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 2.2 城镇化 导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68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二 2.2 城镇化 导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68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二 2.2 城镇化 导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68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城镇化的意义,世界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二节 城镇化 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2.结合实例和资料,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和不同地区的城镇差异。3.结合实例,知道城镇化中的问题,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城镇化的概念及主要标志。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及原因。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进程,明白各阶段的主要特点。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1)含义: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 和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2)主要标志: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占 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 (3)衡量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城镇化意义(1)促进区域 增长。(2)提高 利用效率。(3)改善 环境。(4)增强 和谐。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表现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______曲线。 主要阶段和特点: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中期阶段:城镇化推进很___ _,城区出现了城镇化问题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较 ,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3.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起步 、水平 ,出现人口 现象。(2)发展中国家:起步 、水平较低,发展速度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 、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等。2.社会问题:交通拥堵、 等。3.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2)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 发展,与 不相适应, 、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应用方向: 、 、 等。2.主要表现:(1)城市日常生活借助 对各类空间信息的 、 和 功能,结合 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2)服务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 、 、 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 的应用服务。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和城镇人口数量变化图(含预测)。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5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1)200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城镇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镇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差异。 (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目前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不少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 (3)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给政府提出建议。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1.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139 53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83 137万人,城镇化率为59.58%。据此完成3~4题。3.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使城乡居民收入相同 B.改善城乡的产业结构C.使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4.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该决策的意义有( )①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 ②促进各等级城市均衡发展 ③促进低端产业向大城市集中 ④吸引人口进入大城市 ⑤加快城乡协调发展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显示,1992~2012年( )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区人口数量比较接近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6.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7~9题。 7.2001—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8.根据上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9.为解决图示城镇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 B.避免城镇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镇人口 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 D.降水量增加1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南宁市“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下图示意南宁市某城中村的“握手楼”。据此完成12~14题。12.南宁市的“握手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 )A.人口增加 B.土地紧张 C.环境恶化 D.交通拥堵13.“握手楼”集中区域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①车辆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 ②建筑通风、采光条件极差 ③建筑质量差,容易倒塌 ④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解决此现象的根本措施是( )A.控制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城市B.修建城市立交,改善交通条件C.增加社会投资,扩大居民就业D.发展城市新村,扩大居住面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9.5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图甲 斯德哥尔摩市轨道系统和主要卫星城 图乙 卫星城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分布 图丙 卫星城居住人口的就业地分布(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图甲,描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据图乙、图丙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 (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做出评价。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城镇化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速递,问题驿站,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学案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探究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