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试题-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展开2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断句理解,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语境进行辨析。本题中断句有误的是D项,“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意思是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所以断句应该是: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2.“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意思是( )
A.聒噪 B.声音大 C.风雪声嘈杂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对诗句加点字的识记。注意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能熟练背诵,还要掌握和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聒碎乡心梦不成”意思是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聒:风雪声嘈杂。
3.下列对《长相思》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
《长相思》是清代纳兰性德所写,全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译文: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由此可知,A、B、D正确。
“风一更,雪一更。”是风雪交加的意思,而不是先风后雪。所以C错误。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A.苏州 B.杭州 C.南京
【答案】A
【详解】该题考查的是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5.关于《长相思》一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榆关”指的是山海关,“故园”指的是园子。
B.“山一程,水一程”说明将士们离故乡很远,行军十分艰难。
C.词的上阕写千军万马向山海关进发的情景。
D.词的下阕写了将士们思乡心切、夜不能寐的心情。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词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原文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A “身向榆关那畔行”意思是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故园无此声”意思是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故园”指的是故乡,不是“园子”。本项理解错误。
B “山一程,水一程”意思是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写出了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说明将士们离故乡很远,行军十分艰难。本项理解正确。
C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描写了千军万马向山海关进发的情景,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本项理解正确。
D 词的下阕“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描写了将士们思乡心切、夜不能寐的心情。本项理解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6.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1)《枫桥夜泊》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枫桥夜泊》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落下,诗人看着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入睡。 孤寂忧愁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含义及思想感情的理解。
《枫桥夜泊》原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是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落下,诗人看着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入睡。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7.给加点的字注音
榆关( ) 河畔( ) 打更( )
聒噪( )
【答案】 yú pàn ɡēnɡ ɡuō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8.回顾诗词,填写诗句。
诗中有画,王维用“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明月朗照、泉水淙淙的画面。诗中有情,张继用“_____,_____”表达旅途中的满怀愁绪;纳兰性德借词句“_____,_____”抒发远征将士的思乡之情。
【答案】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意思是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意思是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9.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长相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人,是________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在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以“________”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答案】 纳兰性德 满洲 清 纳兰词
【详解】本题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
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长相思》的作者是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的诗词在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0.疑难探究
《长相思》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词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表达了词人浓重的羁旅怀乡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注意平时对诗歌的积累。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的羁旅怀乡之情。
三、诗词曲鉴赏
课内古诗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作者在诗中称自己为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
12.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是( )
A.落日残霞 B.老树寒鸦 C.青山绿水 D.红叶黄花
13.诗人写下这首诗,根本原因是他( )
A.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对山里百姓那种悠闲自在生活的热爱。
C.对山里秋季傍晚雨后美丽风光的喜爱。
1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拂晓的画面:秋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颔联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C.颈联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
D.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
15.人们常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将此“画”描绘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唐 王维 秋天 王孙 《送元二使安西》
12.A
13.A
14.B
15.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解析】11.考查文学常识。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由“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可知作者称呼自己为“王孙”。他的作品:《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城曲》
12.考查字词理解。《山居秋瞑》的“瞑”意思是夜,晚。此指傍晚。故与“落日残霞”意思最接近。故选A。
13.考查中心理解。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14.考查内容理解。A.有误,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傍晚的画面: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B.正确。C.有误,颈联写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D.有误,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故选B。
15.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诗句内容,想象合理即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
风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6.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17.这是一首词,“长相思”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词的上阕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下阕写的是词人________________。
18.“故园无此声”中的“故园”指________,“此声”是指词中的_________,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16.水一程 夜深千帐灯 雪一更
17. 词牌名 清 纳兰性德 山水重重,行军艰难 思念故乡,难以入眠
18. 故乡 风雪交加的声音 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分析】译文: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16.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书写时,要注意“千帐灯”中的“帐”不能写成“账”。本词为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7.此题既考查关于词的常识,又考查词的内容。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长相思”是词牌名。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词的上下阕一般用空格隔开。反复朗读词的上下阕,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词的上阕点明了战士出征时路途的遥远、艰险及行军的方向。下阕描写了环境的恶劣和将士被风雪声吵醒、辗转反侧、思念家乡的情景。
18.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要结合上下文。“故园”指“故宅、故舍、故居”,也就是作者的故乡。前几句描绘了风雪交加的夜晚,所以“此声”指的就是把诗人吵醒的风雪声。作者由眼前的风雪想到故乡不会这样寒冷,可以看出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