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
展开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讲述“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第二节讲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材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第一节做了阐述。其一,区域发展产生交通运输需求,交通运输需求量决定了交通运输布局的种类、规模和等级。其二,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其三,交通运输需求的差异(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要求交通运输布局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区域认知: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需求及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综合思维: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地理实践力:实地调查本地交通运输中点、线布局的主要特点。
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2.区域发展促使交通运输需求增长,进而促进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3.区域发展使区域有足够的资金满足交通运输布局的需求。
4.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成为我国第二个县级航空港。
思考问题:1. 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
2. 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
3. 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内涵
交通运输布局主要包括交通线网、站场组织和客流、货流分配、引导两个方面内容。
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是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依据运输需求:如我国东部地区运输需求大,线路密集。
适度超前:就是着眼满足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先期高标准建设形成的富余运输能力,后期能够充分后被利用的发展方式。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过度设计”。
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如京沪高铁线路为了少占耕地,多以桥代路。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如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区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客运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其他:如福建省“环闽动车”有利于平衡地区发展;广西S325省道有利于巩固国防。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建设、改建以及废弃。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趋向完善、优化。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和旅客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交通运输需求应具备两个条件:有实现位移的欲望和具备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一)交通线、场站的决定因素
对比钢铁基地建成前后,广东湛江市东海岛对外交通线路布局变化,思考决定交通线、站布局的因素是什么?
(钢铁基地建成之后,东海岛的交通运输需求大大增加,为了满足运输需求,当地新建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并建造了三个码头,大幅度提升了东海岛交通线的标准和密度。)
交通线的标准和场站的规模是由交通运输需求决定的。
(二)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城市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城市。
如:北京和天津经济发达,交通运输量大,地域上相邻,交通线路类型多,密度大。
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城市,从而使城市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
(三)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情景一:北京南站距离首都国际机场约37KM,某旅客乘高铁至北京南站,需要到首都国际机场转乘飞机。假如他选择较为便捷的地铁前往,那么该旅客需要花费30元及60分钟。
情景二:如果该情景发生在上海,旅客到达上海虹桥高铁站,需要到虹桥机场转乘,那么该旅客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金钱呢?
(上海虹桥站是一个综合交通枢纽,从这里到虹桥机场只需步行10分钟左右。)
交通运输布局应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
(四)运输需求变化和分布特点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案例:1.东海岛钢铁基地建成后,海运需求增加,先后修建了主原料码头、成品码头及综合码头。
2. 非洲受殖民政策及当前落后的经济模式影响,铁路线形成“多布局在沿海,并向内陆延伸。”的布局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一)工业化初期交通运输建设滞后的原因
案例:广东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广佛高速,1989年建成通车,没过几年,四车道的道路因巨大的车流量导致承载负荷过重。
思考问题:1.为什么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交通运输的建设具有滞后性?
2.有足够的交通运输需求,为什么不能有相应的交通运输布局?
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解决交通运输建设问题;只有当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政府才能有足够的资金逐渐提高交通运输水平。所以,交通运输水平往往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对应。
(二)资金为攻克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提供支撑
案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铁路建设,始于1958年。1984年5月,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1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途径多年冻土地段550多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965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建成后的青藏铁路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经过五年奋战, 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思考问题:青藏铁路一期工程1984年已建成通车,为什么二期工程于2001年才开工?
(资金短缺,遭遇技术瓶颈)
交通运输布局需要考虑自然条件以及设计、建设、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条件,只有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才可以攻克这些技术难题。
【第一节内容结构】
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共5页。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聚落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