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
展开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1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的必要性。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学习难点:
1、长度的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学习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看两幅图。
PPT:1、观察第一幅图
师:图中,两个位于中心的圆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哪一个大一些呢?
生:第一个
师:那么,真的是这样的情况吗?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笔,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并向图中一样,在两个圆的四周分别画上一些小圆和大圆,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动手画)
师:大家看一下,你画的两个等大的圆,看起来还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圆还是原来的圆,怎么会不一样呢?只是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觉,看起来不一样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图。
PPT:2、观察第二幅图
师:图中的帽高与帽沿直径是否一样长?
生:不一样
师:哪一个更长?
生:帽高更长
师:看起来帽高更长一些,但从图中所标的刻度,我们可以看出帽高和帽沿直径是一样的长。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来,有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仅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判断长度和时间,我们就要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授新
PPT: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7页,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学们阅读17-18页,自主学习“测量单位”,找出长度和时间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生:(阅读课本内容)。
师:同学们自主学习了“测量单位”,你有哪些收获呢?你知道了哪些有关测量单位的知识点呢?下面请几个同学们来说一下,请同学们踊跃发言。
指几名学生回答:测量单位、统一的测量单位、国际单位制、长度的基本单位与常用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与常用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共同学习:
(1)测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
1、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测量
1、师:那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呢?(指名学生回答或学生齐答)
生:米、千米、分米、厘米、微米、纳米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
PPT:“长度的测量”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PPT显示),除了基本单位米之外,还有一些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微米、纳米。
师:那么,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换算关系呢?我们共同来学习。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PPT:1km=1000m=10³m
PPT:1m到底有多长呢?给大家一个形象的概念:1m大约就是我们的一只手臂加上一个身子的长度,我们平常迈出的一步也是大约1m。这样,对于1米,我们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我们可以估算出教室的长、宽。
PPT:1m=10dm=100cm=10⁶µm=10⁹nm
(学生齐读换算关系)
PPT:1分米约等于1拳头的宽度
1厘米约等于1个手指头的宽度
1毫米约等于1个硬币的厚度
师:请同学们熟读记忆长度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复习巩固)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PPT:练习
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及换算关系,思考这几道题。(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1、500m= µm 生答:10⁸.
师:能说一下是如何算出来的吗?1m=10⁶µm,500m=500×10⁶µm=5×10⁸µm
2、86nm= m
分析:1m=10⁹nm,则1nm=10¯⁹m,86nm=86×10¯⁹m=8.6×10¯⁸m
3、中学生身高约15.7 (如果157呢?1.57呢?)
4、粉笔盒的高度大约为8
5、铅笔的直径大约为10
(四)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常用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10³m;1m=10dm=100cm=10⁶µm=10⁹nm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9页,自主学习常用的测量工具。
(五)测量活动
1、认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师:日常生活中,有时我们对测量的精确度要求不高,那么我们可以进行估测。当精确度要求高时,我们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那么,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呢?
生齐答:卷尺、刻度尺、游标卡尺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我们还要认识一下分度值。什么是分度值呢?
生: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叫分度值。
师:很好。我们常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PPT:1、三角板
2、钢卷尺
3、螺旋测微器
4、皮卷尺
5、游标卡尺
师:测量最基本的工具是刻度尺。那么,我们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时候具体怎么量呢?要注意什么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20页,自主学习“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PPT:(六)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PPT :1:会认
(1)零刻度线的位置 (2)单位 (3)量程 (4)分度值(复习一下,学生读定义)
PPT:2、会放
(1)放平:刻度尺要与物体被测边缘平行
(2)紧贴: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物
(3)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PPT:3、会看
PPT:看示数的时候,要垂直,不能斜向看,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PPT:4、会读
指定学生读PPT示数
师: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PPT:5、会记
记录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PPT:6、会选
指刻度尺的选择:卷尺、游标卡尺。根据物体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师:(总结)我们刚才共同学习探究了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下面,我们就学用结合,练习一下测量物体的长度。
PPT:训练
学生思考
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总结:通过学习、探究、训练,我们掌握了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那么,是不是我们的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就准确无误呢?
生:不是
师:是的,测量值往往由于各种客观、主观原因,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即误差。
同学们阅读课本22页,了解测量误差。
(6)测量误差
PPT:误差
PPT:1、定义
PPT:2、误差的产生(来源)
PPT: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举例)
减小误差的方法
PPT:4、练习
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有关长度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测量长度的方法,以及测量的误差。下面,我们再来简单的学习一下“时间的测量”
PPT:(七)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学生阅读第18页,回答: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时间的常用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
2、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1s=1000ms; 1ms=1000µs
注意:光年: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常用于天文测量
PPT:3、基本工具
停表(秒表)
学生看课本21页。
分析秒表的时间与分度值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板书
四、作业
课本22页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精品教案</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