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讲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讲述“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讲述“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本节内容比较丰富,落实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的“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区域认知: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例,说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综合思维: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地理背景。地理实践力: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1.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及依据。2.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及举措。3.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一、建设主体功能区区域主体功能:一个区域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国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意义:国家推行主体功能区建设最终目标是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全国人民都能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各类主体功能区之间分工协作,相互促进。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播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区域协调”方阵》视频片段。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其中包括四大发展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四大板块:东部率先、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优势区位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2、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3、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4、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长江经济带空间发展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1、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3、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1、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缓解陆域资源紧缺、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需要;2、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实现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3、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适应全球海陆一体化开发趋势的需要;4、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迫切需要。我国海洋国情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2、纵跨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4、海洋灾害种类多。5、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多样。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知识拓展】播放视频:《海洋经济》科普 四、维护海洋权益海洋权益: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中国海洋概况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海岛数量:11000余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最早发现:最晚在汉代,我国人民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最早命名:相关记载表明,至少在东汉时期,我国人民发现和命名了南海。最早开发:至隋唐两代,中国人民在南海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已经远至西沙群岛。历代管辖: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岛概况: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由8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5.96平方公里。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上是台湾北部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以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依据:1、历史记载上: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使用,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关于钓鱼岛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隋朝,当时钓鱼岛被命名为“高华屿”。2、实际利用上:明朝时就已经将钓鱼岛划归海防管辖范围,进行有效的统治明朝中叶,戚继光抗击倭寇时,就以钓鱼岛为战略防线。3、国际条约上:钓鱼岛有属于中国的法理依据其一,从国际条约角度讲,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窃取的钓鱼岛等中国领土,理应归还中国。其二,从《大陆架公约》和《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款看,钓鱼岛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地质构造。 【第三节内容结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2课时教案,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引入,激趣导入,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海洋经济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体功能区,农产品,工业品,生态产品,中原经济区,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中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开发层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第一课时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建设主体功能区,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