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B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418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B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418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B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418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练习题全套
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B卷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B卷,共15页。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B卷 考试时间:9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已知氯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A.6:1B.5:1C.3:1D.2:13.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不正确的有( )①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②均为酸;③均为碱;④干冰、均为酸性氧化物;⑤均为盐;⑥、纯碱既为钠盐又为含氧酸盐。A.①③④⑥B.①③④C.①②③⑤⑥D.⑤⑥4.若恰好与浓度为的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则R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B.+2C.+3D.+4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B.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C.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D.石灰乳与碳酸钠溶液混合: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B.溶液:C.溶液:D.溶液:7.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B.C.D.8.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用脱脂棉包裹,用胶头滴管滴加一定量水,脱脂棉燃烧与反应放热B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中一定含有D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一定含有10.有一包固体粉末,由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B.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C.它的组成可能是D.它的组成一定是11.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⑤盐酸⑥用硝酸酸化的溶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③④⑥12.84消毒液可用于消毒和漂白,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混合后溶液的pH=9.9,短时间内未褪色,一段时间后蓝色褪去混合后溶液pH=5.0,蓝色迅速褪去,无气体产生混合后溶液pH=3.2,蓝色迅速褪去,并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A.对比实验①和②,②中蓝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B.实验③中产生的气体是,由HClO分解得到C.对比实验②和③,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的氧化性或的还原性D.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需要调控到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13.已知反应:①②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反应②中若生成,该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C.反应③中若消耗,则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D.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14.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的导电能力与通入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N段溶液中的离子数目减少B.N点完全转化为C.N→P段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数目均增加D.N→P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5.新制胶体的胶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胶体显电中性B.胶团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构成胶体粒子,带正电C.向胶体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产生红褐色沉淀D.胶团结构可表示为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2分)化学小组欲从含及少量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和NaCl,设计实验流程如下:已知氯化钠、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020406080100NaCl35.736.036.637.338.439.8KCl27.634.040.045.551.156.7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甲、乙分别是__________。(2)向滤渣中加入试剂丙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3)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4)操作2包括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等过程。实验时需在结晶后趁热完成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过滤时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5)取少许操作2所得氯化钠晶体溶于酒精,得乳白色液体,用一束可见光照射液体,若在入射光的侧面观察到__________,则证明所得液体为胶体。17.(12分)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是按树状分类法对一组物质进行的分类。回答下列问题:①类别1____,类别2____,分类标准2____。②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③向溶液中加入Fe可产生气体,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④将溶液和溶液混合,恰好呈中性,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2)请对以下过程形成的分散系进行分类:①花生油加入水中后充分搅拌;②一定温度下,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③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④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过量的;⑤用滤纸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后得到的滤液;⑥将纳米材料分散在塑料中制备复合材料;⑦碘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属于浊液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溶液的是____;属于胶体的是____。18.(11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1)装置I中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3)实验过程中装置Ⅳ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4)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上图装置Ⅱ与Ⅲ之间添加下图中的装置_______(填序号)。(5)装置Ⅴ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空气,写出装置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19.(10分)利用氯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氯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图中①~⑨所代表的物质均含氯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④的化学式为______,⑥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2)实验室中常见的制取①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②属于______(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4)②的水溶液与⑧的水溶液混合可产生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5)①可与热的浓碱液反应生成⑦和⑨,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6)含⑧的溶液可作为水处理剂除去水中的杂质离子。例如它可使酸性废水中的转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20.(10分)Ⅰ.储氢碳纳米管研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但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2)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A.酸性B.氧化性C.吸水性D.脱水性已知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Ⅱ.饮用水中的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还原为。已知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3)上述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4)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5)请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项,诗句描述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反应;B项,爆竹燃烧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石灰石受热分解生成CaO和二氧化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沙里淘金属于物理变化。2.答案:B解析: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氧化剂为,还原剂为HCl,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也为5:1,故选B。3.答案:B解析:①海水、空气、盐酸均为混合物,胆矾属于纯净物,错误;②均为酸,正确;③均为碱,是碱式盐,错误;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都为酸性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⑤均是盐,正确;⑥、纯碱都含有钠离子,属于钠盐,酸根离子都是含氧酸根离子,均为含氧酸盐,正确。4.答案:C解析:,被氧化成,S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至+6价;发生还原反应,令R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a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解得。5.答案:B解析:氢氧化钙溶液过量,因此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故C错误;石灰乳应保留化学式,不能拆成离子,故D错误。6.答案:B解析:A项,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与反应可生成和,二者不能大量共存;B项,溶液中的离子与所给离子均不反应且所给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项,能与反应生成,在HCl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项,都能与反应,与不能大量共存。7.答案:D解析:,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氯气做氧化剂,A不符合题意;,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B不符合题意;,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化铜做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一氧化碳做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D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线桥上得失电子数目不正确,A项错误;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3价,失去电子,氯元素由0价降低为-1价,得到电子,B项错误;硫化氢中硫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浓硫酸中硫元素由+6价降低为+4价,C项错误。9.答案:A解析:与反应会使包裹的脱脂棉燃烧,可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可能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碳酸银等其他沉淀,无法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错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等,C错误;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D错误。10.答案:B解析:固体由中的三种物质组成,由实验流程可知,溶于水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则一定不含,且白色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气体,得到无色溶液,可知白色沉淀为,则只含中的一种,且一定含,故选B。11.答案:C解析:氢气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①错误;液氯不能使于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②错误;新制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③正确;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存在氯气,氯气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④错误;盐酸具有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盐酸没有漂白性,所以不能使试纸褪色,故⑤错误;用硝酸酸化的溶液中含有和HClO,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⑥正确。12.答案:B解析: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溶液显碱性,实验①中,一段时间后蓝色褪去的原因是生成了HClO,实验②中,蓝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故A正确;84消毒液中加入浓度较大的稀硫酸,混合后溶液pH=3.2,蓝色迅速褪去,并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生成了氯气,发生的反应为,故B错误;对比实验②和③,酸溶液浓度大小会影响反应过程,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的氧化性或的还原性,故C正确;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酸的浓度较大时会有氯气生成,需要调控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故D正确。13.答案:D解析:反应②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反应②是归中反应,若生成,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mol,故B错误;③中还原剂是氯气,氧化剂是溴酸钾,反应中消耗时,转移10mol电子,则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故C错误;①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单质,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单质,②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③中氧化剂是溴酸钾,氧化产物是氯酸钾,所以溴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酸钾,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故D正确。14.答案:D解析:M→N段发生的反应为,溶液中和逐渐减少,导电性逐渐减弱,A正确;N点时溶液导电能力几乎为零,说明N点完全转化为,B正确;N→P段的导电性又逐渐增强,是因为N→P段发生的反应为,所以N→P段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数目均增加,C正确,D错误。15.答案:C解析:胶体显电中性,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胶团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同构成胶体粒子,带正电,B项正确;向胶体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开始时胶体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会溶解,C项错误;由图可知,胶团结构可表示为,D项正确。16.答案:(1)NaOH溶液、溶液(2)(3)过滤(4)防止温度降低析出KCl;用热水将滤纸润湿(5)光亮的“通路”解析:化学小组欲从含及少量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和NaClO由流程图可知,试剂甲应为NaOH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为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铜中加入的适量试剂丙应为盐酸,二者反应得到氯化铜溶液;在滤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的过量试剂乙应为,溶液除去过量的钡离子,操作1为过滤,过滤除去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和溶液,然后经过操作2得到氯化钠晶体,最后加水溶解得到氯化钠溶液。(1)由以上分析知,试剂甲是NaOH溶液,试剂乙是溶液。(2)滤渣为氢氧化铜,试剂丙为盐酸,二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由分析知操作1是过滤。(4)由氯化钠、氯化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而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操作1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少量氯化钾,因此操作2包括蒸发结晶,氯化钠结晶析出,实验时需在结晶后趁热完成过滤,目的是防止温度降低析出KCl;为了使过滤操作顺利完成,过滤时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用热水将滤纸润湿。(5)取少许操作2所得氯化钠晶体溶于酒精,得乳白色液体,用一束可见光照射液体,若在入射光的侧面观察到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所得液体为胶体。17.答案:(1)①混合物;单质;元素种类;②;;③;④(2)①③;②④⑦;⑤⑥解析:(1)①类别1中空气、氯化钠溶液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类别2中氮气、铁均是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分类标准2为元素种类。②氢氧化钡是强碱,硫酸氢钠是酸式盐,属于电解质;三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和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④将溶液和溶液混合,恰好呈中性时生成硫酸钠、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溶液。①花生油加入水中后充分搅拌,形成乳浊液;③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形成悬浊液;则属于浊液的是①③。一定温度下,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得到硝酸钾溶液;④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过量的,得到碳酸氢钡溶液;⑦碘水和酒精混合,得到碘酒溶液;则属于溶液的是②④⑦。⑤用滤纸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后得到的滤液是氢氧化铁胶体;⑥将纳米材料分散在塑料中制备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介于1~100nm,故得到的是胶体;则属于胶体的是⑤⑥。18.答案:(1)分液漏斗;(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溶液颜色变为蓝色(4)④(5)解析:(1)装置I中仪器c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2)装置Ⅱ中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杂质氯化氢。(3)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所以装置Ⅳ中通入氯气后,溶液变蓝。(4)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Ⅱ和Ⅲ之间可加干燥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根据氯气的化学性质可知,应选浓硫酸做干燥剂,本题正确答案是④。(5)装置V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9.答案:(1);(2)(3)电解质(4)(5)1:5(6)解析:(1)④为含氯的氧化物,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其化学式为;⑥为高氯酸,属于强酸,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2)①为氯气,实验室中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②为HCl,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属于电解质。(4)盐酸与NaClO溶液混合会发生归中反应产生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①可与热的浓碱液反应生成⑦和⑨,即一部分0价的Cl元素化合价升高到+5价,一部分0价的Cl元素化合价降低到-1价,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5。(6)⑧为NaClO,将酸性废水中的氧化为,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0.答案:Ⅰ.(1);(2)A;Ⅱ.(3)Al;(4)(5)8;10;2;8;1;5解析:I.(1)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铬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重铬酸钾是反应的氧化剂,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碳是反应的还原剂,二氧化碳是氧化产物(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硫酸只表现酸性;在加热条件下,碳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Ⅱ.(3)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氮气是还原产物。(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A元素由0价升高至+3价,N元素由+5价降低至0价,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5)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亚铁离子是反应的还原剂,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硝酸根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为8,硝酸根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为2,一氧化二氮的化学计量数为1,由电荷守恒可知,氢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为10,由氢原子守恒可知,的化学计量数为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