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精品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精品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富贵不能淫,《孟子》,驳论文,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关于孟子,关于作品,写作背景,检查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常用 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 法,理解文章的观点。3、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从而培 养个人的道德修养。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儒家学派的思想也因此被称为“孔孟”之道。
性本善孟子的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你知道有关孟子的故事吗?请列举一二。
《孟子》与哪三部作品合称为“四书”?
“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分,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散文,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论辩,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其中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公孙衍( ) 天下熄( ) 焉( ) 丈夫之冠( ) 往之女家( ) 淫(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 岂 不 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 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富贵不淫:2、贫贱不移:3、威武不屈:
指在金钱、地位面前不迷惑,能保持正直、贞洁的本色。虽贫穷、低贱,但不改变道德操守或坚定的志向等。也作贫贱不能移。权势、武力不能使之屈服。后指人有骨气,坚贞顽强。
景春对于“大丈夫”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
观点: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理由: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树靶子)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战争的纵横家(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这是“破”,即直接反驳) (类比论证: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孟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操守,要坚守仁义和礼。 (这是“立”,即间接反驳)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礼”“义”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样。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用原句回答,再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这样做了之后,再报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事态度,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孟子先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反驳景春,接着运用“妾妇之道”、“大丈夫”之道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本文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丈夫。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反问。加强语气。强调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表明景春对于这一观点深信不疑,透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歆羡甚至崇拜。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反问。加强语气。孟子针锋相对,强调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既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孟子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排比、比喻。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的精神实质(行为准则),增强语势。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排比。气势磅礴、有力地指出了大丈夫的内涵,增强语势。
1、驳论。先树靶子---景春的观点,然后批驳他的错误论点和论据,再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2、文章前半部分运用类比论证,生动形象。 3、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陶渊明、杜甫、朱自清。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孟子从对大丈夫的错误看法批驳开始,阐述了做到“大丈夫”的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而提出,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关于“大丈夫”的名言警句。
(1)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鬼谷子(2)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范晔(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李百药(4)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李白(5)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房玄龄 (6)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罗贯中(7)大丈夫相时而动。 ——曹雪芹(8)大丈夫能屈能伸。 ——李宝嘉(9)大丈夫说到做到。(10)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你能说出孟子的其他几句名言吗?
天时不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五十步笑百步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以顺为正 妾妇之道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发起怒来,诸侯都感到害怕;安定下来,则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这怎么能够叫作大丈夫呢?
男子成年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武力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2、“是焉得为大丈夫”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4、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7、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提出来的?
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判断句:①妾妇之道也(“也”表判断) ②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真心
②丈夫之冠也
古义:行冠礼 今义:帽子(居第一位)
古义:训导、教诲 今义:上级指示下级
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不偏,不斜
⑤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⑥子未学礼乎?
古义:你 今义:儿子
古义: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古义:惑乱、迷惑 今义:过多,过甚
①丈夫之冠也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之礼。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
丈夫之冠也( )往送之门( )妾妇之道也( )与民由之( )此之谓大丈夫(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往送之门,戒之曰( ) 必敬必戒( )
美国阿拉斯加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原是鹿与狼共存的,为保护鹿不被狼吃掉,人们赶走了狼。不料,在“和平安宁”环境中的鹿,优哉游哉,不再狂奔快跑了,体质明显下降,不久便有许多鹿病死了。人们只得再把狼“请”回来,不久鹿群又生机焕发充满活力了。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熟了! 同学们听了这两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学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后,相信大家对上面两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2、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 译课文;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4、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空乏其身 ( ) 行拂乱其所为 ( ) 法家拂士 ( ) 曾益其所不能 (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 于 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故天将降 大任 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长他过去没有的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
1、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 ,解释为 。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同 ,解释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同 ,解释为 。
衡 横 梗塞,指不顺
曾 增 增加
拂 弼 辅弼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行拂乱其所为人恒过入则……出则
(使……受到阻挠, 扰乱)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动词活用为名词 国内、国外)
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
古义:起,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
古义:了解、知晓今义:比喻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匹敌、相当今义:敌人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③征于色( ) ④生于忧患( )
①发于畎亩( ) ②发于声( )
①于是人也( ) ②他是傻瓜( )
①而后作( ) ②而死于安乐也( )
①行拂乱其所为( ) ②拂士( )
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发”“举”在这里都有被动的意思,被任用、被选拔。)倒装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之间”介词结构后置)
文章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什么道理?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炼,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有所作为)。 排比修辞,增强语势,强调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身份、职业: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些人经受了哪些艰难困苦的磨难才成才的,磨练有什么益处?
①思想磨练:②生活磨练:③行为磨练:
(①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②增长了才干)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一段主要阐述要成大业,必先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目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是人”指什么人?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是人”指像上文所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大业的人。
接下来由个人推广到国家,进一步论证艰苦磨难的必要性。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造就人才除客观环境的影响外,还强调了哪个因素,怎么论证的?
内心思想斗争:外在表现:
第二段论述了人处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往往要遭灭亡的道理
摆事实:古代六个名人都经历磨砺
天将降大任:苦心志劳筋骨 饿体肤 空其身 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论证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没有忧患,往往会遭致灭亡。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理想的人不仅要树立雄心壮志,还要随时准备去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诸如苦难、挫折、贫贱、屈辱、失败等,要勇于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做生活的强者。
(1)多样的论证方式 两篇短文的论证方式有所不同: 《富贵不能淫》开篇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将中心论点置于篇末,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2)语言简练,善用排比。 两篇短文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富贵不能淫》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三句依次对应着儒家思想中的“仁”“礼”“义”,阐释了作为大丈夫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开头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运用排比句式,说明担负重任并做出成绩的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了一番艰苦的磨炼,才有所成就,从而间接地证明了“生于忧患”这个论点。
(3)骈散结合,有节奏感 两文中还运用了一些骈句。 《富贵不能淫》中“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等,使得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很好地表达了中心。
本文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炼而终于身负“大任”的显贵人物为例,阐明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就大事,并由此引申,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由造就人才类推论到治国的道理。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对后世的有志之士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个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
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积累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③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⑤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⑧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补充一些例子。
①司马迁《报任安书》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
③范仲淹两岁丧父,断齑画粥,五年未曾解衣就寝,终成一代名臣。④欧阳修四岁丧父,笃而成才。 ⑤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⑥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成为伟大的音乐家。⑦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历史上有哪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反面例子?
①秦朝末年,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富贵了的陈胜不仅忘记了少年时的承诺,而且变得贪图享乐,最终兵败被杀。②唐玄宗李隆基为夺武后武则天的权,而时刻在忧患中积聚力量,终于一举成功。但玄宗后期却贪图享乐,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③商纣王自幼聪敏过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但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牧野之战后,焚火而亡。④隋炀帝荒淫误国。 ⑤进入北京城后的李自成贪图享乐很快兵败被杀。
(2)文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属于______论据。 作者从个人_______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的______方略,最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1、填空:(1)孟子是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_____家经典著作。
2、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启示)?
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3、理解性默写。(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语“居安思危”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3)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什么? 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4)对于国家而言,“死于安乐”中”安乐”指什么? 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5)文章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5、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D.霜叶红于二月花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富贵不能淫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检查预习,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朗读指导,整体感知,内容探究,品味赏析,写法探究,鉴赏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富贵不能淫,类比说理,个人修养,责任担当,处事原则,提出观点,分析论述,得出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