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
展开湖南省邵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7现代文阅读
一、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
1. (2020•隆回县)
忙碌的蜘蛛
为了觅食,小蚂蚁差不多奔波了一天,找遍了大树附近的坑坑洼洼,直到傍晚,才在一片落叶上发现了一条小青虫。他正想招呼饥饿的小伙伴们来分享这“美味”,树后走来一只公鸡,抢先把虫吃了。疲惫不堪的小蚂蚁愤怒地望着神气活现的公鸡,气得说不出话来;心满意足的公鸡得意洋洋地扇着美丽的翅膀,向远处走去,根本不把小蚂蚁放在眼里。小蚂蚁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蚂蚁寻找食物可真难啊!我已经厌恶劳动了。听说树上住着个蜘蛛,她单靠一张网,得到的食物就吃不了,也用不着多劳动。我得跟她学点本领。”
小蚂蚁沿着树干往上爬,在树上,他结识了蜘蛛。
正像别人说的那样,蜘蛛的生活十分悠闲:她辛苦一次,织一次网就不再愁吃的了。她伸开八只脚,舒舒坦坦趴在蜘蛛网上,风一吹,晃晃荡荡。她用不着东奔西跑,食物总是自动送上门来。小蚂蚁眼看着一只苍蝇被粘在蜘蛛网上,没一会儿,一只蚊子又“不请自来”。
蚂蚁在旁边看着,看着,真是羡慕极了。他央求道:”蜘蛛姐姐,把你吐丝和织网的本领都教给我吧!如果我能像你一样,织一张网,往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啊!”
可蜘蛛不以为然,并请小蚂蚁和她一起过上一夜。
夜幕降临了。月光下蜘蛛网闪着银色的光芒。小蚂蚁又累又饿,打起瞌睡来了。然而蜘蛛却忙碌起来,她在蜘蛛网上爬来爬去,把蜘蛛网上的丝一根根吃进肚里。好好的一张蜘蛛网给蜘蛛拆了,只剩下几根搭架的蛛丝。
小蚂蚁睁开朦胧的睡眼,疑惑不解地看着眼前的变化。
蜘蛛把丝吃掉以后,一刻也不停歇,重新把丝从腹部喷出来,又开始织网。就这样,她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新网织好。
小蚂蚁问蜘蛛:“你为什么要把网拆了重新再织?”
蜘蛛答道:“如果不把干的蛛丝吃进肚子,重新织网,网就没有粘(nián zhān)性,第二天就粘(nián zhān)不住飞虫,我就得(děi dē)挨饿。”
小蜘蛛又问:“你每天都要这么干活?”
蜘蛛说 是的,我为了生存每天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活,一天也不敢间(jiān jiàn)断 我的网总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许多人都不知道,以为我织成一张网就一劳永逸了 他们真是太不了解我啦
小蚂蚁再也没有问什么,默默地沿着树干朝下爬去。他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了……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在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横线里加上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一劳永逸:
(4)“蚂蚁在旁边看着,看着,真是羡慕极了。”联系课文找出小蚂蚁羡慕什么?
(5)“小蚂蚁再也没有问什么,默默地沿着树干朝下爬去。他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了……”小蚂蚁明白了什么?
2. (2021•邵阳)课外阅读
军需处长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给多音字组词。
薄 báo bó bò
(2)照样子写词语。
如:冰天雪地
(3)下面关于“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战士们对军需处长离去的悲痛及怀念的心情。
B.在军需处长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意志更加坚定,脚步也更坚定。
C.“沉重”说明战士们身体的虚弱,在恶劣的天气里快坚持不下去。
(4)当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时,将军的表现是 ;当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上只贴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时,将军的表现是 ;当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的动作是 。(用原文中句子填空)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军需处长说?
3. (2021•新邵县)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 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 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节选《只有一个地球》)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划线的句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3)请你设计一条保护地球的宣传标语。
4. (2021•新邵县)课外阅读。
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十一二岁,每天早晨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杯接豆浆。接着,他又很熟练地算账、找钱,有条不紊。在当今这个时代,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饭去上学,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
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我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就开始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的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的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热,而且,我看到了一种勇气与坚强。
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
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响亮地吆喝,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或者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我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将来一定是他人生的一笔财富。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对第2段中两个“很熟练地”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A.说明这个孩子把全部精力花在了卖豆浆上。
B.生动刻画出孩子卖豆浆已有较长一段时间。
C.与下文“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相呼应。
D.衬托出孩子生活的不易,凸显出他的勇气与坚强。
(3)第3、5段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下列理解最恰当的是
A.为了说明“我”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
B.“我”从内心深处感叹这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C.这么小的孩子就卖豆浆,生活艰辛不易,“我”充满同情。
D.这么小的孩子毕竟手艺不精,磨出的豆浆的确有些苦味。
(4)下列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介绍一个卖豆浆的孩子,表达了“我”对他的同情。
B.介绍一个卖豆浆的孩子,赞扬他爱劳动的精神。
C.描写一个孩子从小就卖豆浆,暗示他的一生注定是不幸的。
D.描写一个卖豆浆的孩子,从小就独立自强,给人以深刻启示。
(5)“我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将来一定是他人生的一笔财富,”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2021•隆回县)课外阅读。
材料一:莫高窟地处敦煌东南鸣沙山,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是自十六国起至元代,历代匠师们在山崖断壁上陆续开凿出的石窟群。莫高窟绵延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窟内壁画总计4.5万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尊,最大的塑像高达33米。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色雕塑和珍贵的文书等。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材料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贸易兴盛,是一座繁华的都会。据说,莫高窟的开凿源于一位名叫乐尊的人。公元366年,乐尊来到此地,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雍容华贵的公主和虔诚的供养人,一个个栩栩如生。而今,敦煌故城早已被这里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埋葬,但莫高窟里的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千年的岁月,依旧历久弥新。
(1)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基本概况,你会建议他阅读 ;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开凿原因,你会建议他阅读 ;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精美壁画,你会建议他阅读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2)材料二的第一句话写了关于莫高窟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二是 。这则材料主要写的是第 方面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出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
(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关于在敦煌开凿莫高窟原因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上,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商业发达。
B.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C.一位名叫乐尊的人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后人纷纷效仿,希望长命百岁。
D.在敦煌地区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下,不必担心壁画受潮湿腐蚀。
(5)请仿照示例,为莫高窟设计一则广告语。
例:西北明珠,九天揽秀。河西走廊鸣沙山,东方卢浮莫高窟。
6. (2022•新邵县)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______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走出小店,拐入一条小巷。手里拎着心仪已久的“泥人曾”的泥塑,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
②突然,身后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转过身看见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儒雅的气韵。
③“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吗?”我赶忙点头,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鬓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④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⑤老人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惊讶,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⑥我理解了,又疑惑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我惊呆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店员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⑦我手里捧着空纸盒,不知道说什么好。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
⑧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⑨我低头端详着这两个纸盒,突然想起补给老人钱,抬头一看,老人已经走远了……
(1)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
(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
A.点明人物特点
B.推动情节发展
C.揭示文章主旨
D.突出环境特点
(3)第④⑤自然段有对老人 、 和 的描写,你从中感受到 。
(4)第④自然段中“我一惊”是因为 ;第⑤自然段中“我一脸惊讶”是因为 ;第⑥自然段中“我惊呆了”是因为 。
(5)短文中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内容写出你的理由。
7. (2022•邵阳县)课外阅读。
穷人的风骨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让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一两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失在何处的5元钱。
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了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上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您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您送来。”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攀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一点很可怜的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内容。
(2)文章的题目是“穷人的风骨”,文中的“风骨”指的是什么?
(3)短文中画“”的句子表明了“我”
A.担心说得太多,会让学生起疑心,进而知道事情的真相。
B.把这样的事情当作一位老师分内之事,因此无需多做解释。
C.不想让学生双肩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突出了“我”对学生的爱护之情。
D.以上三项都是。
(4)这篇短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文中的父亲让人敬佩,假如你是他的女儿,你最想跟他说什么?
8. (2022•隆回县)课内阅读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意,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节选
(1)结合语境,判断加点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在房间里来回走动)
②但我的手似乎渐渐空虚了。(虚无寂寞无充实感)
③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安然凝视)
(2)这段选文的作者是
A.朱自清
B.鲁迅
C.老舍
D.冰心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错误的项是
A.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比喻)
B.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拟人)
C.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间)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拟人)
(4)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们的时间太少太少了,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之情。
B.过去的日子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C.时间很多很多,就像汪洋大海一般。
D.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消逝得无影无踪,想寻觅也无济于事。
(5)请你写一句跟珍惜时间有关的诗句或者格言: 。
9. (2022•隆回县)课外阅读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突如其来/防不胜防),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他们的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 (玉石俱焚/休威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样和,国泰民安。
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写出来。
(3)文章开头列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有什么作用?
(4)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最美逆行者的敬佩之情。
(5)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你又应该怎样做呢?
(6)上联:爱暖三春,而献凡人大爱。在下列选项中用做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情倾一线,且看医者仁心
B.驰援奔武汉,不愧白衣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
1. (2020•隆回县)
忙碌的蜘蛛
为了觅食,小蚂蚁差不多奔波了一天,找遍了大树附近的坑坑洼洼,直到傍晚,才在一片落叶上发现了一条小青虫。他正想招呼饥饿的小伙伴们来分享这“美味”,树后走来一只公鸡,抢先把虫吃了。疲惫不堪的小蚂蚁愤怒地望着神气活现的公鸡,气得说不出话来;心满意足的公鸡得意洋洋地扇着美丽的翅膀,向远处走去,根本不把小蚂蚁放在眼里。小蚂蚁叹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蚂蚁寻找食物可真难啊!我已经厌恶劳动了。听说树上住着个蜘蛛,她单靠一张网,得到的食物就吃不了,也用不着多劳动。我得跟她学点本领。”
小蚂蚁沿着树干往上爬,在树上,他结识了蜘蛛。
正像别人说的那样,蜘蛛的生活十分悠闲:她辛苦一次,织一次网就不再愁吃的了。她伸开八只脚,舒舒坦坦趴在蜘蛛网上,风一吹,晃晃荡荡。她用不着东奔西跑,食物总是自动送上门来。小蚂蚁眼看着一只苍蝇被粘在蜘蛛网上,没一会儿,一只蚊子又“不请自来”。
蚂蚁在旁边看着,看着,真是羡慕极了。他央求道:”蜘蛛姐姐,把你吐丝和织网的本领都教给我吧!如果我能像你一样,织一张网,往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啊!”
可蜘蛛不以为然,并请小蚂蚁和她一起过上一夜。
夜幕降临了。月光下蜘蛛网闪着银色的光芒。小蚂蚁又累又饿,打起瞌睡来了。然而蜘蛛却忙碌起来,她在蜘蛛网上爬来爬去,把蜘蛛网上的丝一根根吃进肚里。好好的一张蜘蛛网给蜘蛛拆了,只剩下几根搭架的蛛丝。
小蚂蚁睁开朦胧的睡眼,疑惑不解地看着眼前的变化。
蜘蛛把丝吃掉以后,一刻也不停歇,重新把丝从腹部喷出来,又开始织网。就这样,她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新网织好。
小蚂蚁问蜘蛛:“你为什么要把网拆了重新再织?”
蜘蛛答道:“如果不把干的蛛丝吃进肚子,重新织网,网就没有粘(nián zhān)性,第二天就粘(nián zhān)不住飞虫,我就得(děi dē)挨饿。”
小蜘蛛又问:“你每天都要这么干活?”
蜘蛛说 :“ 是的,我为了生存每天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活,一天也不敢间(jiān jiàn)断 。 我的网总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许多人都不知道,以为我织成一张网就一劳永逸了 , 他们真是太不了解我啦 !”
小蚂蚁再也没有问什么,默默地沿着树干朝下爬去。他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了……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在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横线里加上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一劳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4)“蚂蚁在旁边看着,看着,真是羡慕极了。”联系课文找出小蚂蚁羡慕什么?
①她伸开八只脚,舒舒坦坦趴在蜘蛛网上,风一吹,晃晃荡荡。②她用不着东奔西跑,食物总是自动送上门来。③小蚂蚁眼看着一只苍蝇被粘在蜘蛛网上,没一会儿,一只蚊子又“不请自来”。
(5)“小蚂蚁再也没有问什么,默默地沿着树干朝下爬去。他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了……”小蚂蚁明白了什么?
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只有辛苦的劳动,才能获得食物。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字音的辨析。
粘:[nián]词性是形容词,指具有粘性,另外,粘氏原本是女真族。[zhān]黏的东西互相连结或附着在别的东西上:几块糖~在一起了。故依次选“nián”“zhān”。
得:[dé]得到(跟“失”相对):取~.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些好处。[děi]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三个月才能完。故选“děi”。
间:[jiān]方位词。中间:彼此~.[jiàn]隔开;不连接:~隔。故选“jiàn”。
(2)考查了学生加标题的能力,引用话语,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加“冒号”,引用的话加“引号”。一句话未结束,需要停顿,一般用“逗号”,陈述句结束用“句号”,表示感叹用“感叹号”。
(3)考查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4)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完成本题较简单,认真读短文,从文中即可找出答案。
结合“正像别人说的那样,蜘蛛的生活十分悠闲:她辛苦一次,织一次网就不再愁吃的了。她伸开八只脚,舒舒坦坦趴在蜘蛛网上,风一吹,晃晃荡荡。她用不着东奔西跑,食物总是自动送上门来。小蚂蚁眼看着一只苍蝇被粘在蜘蛛网上,没一会儿,一只蚊子又‘不请自来’。”可知答案。
(5)考查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厌恶了劳动,想向蜘蛛学习织网捕食,过上“一劳永逸”的生活。而当它观察了蜘蛛的一夜的生活后,发现原来蜘蛛是通宵达旦地地织网,才能在白天用网捕食。从而明白了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只有辛苦的劳动,才能获得食物。
故答案为:
(1)nián zhān děi jiàn;
(2)蜘蛛说:“是的,我为了生存每天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活,一天也不敢间断。我的网总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许多人都不知道,以为我织成一张网就一劳永逸了,他们真是太不了解我啦!”
(3)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4)①她伸开八只脚,舒舒坦坦趴在蜘蛛网上,风一吹,晃晃荡荡。②她用不着东奔西跑,食物总是自动送上门来。③小蚂蚁眼看着一只苍蝇被粘在蜘蛛网上,没一会儿,一只蚊子又“不请自来”。
(5)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只有辛苦的劳动,才能获得食物。
2. (2021•邵阳)课外阅读
军需处长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地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给多音字组词。
薄 báo 薄饼 bó 单薄 bò 薄荷
(2)照样子写词语。
如:冰天雪地 瞻前顾后 深入浅出
(3)下面关于“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表达了战士们对军需处长离去的悲痛及怀念的心情。
B.在军需处长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意志更加坚定,脚步也更坚定。
C.“沉重”说明战士们身体的虚弱,在恶劣的天气里快坚持不下去。
(4)当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时,将军的表现是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当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上只贴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时,将军的表现是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当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的动作是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用原文中句子填空)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文中的军需处长说? 军需处长,您真了不起!为了其他的战士您英勇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向您致敬。我们都应该发扬您舍己为人的革命主义精神,您是我心中不朽的丰碑。
【解答】(1)考查多音字。薄:读[báo]时,指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可组词“薄饼”。读[bó]时,指微;少;弱。可组词“单薄”。读[bò]时,指〔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组词“薄荷”。
(2)考查仿写词语。“冰天雪地”是含有反义词的词语,此类词语有很多,如:瞻前顾后、深入浅出等。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的选项,对于“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句话的理解,题目中的A、B项正确,C项“‘沉重’说明战士们身体的虚弱,在恶劣的天气里快坚持不下去”理解有误,因为“沉重”和“坚定”表面上是在形容脚步声,实则是在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其中有战士们对军需处长离去的悲痛与怀念,也有面向未来时脚步和信念的坚定。根据“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知,虽然客观条件艰苦,但是战士们会化悲痛为力量,坚持下去,取得胜利。所以选项A、B理解正确,C.理解错误。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通读短文可知,当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时,将军的表现是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当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上只贴着单薄破旧的衣服时,将军的表现是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当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的动作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5)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通读语段可知,被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将军要求见的军需处长,我想对文中的军需处长说:军需处长,您真了不起!为了其他的战士您英勇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向您致敬。我们都应该发扬您舍己为人的革命主义精神,您是我心中不朽的丰碑。
故答案为:
(1)薄饼单薄薄荷;
(2)瞻前顾后深入浅出;
(3)“沉重”和“坚定”表面上是在形容脚步声,实则是在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其中有战士们对军需处长离去的悲痛与怀念,也有面向未来时脚步和信念的坚定。根据“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知,虽然客观条件艰苦,但是战士们会化悲痛为力量,坚持下去,取得胜利。所以选项A、B理解正确,C.理解错误。
(4)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5)军需处长,您真了不起!为了其他的战士您英勇献出了自己宝贵的 生命,我向您致敬。我们都应该发扬您舍己为人的革命主义精神,您 是我心中不朽的丰碑。
3. (2021•新邵县)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 áo 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 báo 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节选《只有一个地球》)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划线的句子用了 作比较 、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地球对人类的珍贵(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
(3)请你设计一条保护地球的宣传标语。
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
【解答】(1)考查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遨:áo。薄读“báo”时意思是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如:薄薄的、薄厚。读“bó”时意思是微;少;弱。如:薄弱。故在文中读音是“báo”。
(2)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内容的理解。“半径约为6400千米”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地球对人类的珍贵(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这道题开放性较强,语言简洁、连贯,能表达保护地球的主题即可。示例: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
故答案为:
(1)áo báo;
(2)作比较列数字地球对人类的珍贵(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
4. (2021•新邵县)课外阅读。
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十一二岁,每天早晨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杯接豆浆。接着,他又很熟练地算账、找钱,有条不紊。在当今这个时代,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饭去上学,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
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我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就开始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的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的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热,而且,我看到了一种勇气与坚强。
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
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响亮地吆喝,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或者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我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将来一定是他人生的一笔财富。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卖豆浆的孩子
(2)对第2段中两个“很熟练地”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A
A.说明这个孩子把全部精力花在了卖豆浆上。
B.生动刻画出孩子卖豆浆已有较长一段时间。
C.与下文“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相呼应。
D.衬托出孩子生活的不易,凸显出他的勇气与坚强。
(3)第3、5段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下列理解最恰当的是 C
A.为了说明“我”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
B.“我”从内心深处感叹这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C.这么小的孩子就卖豆浆,生活艰辛不易,“我”充满同情。
D.这么小的孩子毕竟手艺不精,磨出的豆浆的确有些苦味。
(4)下列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D
A.介绍一个卖豆浆的孩子,表达了“我”对他的同情。
B.介绍一个卖豆浆的孩子,赞扬他爱劳动的精神。
C.描写一个孩子从小就卖豆浆,暗示他的一生注定是不幸的。
D.描写一个卖豆浆的孩子,从小就独立自强,给人以深刻启示。
(5)“我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将来一定是他人生的一笔财富,”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质,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解答】(1)考再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通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记叙了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卖豆浆,他的表现让“我”佩服,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勇气与坚强。按照这个意思,短文题目,可拟定为“卖豆浆的孩子”。
(2)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对第2段中两个“很熟练地”的理解,结合本段内容和题目中给出的理解可知,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说明这个孩子把全部精力花在了卖豆浆上”,因为通过作者的了解,“卖豆浆根本不影响学习。”孩子说卖完了豆桨再去上学,在班里还是最早到校的。故选A。B、C、D项理解正确。
(3)考查地重点句子的理解。对于文中第3、5段中画线句子“看着面前这个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这两句话的理解,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答案和语段内容可知,理解最恰当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就卖豆浆,生活艰辛不易,“我”充满同情。”突出了主题,故选C。A、B、D项理解不正确,没突出主题。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答案可知,本篇短文主要是描写一个卖豆浆的孩子,从小就独立自强,给人以深刻启示。故选D。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读短文可知,对于文中“我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将来一定是他人生的一笔财富”这句话的理解是: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质,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卖豆浆的孩子;
(2)A;
(3)C;
(4)D;
(5)孩子卖豆浆的经历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品质,培养了他对家庭、对生活的责任感,这些为他将来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5. (2021•隆回县)课外阅读。
材料一:莫高窟地处敦煌东南鸣沙山,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是自十六国起至元代,历代匠师们在山崖断壁上陆续开凿出的石窟群。莫高窟绵延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窟内壁画总计4.5万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尊,最大的塑像高达33米。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色雕塑和珍贵的文书等。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材料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贸易兴盛,是一座繁华的都会。据说,莫高窟的开凿源于一位名叫乐尊的人。公元366年,乐尊来到此地,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雍容华贵的公主和虔诚的供养人,一个个栩栩如生。而今,敦煌故城早已被这里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埋葬,但莫高窟里的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千年的岁月,依旧历久弥新。
(1)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各有侧重。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基本概况,你会建议他阅读 A ;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开凿原因,你会建议他阅读 C ;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精美壁画,你会建议他阅读 B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2)材料二的第一句话写了关于莫高窟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是 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则材料主要写的是第 二 方面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出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
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
(4)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关于在敦煌开凿莫高窟原因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在历史上,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重要,商业发达。
B.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C.一位名叫乐尊的人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后人纷纷效仿,希望长命百岁。
D.在敦煌地区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下,不必担心壁画受潮湿腐蚀。
(5)请仿照示例,为莫高窟设计一则广告语。
例:西北明珠,九天揽秀。河西走廊鸣沙山,东方卢浮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瑰宝,智慧的结晶。
【解答】(1)考查了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内容的能力。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一从总体上介绍了莫高窟的概况。材料二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壁画。材料三介绍了莫高窟开凿的原因及过程。所以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基本概况,要建议他阅读材料一;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开凿原因,要建议他阅读材料三;如果有人想了解莫高窟的精美壁画,要建议他阅读材料二。
(2)考查了对阅读内容的辨析。结合材料二的第一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可知,这句话写了关于莫高窟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精妙绝伦的彩塑;二是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通过阅读可知,后面主要介绍了壁画方面的内容。
(3)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知原因。
(4)考查了结合语段内容判断正误的能力。根据对材料三的阅读可知,A、B、D说法正确。C.结合文中“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可知说法错误。
(5)考查了学生设计广告语的能力。结合对材料的阅读进行设计,要体现莫高窟的特点,语言要简洁,琅琅上口。
故答案为:
(1)A C B;
(2)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
(3)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
(4)C;
(5)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瑰宝,智慧的结晶。
6. (2022•新邵县)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______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走出小店,拐入一条小巷。手里拎着心仪已久的“泥人曾”的泥塑,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
②突然,身后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转过身看见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儒雅的气韵。
③“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吗?”我赶忙点头,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鬓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④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⑤老人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惊讶,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⑥我理解了,又疑惑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我惊呆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店员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⑦我手里捧着空纸盒,不知道说什么好。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
⑧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⑨我低头端详着这两个纸盒,突然想起补给老人钱,抬头一看,老人已经走远了……
(1)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赔偿 。
(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B 。
A.点明人物特点
B.推动情节发展
C.揭示文章主旨
D.突出环境特点
(3)第④⑤自然段有对老人 动作 、 语言 和 神态 的描写,你从中感受到 老人的诚实守信 。
(4)第④自然段中“我一惊”是因为 老人把泥塑摔碎 ;第⑤自然段中“我一脸惊讶”是因为 老人说泥塑有问题 ;第⑥自然段中“我惊呆了”是因为 老人对泥塑技艺如此熟悉,说自己就是“泥人曾” 。
(5)短文中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内容写出你的理由。
从“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词语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气韵儒雅的人。从“三尊泥塑栩栩如生”可以看出老人的技艺精湛。从“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解答】(1)考查学生给文章加标题的能力。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讲的是老板“泥人曾”发现店员将次品卖给“我”后,追赶上“我”摔碎次品,说出真相后并双倍赔偿。故标题可为“赔偿”。
(2)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鬓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可知,这个句子是对泥塑的细致描写,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3)考查了学生对描写方法及人物形象的理解。“举起泥塑,扔在地上”是对老人的动作描写。“这尊泥塑有问题”是对老人的语言描写。“老人微微一笑”是对老人的神态描写。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是店员将次品摆出来卖给“我”的。老板“泥人曾”发现后,急匆匆地追了过来,把次品摔碎,赔偿“我”两尊泥塑,从中感受到老人的诚实守信。
(4)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导致“我”一惊。“我”觉得泥塑精美绝伦,老人说这尊泥塑有问题,所以“我”一脸惊讶。老人对泥塑技艺如此熟悉,说自己就是“泥人曾”,所以“我”惊呆了。
(5)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从“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词语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气韵儒雅的人。从“三尊泥塑栩栩如生”可以看出老人的技艺精湛。从“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故答案为:
(1)赔偿;
(2)B;
(3)动作 神态语言 老人的诚实守信;
(4)老人把泥塑摔碎 老人说泥塑有问题 老人对泥塑技艺如此熟悉,说自己就是“泥人曾”;
(5)从“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词语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气韵儒雅的人。从“三尊泥塑栩栩如生”可以看出老人的技艺精湛。从“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7. (2022•邵阳县)课外阅读。
穷人的风骨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让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一两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失在何处的5元钱。
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了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上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您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您送来。”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攀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一点很可怜的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内容。
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我”为他女儿垫的5元钱。
(2)文章的题目是“穷人的风骨”,文中的“风骨”指的是什么?
自食其力,不贪图小利,坚持自己的操守。
(3)短文中画“”的句子表明了“我” D
A.担心说得太多,会让学生起疑心,进而知道事情的真相。
B.把这样的事情当作一位老师分内之事,因此无需多做解释。
C.不想让学生双肩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突出了“我”对学生的爱护之情。
D.以上三项都是。
(4)这篇短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他是一个有自尊,身处困境仍有骨气的人。
(5)文中的父亲让人敬佩,假如你是他的女儿,你最想跟他说什么?
父亲,我为你骄傲,虽然我们贫穷,但是我们有骨气,这比财富更宝贵。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读文章,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攀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一点很可怜的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可知,“风骨”指自食其力,不贪图小利,坚持自己的操守。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句子“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可知,A、B、C三项说法都正确。故选D。
(4)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人物。由句子“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可知,本文的中心人物是父亲。由父亲执意归还“我”为他女儿垫的5元钱这件事可知,他是一个有自尊,身处困境仍有骨气的人。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的话即可,可围绕对父亲骨气的赞美等来写。
故答案为:
(1)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我”为他女儿垫的5元钱。
(2)自食其力,不贪图小利,坚持自己的操守。
(3)D;
(4)父亲。他是一个有自尊,身处困境仍有骨气的人。
(5)父亲,我为你骄傲,虽然我们贫穷,但是我们有骨气,这比财富更宝贵。
8. (2022•隆回县)课内阅读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意,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节选
(1)结合语境,判断加点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在房间里来回走动) ×
②但我的手似乎渐渐空虚了。(虚无寂寞无充实感) √
③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安然凝视) √
(2)这段选文的作者是 A
A.朱自清
B.鲁迅
C.老舍
D.冰心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错误的项是 D
A.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比喻)
B.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拟人)
C.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间)
D.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拟人)
(4)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们的时间太少太少了,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之情。
B.过去的日子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C.时间很多很多,就像汪洋大海一般。
D.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消逝得无影无踪,想寻觅也无济于事。
(5)请你写一句跟珍惜时间有关的诗句或者格言: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中“徘徊”的意思是犹豫不决,①理解错误。②③正确。
(2)本题考查作者。根据对课文的识记可知,本文节选自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故选A。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是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错误。故选D。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意,也没有影子”,这个句子主要说明时间流逝得很快,而不是说明时间很多,C项理解不正确。故选C。
(5)本题考查诗句、格言积累。珍惜时间的诗句、格言有很多,如“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写出一句即可。
故答案为:
(1)①×②√③√;
(2)A;
(3)D;
(4)C;
(5)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9. (2022•隆回县)课外阅读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防不胜防 (突如其来/防不胜防),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他们的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人能置之度外的战斗,每个人都 玉石俱焚 (玉石俱焚/休威与共)、息息相关。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对党员干部而言,带头向前、全面防控疫情就是责任;对生产企业而言,加班加点保障物资供应就是责任;对患者和疑似病例而言,配合防治、努力康复就是责任。像英雄般心怀大爱、履职尽责,我们就能守护好亲人健康、同事幸福、朋友欢乐,守护好社会样和,国泰民安。
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写出来。
(3)文章开头列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有什么作用?
(4)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最美逆行者的敬佩之情。
(5)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个人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学生,你又应该怎样做呢?
(6)上联:爱暖三春,而献凡人大爱。在下列选项中用做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情倾一线,且看医者仁心
B.驰援奔武汉,不愧白衣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答】(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防不胜防:形容防备不过来。文中是说新冠疫情突然发生,选“突如其来”恰当。玉石俱焚: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休威与共: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结合后文语境“息息相关”可知,选“休戚相关”恰当。注意题干要求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本题考查中心局。中心句是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强调了责任对疫情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因此中心句是“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
(3)本题考查列举人物事例的作用。文章开头列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英雄的感人事迹,引出本文的重点“责任”,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的最好的事例支撑。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对最美逆行者的敬佩之情即可。
(5)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的能力。由句子“对普通人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就是责任”可知,我们要做好自我防护,据此来谈即可,答案不唯一。
(6)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只有A项与“爱暖三春,而献凡人大爱”构成对偶句。故选A。
故答案为:
(1)防不胜防 玉石俱焚;
(2)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
(3)通过具体事例,引出本文的重点“责任”,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是对“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的最好的事例支撑。
(4)他们是勇士,是最美的逆行者,是真正的英雄。
(5)做好个人防护,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听从医生的建议,出行佩戴口罩。
(6)A。
湖南省怀化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语段阅读,现代文阅读,品读语段,运用语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的排放,熬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议论文):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议论文),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邵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基础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基础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