应,故不能选择玻璃仪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与超强酸反应时,表现出碱的性质,则化学方程式为;
(6)2-甲基丙烷的结构简式为,根据题目信息知,中上的氢参与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答案:(1)三颈烧瓶
(2)趁热过滤
(3) 2:1
(4)
(5)①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 25cv
【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专练(10)定量实验: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专练(10)定量实验,共14页。
【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专练(8)常见的无机实验和物质制备: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专练(8)常见的无机实验和物质制备,共16页。
【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专练(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这是一份【通用版】2023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专练(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说法不正确的是,00mL,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二氧化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