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1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2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测评

    课时作业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A级 学考达标练1.《左传》载:晋献公曾“娶二女于戎”,鲁庄公也曾娶东夷族须句国人成风为妾。这些现象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  )A.华夏族开始形成 B.夏夷间普遍通婚C.华夏文化的先进 D.民族融合的加强2.[2022·山东省聊城市期末考试]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己。”“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家对仁政的追求B.反映了平民阶级的诉求C.带有一定的无为而治色彩D.顺应了改革变法的趋势3.[2022·山东省聊城市期末考试]《易传·系辞上》说,圣人行事的准则,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材料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是(  )A.民本思想 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 D.和而不同4.[2022·山东省泰安市期末考试]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这一举措(  )A.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B.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D.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6.[2022·北京市延庆区期末考试]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无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实行,如果仅能仰仗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6分)B级 选考高分练8.春秋时期,秦人只祭祀自己的先祖白帝少昊。战国时期,秦灵公“作上畴,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这种变化体现了(  )A.宗法制度的异变 B.血缘氏族的解体C.华夏民族的融合 D.政治联盟的形成9.[2022·山东省淄博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李悝说“食有劳而禄有功”。这些主张共同体现了(  )A.尚贤标准得到诸侯国的认可B.贵族垄断官制的局面被批判C.德才兼备的用人观开始出现D.思想领域出现了融合的现象10.[2022·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我心中常有一个问题,即“孔子何以成为圣人”?《论语》中有孔子、太宰、子贡关于“圣人”的谈话,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谦言君子不必多能。太宰以多能为圣人的标征,因为他见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个圣人。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所谓“天纵之将圣”,实即“人纵之将圣”。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孔子是一个有才干、有宗旨的人,所以人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另外,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摘编自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历史现象。课时作业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与四周少数民族通婚,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加强,但无法体现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化的先进,也不能表明夏夷间通婚是普遍现象,故D项正确,A、B、C三项排除。答案:D2.解析:据材料“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可知,该流派主张尚贤、兼爱,结合所学这一流派是墨家,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尚贤、兼爱,是墨家思想,而非儒家思想,排除A项;据所学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而材料是墨家思想,排除C项;据所学顺应了改革变法的趋势是法家的主张,而材料是墨家的主张,排除D项。答案:B3.解析:据材料“与天地相似……乐天知命”可知材料强调言行举止要与天地之道相符,体现了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故选B项;据所学民本思想是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而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民问题,排除A项;据所学崇德尚贤是尊重有才能的人,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据所学和而不同是孔子的一种待人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答案:B4.解析:据材料“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可知,战国时期国君在征税、任官方面的权力大于地方封君,故选A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的,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此时还处于战国时期,分封制还未被郡县制取代,排除C项;春秋时期周天子就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D项。答案:A5.解析:从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授土地实行土地私有,而不是适应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故A项错误;井田制开始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诸侯实行分田收税的土地制度有利于形成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诸侯国土地制度的变化,不能体现农业耕作工具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C6.解析:老子和孔子二人生活在春秋时期,其主张都是对周礼的反思,看到了周礼对于维护统治的作用,故选A项;老子和孔子的主张都是认为周礼对于维护统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他们所述周礼是西周时期的,这并不能满足封建贵族在春秋时期追求富国强民、实现成就霸业理想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二人的主张是面对社会动荡和诸侯争霸现实的积极回应,而并不是说要维护夏商周的制度,排除C项;老子和孔子的主张都有对周礼不同程度的认可,而当时的统治者恰恰是僭越礼乐制度的,所以其主张都没能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项。答案:A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等信息判断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信息可以得出结论。第(2)问,根据材料二“免而无耻”“严刑峻法”“恐惧和贪欲”可推断出好战嗜杀等要点。答案:(1)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与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8分)(2)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好战嗜杀的血腥世风形成,容易导致暴政。(6分)8.解析:畴是古时候祭祀天地及五帝的固定场所,黄帝、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受到秦灵公的祭祀,说明秦人的民族认同观念从原来自己的先祖扩大到整个华夏民族,体现了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故选C项;宗法制是针对家族内部而言,祭祀对象增加,不是对家族内部继承及管理的冲击,排除A项;祭祀黄帝、炎帝,与血缘氏族解体无关,排除B项;对黄帝、炎帝的祭祀,与结盟无关,排除D项。答案:C9.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下,贵族依靠血缘垄断了官制,平民百姓没有晋升进入仕途的渠道,根据材料可知墨子主张尚贤,选拔有才能的人为政,孟子和李悝也都主张推崇贤能,说明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各家都对官制被垄断的现象有所批判,故选B项;材料只反映了各家推崇贤能的主张,未反映诸侯国是否认可,排除A项;“开始”的说法不准确,材料只能反映战国时期有这种尚贤的现象,但是不能说明是这个时期开始,排除C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思想互相影响,但并没有出现融合的现象,只能说各家有些观点是类似的,结合所学可知出现思想融合的现象是在魏晋之后,排除D项。答案:B10.解析:据材料“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结合所学得出“孔子成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战国人民希望他成圣,东汉后统治者尊其为圣,以巩固统治;据材料“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结合所学得出,孔子自身拥有中华传统美德,推动儒学发展;据材料“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结合所学得出,其思想主张迎合了民众对于国家统一、生活安定等精神需求,符合社会需求;据材料“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结合所学得出,统治者利用孔子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为儒家思想长期居于正统地位创造了条件。答案:“孔子成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孔子自身拥有中华传统美德,推动儒学发展;其思想主张迎合了民众对于国家统一、生活安定等精神需求,符合社会需求;统治者利用孔子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为儒家思想长期居于正统地位创造了条件。(12分)
    相关试卷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随堂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测试题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