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4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4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4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4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2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4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图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图片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以北半球为例,④盛行西风的形成,⑤极地高压带的形成,⑥极地东风的形成,气压带的形成,全球气压带的形成,全球风带的形成,麦哲伦环球航行,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地理实践力)2.结合资料,掌握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综合思维)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综合思维)
哥伦布1492年航海路线示意图
出发:9月8日星期六,一阵风从东方刮来,这阵风推动舰队稳稳向西行驶,航行最顺利时,一日可前进293公里,而且强风始终没有平息。返程:1月16日星期三,船逆风航行,缓缓向北航去。1月31日,风向转变,西风猛然刮起,这阵风似乎是朝着家乡吹去,帆船受风紧绷,一路顺风,高速横越大海。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想一想:大气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力。
①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多,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这样赤道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赤道低压带。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
②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
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三圈环流a.低纬度环流圈的形成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
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
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⑦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
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
三圈环流b.中纬度环流圈的形成c.高纬度环流圈的形成
从副极地低压带上升的气流在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从而形成了 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这样,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气候特征
(1).气流垂直运动与天气状况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往往天气晴朗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 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麦哲伦 (1480-1521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
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 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
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
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活动: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材料:地球仪、透明胶布、不同颜色的纸条要求:把纸条剪成箭头形状,箭头指向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和近地面气流制作南半球的三个环流圈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北半球1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北半球1月份季风环流形成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亚洲冬季风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
北半球7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看,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的热低压以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
北半球7月份季风环流形成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亚洲夏季风夏季,北太平洋副高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思考:南半球的气压带也和北半球一样分为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吗?
答案:南半球由于海洋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北半球显著,因而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活动: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2.如果在图a和图b中,以空气柱为中心各绘几条闭合的等压线,该纬度范围的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1.如图所示,冬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答案:1.图 a 中气流下沉,图 b 中气流上升)。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 低,空气冷而重形成下沉气流。 (2)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形成上升气流。
答案:2.从纬度位置看,a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上,b图中的空气柱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闭合的等压线,将会看到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这说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分布有重要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1)两图表示的D、E、四个月份中,表示1月份的是______,表示7月份的是________。 (2)图中A为_____________气压带,B为_____________气压带。说出导致A气压带位置移动的原因。
E D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背景图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气流下沉,气流上升,高压带,低压带,气候与自然景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低气压,高气压,合作探究,太平洋,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东亚和南亚季风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力环流,大气环流模型的建立,理想状况,单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的形成,风带的形成,天气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