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4古代诗歌阅读四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展开课时质量评价(二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四)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建议用时:80分钟)
一、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献钱尚父①
贯 休
贵逼身来不自由,龙骧凤翥②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注】①钱尚父:钱镠,唐朝末年的越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②龙骧凤翥:形容奋发有为。
请赏析本诗颈联的表达技巧。
答案:①听觉与触觉结合:鼓角声、风涛声是听觉,“冷”“秋”是触觉,听觉与触觉结合,表现钱谬四处征战、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②夸张:鼓角声直上天际,风涛声震动大地,“揭天”“动地”以夸张手法突出战事的场面宏大和钱谬所向披靡的气势。③寓情于景(烘托渲染、以景衬情):以“揭天”“动地”的鼓角风涛和充塞天地的肃杀之气,来烘托、渲染钱谬坐镇东南的赫赫威势。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北乐馆
陈 润
欲眠不眠夜深浅,越鸟一声空山远。
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
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栋里不知浑是云,晓来但觉衣裳湿。
全诗从多个角度描绘诗人夜宿山馆的感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角度描绘诗人夜宿山馆的感受。第二句到第五句,从听觉角度写静夜里听到的各种声音:空山鸟鸣,萧萧落叶,溪流潺潺,雨声习习。感受到雨夜的幽静凄清。第六句从视觉角度描写灯影山光。最后一句“但觉衣裳湿”是触觉的感受。这些都是实写的,而“栋里不知浑是云”是想象昨夜的情景,是虚写。整首诗虚实结合,听觉、视觉、触觉结合,细致地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感受。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本词下片重在写“愁”,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
答案: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②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残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词人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答出三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途中望雨怀归
韦 庄
满空寒雨漫霏霏,去路云深领翠微①。
牧竖②远当烟草立,饥禽闲傍渚田飞。
谁家树压红榴折,几处篱悬白菌肥。
对此不堪乡外思,荷蓑遥羨钓人归。
【注】①翠微:青绿的山色。泛指青山。②牧竖:牧童。
本诗前三联与尾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它们有怎样的联系?试简要分析。
答案:①前三联写的是途中望雨所见景色:细雨霏霏,远山青翠,牧童闲立,禽鸟翻飞,石榴红艳,篱上菌肥,景色十分美丽。②尾联写的是作者思念故乡,急欲归去。③联系:前三联是景,尾联是情,作者是触景生情,情因景而生,景因情更美。(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淞江
蒋 堂
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
六幅青帆趁潮去,一樽白酒扣舷歌。
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
兴尽归来还更喜,舞鸥相送入烟萝。
诗歌颈联写景造境独居匠心,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写景视角由近及远,远近结合。“沙边历历辨云树”写近景,“岛外溅溅弄月波”写远景,层次安排井然有序。②运用叠词的修辞手法。“历历”写出了周围树木的茂盛,“溅溅”写出了月光洒在水面上,水面在微风吹拂下银光闪闪的优美景象。③动静结合。“历历”所述之景为静态景,“溅溅”所述之景为动态景,通过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晚归所见的吴淞江之景,表现了吴淞江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出作者恬淡的心境。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戎 昱
去年长至①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②。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注】①长至: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②獬豸冠: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后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全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篇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比。将“去年”和“此岁”的际遇对比,表现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慨。②虚实结合。“梦随”和“身寄”两句,一虚一实,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③直抒胸臆。“报国难”直接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二、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7~8题。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其一)
杜 甫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
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
【注】本诗为乾元元年在华州时作。《资治通鉴》载,乾元元年六月,李嗣业为怀州刺史,充任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八月,同郭子仪等率领步骑二十万讨安庆绪。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赞叹安西四镇兵士具有无与伦比的挫败敌军的锐气,是真正的精锐之师。
B.颔联承接首联,这些安西派出的士兵足够用来平定战乱,表现诗人深深的期许。
C.老马般惯战,饥鹰般勇猛,临危能久战,关键时如神兵,这是一支值得信赖的军队。
D.诗歌围绕“安西兵”形象的塑造展开,赞美了他们在疆场勇猛杀敌、报效国家之举。
D 解析:“围绕‘安西兵’形象的塑造展开”错,还写了主帅;后半句也错,诗歌题目“待命”,说明他们还未上疆场,故表达的是期许。
8.古人评此诗“见安西兵过,而归美李公”,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将“美”“归”于李公的。
答案:直接评价四镇兵“精锐”“绝伦”,“饥鹰”喻战士勇猛,正、侧面结合,凸显统帅李公治兵有方;用“献”“静”表现李公的报国忠心和战力;用“老马”作比,表现李公自身能征惯战,临危久战,用急如神,直接赞美李公用兵奇勇。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冉 溪①
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②,种漆南园待成器③。
【注】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贬官永州时。②樊敬侯:东汉人樊重,封寿张侯,死后谥号为“敬”,故又称樊敬侯。③樊重想做器物,但没有木材,便在南园栽种梓树和漆树。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少时”“公侯”“许国”等词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志在家国天下而非个人荣辱。
B.“风波一跌”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被贬官至偏远的永州任职的坎坷遭遇。
C.“无余事”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也是下句“愿卜湘西冉溪地”的重要原因。
D.全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情感有起有伏,富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C 解析:“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表述错误。诗人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由“逝万里”“空缧囚”等词可看出其内心是失意苦闷的。
10.全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比。诗人将少时的高远理想与眼下的壮心瓦解对比,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②直接抒情。前三联诗人直抒胸臆,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被贬之后的失意与苦闷直接地表达出来。③用典。诗人运用“樊敬侯”这一历史典故,表明自己要和樊重一样,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都不改初衷,忍辱负重,等待自己施展才能、为国效力的那一天到来,抒发了诗人坚定的志向和寄希望于未来的伟大抱负。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雕鹗在秋天
范仲淹
秋汉寥寥迥,雄心肯木栖。
人间正摇落,天外绝攀跻[注]。
月兔精应丧,阳乌影欲齐。
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
下眄群毛遁,横过百鸟睽。
乘风俊未已,空阔玉关西。
【注】攀跻:攀登。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写雕鹗翱翔于深邃旷远的天空,正满怀雄心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
B.“摇落”照应“秋天”,写出人间凋零的景象;只有天外才是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
C.“群毛遁”“百鸟暌”写出了走兽飞禽对雕鹗躲避退让,衬托出雕鹗不可抵挡的气势。
D.最后两句写雕鹗乘风高起、一往无前、直出玉关的豪俊身姿,气象雄浑,境界廓大。
A 解析:“寻找着可以寄身栖息的高木”错。“肯”相当于“岂肯”,意为“哪里、怎么”,表反问语气;雕鹗不愿依木而栖,表现了诗人想要一展才华、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12.七、八两句手法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运用比喻,将“长河”比作“匹练”,将“太华山”比作“拳头”,生动地写出了雕鹗眼中山河的渺小;②运用衬托,以山河的渺小衬托出雕鹗的飞翔之高、气魄之大;③托物言志,借雕鹗的高飞秋汉、睥睨山河,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宿湖中
白居易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尾联十船同游及留宿湖心,明指诗人结群而来,暗衬太湖风景之美。
B.诗歌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写明了诗人此夜的所见所感及行踪。
C.诗人运用“碧”“霞”“练”“金”等字眼去描绘事物,使得景物色彩鲜明。
D.“碧沉沉”“浸月冷波”奠定了全诗感伤、委婉的感情基调。
D 解析:诗中虽有“碧沉沉”“浸月冷波”之语,但全诗写景色调整体明艳活泼,传递的是乐观向上的情感。
14.本诗写景叙事兼备,且层次分明,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前四句以时间顺序写景。诗人由傍晚写到次日早晨,写出了湖中景物在不同色彩的映衬下形成的一幅幅绚丽的画面。②后四句由景及人,写事抒情,层层推进。诗人先交代此行缘由,接着写游湖之乐,再写创作的快感,最后以“宿”点题,表明自己度过了个难忘的太湖之夜。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7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27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附解析),共5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7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7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共5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6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6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