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3课时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459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3课时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459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3课时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459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3课时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4598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3课时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4598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3课时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4598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3课时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4598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3单元第9课第1篇屈原列传第3课时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4598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示范课ppt课件
第三单元9 屈原列传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中册【学习目标】 1.积累巩固重要的文言文词句知识 2.练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基础素养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B.屈平属草稿未定C.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D.“离骚”者,犹离忧也 1.答案:B 解析:A项,“指”同“旨”;C项,“从”同“纵”;D项,“离”同“罹”。2.下列各句中,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C.颜色憔悴 D.渔父莞尔而笑答案:DA项,古义:外貌,模样。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B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C项,古义:面容。今义:色彩,脸上的表情,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3.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揭露短处。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朝列,班列。C.顷襄王怒而迁之 迁:调动官职。D.其文约,其辞微 微:卑下。答案:B 解析:A项,短:诋毁,说坏话。 C项,迁:放逐。D项,微:含蓄隐晦。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谗之曰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屈平不与C.屈平之作《离骚》 冀幸君之一悟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虽放流,眷顾楚国答案:C解析:A项,连词,于是/介词,趁机;B项,介词,和/动词,给;C项,均为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邪曲之害公也 B.蝉蜕于浊秽C.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D.明道德之广崇答案:C解析:A项,“邪曲”形容词用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B项,“蝉”名词作状语,像蝉似的;D项,“明”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者,人之本也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是以见放 被发行吟泽畔C.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君)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答案:D解析:A项,判断句/被动句;B项,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D项,均为被动句。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而成,共有诗歌17篇,都是屈原的作品。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法国拉伯雷)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D.后人还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答案:B解析:B项,“都是屈原的作品”错,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蒙蔽的两句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3)《屈原列传》中概括屈原不幸遭遇的句子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答案:D解析:题中“见”和“夺”语意联系紧密,不要断开;“屈平”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因谗”前面的主语变化,前面断开;“令”作前句的宾语,“众”作后句的主语,中间断开;“平伐其功”中的“平”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曰以为”语意联系紧密,不要断开。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职位仅次于令尹。《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B.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士、大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宋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D.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史记·屈原列传》裴骃集解中说:“骃案《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可见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三大姓的宗族事务之官。答案:B 解析:B项,“由高到低设卿、士、大夫三级”错误,应为“卿、大夫、士”。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的下属没写完,加上上官大夫的谗言,所以怀王发怒而疏远了屈原。B.屈原痛心怀王听力不好,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C.怀王在国内迷惑郑袖,在国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怀王不了解人招来的祸害。D.面对渔父的劝说,屈原表示宁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也不会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他在自投汨罗之前还写了《怀沙》赋。答案:D 解析:A项,“屈原的下属没写完”错误,“属”的意思是“撰写”;B项,“听力不好”错误,应为“被小人迷惑,不能明辨是非”;C项,“迷惑郑袖”错误,应为“被郑袖迷惑”。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来到了江畔,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面走一面吟叹,他面容憔悴,模样瘦削。(2)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众人都喝醉了,您为什么不去吃众人的酒糟,喝众人的薄酒(与众人同醉)呢?为什么要保持着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以致使自己被放逐呢?13.文章倒数第一段详细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作答。 答案:对屈原志洁行廉(不肯同流合污,宁死也要保持自己高洁)人格的颂扬之情;对黑暗势力迫害忠良的愤慨之情;对世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痛惜与批判之情。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B.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C.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D.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答案:B解析:“诸侯皆闻之”指的是诸侯们对甘罗都有听闻。因而这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C、D两项。“甘罗说而行之”意思是“甘罗说服了他(指张唐),使他毅然前往”,“甘罗”是此句的主语,与后面句子不能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A项。1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战国时期,诸侯的王室宗支及对其国有大功的大臣,通常都被封为某侯某君,“侯”的权力比“君”大。B.相,春秋及以前,相只是地位低下的礼宾官;战国时,各国先后设相职,统领百官,成为最高行政长官。C.邑,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帝王赐诸侯、功臣的领地或食邑叫封邑。D.上卿,按照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为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授予贵族,相当于丞相。答案:D 解析:D项,“授予贵族”错误,应为“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和非常自信的鲜明性格。B.吕不韦想派张唐出使燕国,遭到了张唐的拒绝,吕不韦很不高兴,却也无法,只得改派甘罗前往。C.甘罗通过白起被杀的例子向张唐分析了违抗吕不韦命令的后果,使张唐最终同意了自己的建议。D.甘罗年幼却能洞察时局,利用人与人、国与国的矛盾,使秦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赵国五座城池。答案:B 解析:B项,“只得改派甘罗前往”说法错误,吕不韦没有改派甘罗,甘罗后来出使的是赵国。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2)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将死在何处了。18.比较甘茂与甘罗的劝说技巧的不同。 答案:甘茂借江上处女之喻,使苏代意识到帮助自己有益无害;甘罗以秦国历史人物为例,启发张唐意识到得罪当权者的危险性。【课时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分享交流文言词汇、语法知识以及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方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0 *苏武传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9 屈原列传教学演示课件ppt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