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暑假衔接真题汇编-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暑假衔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重难点检测卷-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重难点检测卷-苏教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衔接真题汇编】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重难点检测卷-苏教版一、选择题1.(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下面( )物体,从前面和右面看。A. B. C.2.(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物体,如果从前面看到的是,有( )种不同的摆法。A.2 B.3 C.4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围形。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有( )种不同的摆法。A.2 B.3 C.44.(2020-2021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从( )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A.前面和上面 B.前面和右面 C.上面和右面5.(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调查测试数学试卷)下面用相同小正方体摆成的四个物体中,( )从右面看是。A. B. C. D.6.(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1年北师大版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从右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A. B. C.7.(2020-2021学年江苏省如皋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从右面看下面的三个物体,形状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8.(2020-2021学年江苏省淮南市清江浦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数学试卷)观察下面的物体,哪一个图形是从侧面看到的?( )。 A. B. C.二、填空题9.(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如图,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使物体从上面看图形不变,有( )种不同的添法。10.(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填序号:从正面看到的是,有________;从右面看到的是,有_______。11.(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下图中共有( )个小正方体,是从( )面看到的。 12.(2018-2019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青山镇中心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如图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从( )面看 从( )面看 从( )面看13.(2020-2021学年江苏省如皋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 ,这个物体是用(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14.(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芳草园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给 添一个小正方体,使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 )种摆放的方法;若从前面看形状不变,有( )种摆放的方法;若从右面看形状不变,又有( )种摆放的方法。三、判断题15.(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翡翠路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同时看到物体的3个面。( )16.(2021-2022学年山西省侯马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从前面看到的是的图形,可能由4个小正方体拼成。( )17.(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下面两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18.(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专项训练——判断题(苏教版))观察,从右面看到的是,从前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 )19.(2021-2022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数学试卷(基础篇))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一定各不相同。( )四、解答题20.(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图形与几何》专项训练卷)添上一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使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几种不同的摆法?21.(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观察下图。(1)分别画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2)至少要添( )个这样的正方体,能使上面的图①成为长方体。22.(2021-2022学年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下面立体图形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在方格纸上画出看到的图形。图中一共有( )个正方体。2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常熟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在中添一个(面与面相连)要使从右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 )种不同的摆法,请在方格图中画出从右面看到的图形。24.(2020-2021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6)一个用正方体搭成的物体,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如图,搭这个物体最少要用多少个正方体?最多要用多少个正方体?
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A.从前面看和右面看,图形分别为: B.从前面看和右面看,图形分别为: C.从前面看和右面看,图形分别为: 据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得:从前面和右面看,看到的都是的只有选项B的图形符合。故答案为:B【点睛】从不同方向观察这种几何体,主要是分清楚看到的图形的形状有几行,每行有几个小正方形,且在什么位置。2.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物体,如果从前面看到的是,可以前排摆2个,后排摆1个,有2种摆法;前排摆1个,后排摆2个,有2种摆法。据此解答。【详解】有4种不同的摆法。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C【解析】【分析】如下图所示: 从右面看到的图形都是。【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围形。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有4种不同的摆法。故答案为: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最好方法是找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亲自操作一下,然后根据操作得出结论。4.B【解析】【分析】分别从前面、上面和右面观察所给几何体,判断出看到的图形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以及每个小正方形的位置,据此即可进行选择。【详解】,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D【解析】【分析】依次分析从右面看物体的形状,找到从右面看是一行2个正方形的物体即可。【详解】A.从右面看到的是;B.从右面看到的是;C.从右面看到的是;D.从右面看到的是;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6.A【解析】【分析】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2层,下层有2个正方形,上层一个正方形,右齐,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从右面观察,所看到的是。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7.A【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从右面看图①,分成2层,上层靠右1个正方形,下层2个正方形;从右面看图②,分成2层,上层靠右1个正方形,下层2个正方形;从右面看图③,分成2层,上层靠左1个正方形,下层2个正方形,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从右面看下面的三个物体,形状相同的是①②;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能力。8.B【解析】【分析】当从右面和左面(即侧面)看图形时,看到的是2个正方形排成一行。【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形B即从侧面看到的。故答案为:B【点睛】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通常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9.5##五【解析】【分析】根据图示,要想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只要不改变原来图形的列数和行数即可,所以把小正方体放在任何一个正方体的上方即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详解】由分析得: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使物体从上面看图形不变,有5种不同的添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10. ① ②④【解析】【分析】从正面和右面观察各个几何体,判断出看到的形状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以及每个小正方形的位置,然后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详解】,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正面看到的是,有①;从右面看到的是,有②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想象力,以及三视图知识的掌握。11. 5 右【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前面一排有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排共2个小正方体,总共有3+2=5个小正方体;从右面看时,看到2行,上面一行靠右1个正方形,下面一行有2个正方体;据此解答。【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中共有5个小正方体,是从右面看到的。【点睛】本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12. 正 左 上【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2层:下层3个正方形,上层左右各1个;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4行:上面两行各1个正方形靠右,第三行3个正方形,第四行1个正方形靠左边;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2层:下层有4个正方形,上层有2个正方形,一个正方形左齐;左边数第3个正方形上面一个正方形,据此解答。【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主要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立体图形的认识。13.4【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三视图确定这个几何体,据此解答。【详解】这个几何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如图: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14. 5 3 2【解析】【分析】图中的几何体由5个小方块组成,在5个小方块的上面任意一个位置放1个小方块,从上面看到的形状都不变;从前面看能看到3个面,这3个面在同一行,所以在几何体的第3行的左边第1个位置(从左到右)放1个方块,或在第3行的中间位置放1个方块,或者在第2行的第3个位置放1个,从前面看到的形状都不变;从右面能看到2个面,且这2个面在一行,所以在几何体的最左边的2个方块左边各放1个,从右面看到的形状不变,有2种方法。【详解】给 添一个小正方体,使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5种摆放的方法;若从前面看形状不变,有3种摆放的方法;若从右面看形状不变,又有2种摆放的方法。【点睛】主要考查学生对几何体三视图的掌握情况,以及活用情况。15.√【解析】【分析】可以举例说明: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当眼睛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时,能看到的面最多,此时看到3个面,据此即可解答。【详解】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6.√【解析】【分析】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可知,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图形从前面看到的是,据此判断即可。【详解】所以从前面看到的是的图形,可能由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故原题干说法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知识。17.√【解析】【分析】从上面观察两个几何体,判断出看到的形状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以及每个小正方形的位置,据此即可解答。【详解】从上面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形状都是,所以判断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体三视图知识的掌握。18.√【解析】【分析】观察可知,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从前面看到的是一行,3个正方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2行,上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下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居中。据此判断即可。【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观察,从右面看到的是,从前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物体,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进行判断。19.×【解析】【分析】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只有一种摆法,排成一行,一行是5个,再根据三视图来判断。【详解】排成一行,一行是5个,从前面能看到5个面,从上面也能看到5个面,从右面只能看到一个面。故答案为:×【点睛】此题摆成的是一个长方体,只有一种摆法,所以从3个方位看到的面就确定了。20.4种【解析】【分析】使得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可以放在第二层的小方块上面;也可以放在第一层的3个小方块上。【详解】根据分析:3+1=4(种)答:有4种不同的摆法。【点睛】只要放在原有小正方体的正上方都不会影响从上面看到的图形。21.(1)见详解;(2)7【解析】【分析】(1)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判断出看到的图形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以及每个小正方形的位置,据此画出图形;(2)观察可知,最小的长方体是一排摆3个小正方体,摆2排、2层形成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个数为3×2×2=12个,减去已有的个数即可解答。【详解】(1)(2)3×2×2-5=12-5=7(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画法,和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22.图见详解;7【解析】【分析】从前面能看到3列,第1、2列都是2个面,第3列1个面靠下;从右面看,能看到2列,第1列1个面,第2列2个面;从上面看能看到3列,第1、2列都是2个面,第3列1个面靠上。图中几何体,第1层共5个正方体,第2层共2个正方体。【详解】图中一共有7个正方体。【点睛】考查学生对几何体三视图的掌握情况。23.见详解【解析】【分析】从右面看到的是两个正方形排成一行,所以在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任添一个正方体,从右面看到的图形不变,共有5种摆放方法。【详解】在中添一个(面与面相连)要使从右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5种不同的摆法,右面看到的图形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4.3个;5个【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视图,画出立体图形即可看出个数。【详解】根据从前面、左面看到的图形画图如下: 所以搭这个物体最少要用3个正方体,最多要用5个正方体。【点睛】熟练掌握三视图,根据题中所给两个角度的视图运用抽象立体思维尝试搭建立方体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重难点检测卷-苏教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重难点检测卷-苏教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重难点检测卷-苏教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六年级的人数,再相减即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