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导学案新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68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二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导学案新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68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必修二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导学案新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685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设计,共8页。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2.综合思维: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4.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农业区位因素(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难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的概念(1)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______或饲养______等。(2) 农业按生产对象划分的类型:______、______、渔业、林业等2、农业区位因素(1) 这些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__________称为农业区位因素。(2)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① 自然因素:在自然因素中,_____、_____、_____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_____。不同的_____,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_____;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_____或_____。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_____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_____,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② 社会经济因素:_____的需求、农产品的_____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_____和_____,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因此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__________条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_____、_____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农业生产还受到__________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结合教材P57-58材料,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井简述原因。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说一说,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别?(1)主要因素: 。(2)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 。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学教材P59-P60材料,完成如下填空。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_______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_______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_______的发展变化。 _______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_______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_______。反之,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缩小。现在,人们通过_______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_______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__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_______发展推动了_______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_______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_______。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例如,桑蚕丝作为价值较高的纺织原料,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追捧。经济发展也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城镇化的推进使得_______大量减少,同时______________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教材P61图文材料,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鮮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非洲 北美亚洲 欧洲拉丁美洲 日本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如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3.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4.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较好5.根据材料,完成下题。材料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成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6~7题。6.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7.“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2015•全国文综Ⅱ)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8~9题。8.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9.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图1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变化图;图2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读图,回答10-12题。10.安徽省冬季使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改变的是农业生产的( )A.地形条件 B.降水条件 C.热量条件 D.土壤条件11.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机械化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顺义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材料三 北京市农业布局图。(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8分) (2)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8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速递,问题驿站,习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服务业区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