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9.3《声声慢》(同步习题)(无答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9.3《声声慢》(同步习题)(无答案)第1页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9.3《声声慢》(同步习题)(无答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当堂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诗歌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5.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⑤⑥/②④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⑥/②④⑤
    二、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中开头有七组叠词,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写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这七组叠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写词人晚年愁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词人满心皆愁,酒入愁肠愁更愁。
    (3)《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4)《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三、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局。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陵:与下句中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扁”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恬然自适之情。
    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8.前人评本词“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两句巧妙,请简要赏析这两句妙在何处。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①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雨点绵绵不断,滴滴答答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10.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经历作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
    11.某校一中学生喜欢李清照的词,尤其喜欢其笔下的“黄花”意象。他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哭泣的黄花”,借此抒发一种淡淡的忧伤。然而老师阅罢,把“哭泣的黄花”改为“哭泣的易安”。理由是:黄花无 知无觉,又如何能“哭泣”呢?
    请针对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试卷

    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诗歌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诗歌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