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物理初二上学期同步训练题整套
初中物理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mD,6m/s≈1,【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单元测试卷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 B. 正常人的脉搏数约为70次
C.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 D. 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身高约为2m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花香四溢 C. 海水奔腾 D. 流星似剑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车内的座椅
B. 路边的树木
C. 窗外的楼房
D. 远处的高山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地面、列车 B. 列车、地面 C. 列车、列车 D. 地面、地面观看百米赛跑时,观众判断谁跑得快的根据是( )A. 速度的大小 B. 跑完相同的距离需要时间的多少
C. 在相同的时间内,跑过的距离的长短 D. 跑过相同的距离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得越快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B. 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C. 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
D. 通过路程越短,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 A与B B. A与C C. C与D D. B与C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A. 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在时间内的速度大
B. 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D. 在内物体的速度为
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B.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C.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D. 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核电站发电--核能转化为电能 B. 电饭锅烧饭--电能转化为内能
C. 热机工作--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 叫做机械运动。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______的。“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下面两幅频闪摄影照片中,甲做______运动,乙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从家到学校要走,那么他上学要走的路程是______ 。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__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一个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又以的速度运动了45m,那么,这个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在55m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s的平均速度是,后4s内的平均速度是,则该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4月29日19时41分,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6s后,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加速上升阶段,运载火箭燃料燃烧过程是将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 能。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_____ mm。
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
图中AB段的路程______ cm,如果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______ 。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会偏______ 。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 选填“大”或“小”一些。某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特快列车时刻表如表。 北京济南上海到站--0:3110:00发车20:000:39 全程运行1463km,列车全程运动时间是多少?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一支铅笔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2.【答案】B 【解析】解:河水的位置相对于河岸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分子的运动,不是宏观物体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海水的位置相对于河岸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流星似剑,流星的位置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3.【答案】A 【解析】解:A、以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窗外的楼房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远处的高山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答案】A 【解析】解:若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
故选:A。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需要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5.【答案】C 【解析】解:在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同时起跑,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时间相等,路程越长,运动员跑得越快;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通过速度大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6.【答案】A 【解析】解: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运动得越快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大,故A正确;
B、由可知,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有关,时间不确定,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其速度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
C、由可知,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有关,路程不确定,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其速度不一定越大,故C错误;
D、由可知,通过路程越短,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其速度就越小,故D错误。
故选:A。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
物体通过路程与速度和时间成正比;物体运动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与速度成反比。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概念及其公式的了解与掌握,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变的,与路程长短和时间长短无关。可以将速度、电阻、密度、比热、热值对比记忆。
7.【答案】D 【解析】解:如果是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D。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图象和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8.【答案】C 【解析】解:
A、在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则速度为:,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其速度为。
所以,物体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在时间内的速度小;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4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整个4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D、由图象知,物体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物体的速度为0,故D错误;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所经历的时间。
9.【答案】A 【解析】解:AB、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故瞬时速度为,不是;故A正确,B错误;
CD、因速度表指针显示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汽车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不能确定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故CD错误;
故选:A。
速度表显示汽车的瞬时速度,由表中标度可知速度的单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全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要注意汽车的启动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能用求解。
10.【答案】C 【解析】解:A、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发电,将核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
B、电饭锅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加热食物,不符合题意;
C、热机工作时,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符合题意;
D、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
此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能量的变化。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归纳。
11.【答案】位置的变化 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粽叶飘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位置的变化;做无规则运动。
解决此题要知道机械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本题考查机械运动定义、分子动理论知识等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就能正确解答。
12.【答案】船 运动 【解析】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相当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船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船;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3.【答案】匀速直线 变速直线 【解析】解:如图,甲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甲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乙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变速直线。
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运动路线是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物体进行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考虑是本题的关键。
14.【答案】 【解析】解:小明步行的平均速度是,从家到学校要走,
根据速度公式得,他上学要走的路程:。
运动员在5s内的运动路程为:,
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故答案为:1080m;。
知道平均速度和时间,根据求出路程。
求出运动员在5s内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一定注意对于平均速度的问题,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路程和全程时间的比值。
15.【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
读出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时间,根据计算该过程的平均速度。
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答】
由图可知,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时间:,
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16.【答案】 【解析】解:前5s的平均速度:
;
,
物体45m的运动时间:
,
总路程,
总时间,
总的平均速度:
。
故答案为:;。
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已知速度与45m的路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物体45m的运动时间,
然后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总路程处于总时间即可以求出总的平均速度。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7.【答案】6 【解析】解:物体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
后4s内的路程是
则物体通过的总路程是,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故答案为:6。
先利用求出物体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求出后3s内的路程,再利用求出在5s内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这里要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18.【答案】化学 内 【解析】解:运载火箭燃料燃烧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对外做功,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化学;内。
燃料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最终又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本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属于基础题。
19.【答案】 小 小 【解析】解: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段的路程,如果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导致测量时间偏大,平均速度偏小。
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尽量减小斜面的倾斜度,使小车缓慢向下运动。
故答案为:;;;小;小。
分度值是刻度尺上最小小格代表的值。
实验原理是。
读出AB段的路程,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导致测量时间偏大,平均速度偏小。
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尽量减小斜面的倾斜度,使小车缓慢向下运动。
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实验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速度计算等等,属于比较简单的习题。
20.【答案】解:列车20:00从北京出发,到第二天10:00到达上海,
列车全程运动时间:::。
全程运行1463km,全程运动时间14h,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列车全程运动时间是14h。
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知道列出从北京出发的时间和到达上海的时间,求出列车全程运动时间。
知道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列车运动时间的计算,平均速度的计算,注意平均速度的计算必须利用全程的路程和全程的时间的比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03kg/m310 gB,0×103kg/m320 gD,4g,82×103 kg/m3,【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五章 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达标测试,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m,像将远离镜子0,【答案】C,【答案】A,【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