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地球的演化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6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地球的演化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6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作业5地球的演化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44716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辽宁高一阶段练习]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下图为“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2~1.4亿年间,开始人们以为它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据此完成1~3题。
1.辽宁省西部所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主要在( )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依据上述材料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
A.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B.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3.“中华龙鸟”所处的地质时期( )
A.重要的成煤期
B.包括第四纪冰川寒冷期
C.联合古陆形成
D.被子植物繁盛
[2022·重庆九龙坡高一期末]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2021年8月,新疆哈密首次发现恐龙新属种化石。在地质历史时期,哈密曾经是翼龙繁衍生息的乐土,堪称“翼龙的伊甸园”。据此完成4~5题。
4.恐龙化石的发现指示当时哈密的古地理环境特征为( )
A.寒冷湿润 B.寒冷干燥
C.温暖湿润 D.炎热干燥
5.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 )
A.裸子植物繁盛 B.为铁矿成矿期
C.联合古陆形成 D.灵长动物出现
[2022·贵州贵阳高一期末]海洋爬行类动物是指可以在海洋中生存的爬行动物。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陈列的乌沙安顺龙化石发现于贵州安顺地区,这是约2.4亿年前生活在三叠纪的海洋爬行类动物的化石。据此完成6~7题。
6.乌沙安顺龙类动物,繁盛于( )
A.鱼形动物时代 B.两栖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哺乳动物时代
7.安顺地区发现大量乌沙安顺龙化石,推测2.4亿年前此处曾为( )
A.热带地区 B.森林地带
C.高原地带 D.海洋环境
[2022·河南新乡高一期末]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在漫长的历史中,地球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研究地层是了解这些的主要途径。下图示意地层沉积物剖面,序号可以表示某一地层,也可以表示地层内具体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地层中,最古老的是( )
A.①地层 B.②地层
C.③地层 D.④地层
9.②③地层均可能发现大量的( )
A.蓝细菌 B.贝壳
C.煤炭 D.恐龙蛋
10.下列关于①地层形成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化出了鸟类
B.形成现代地势起伏总格局和大的山脉
C.蕨类植物繁盛
D.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2022·山西怀仁市高一期末]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11~12题。
11.地质时期,地球上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D.生物的呼吸作用
12.有关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末期,60%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
B.蕨类植物在太古宙已明显衰退
C.恐龙在中生代末期,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
D.无脊椎动物的灭绝主要在新生代
[2022·广西高一期末]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
A.新近纪的寒冷期
B.新近纪的温暖期
C.第四纪的间冰期
D.第四纪的冰期
14.该时期( )
A.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B.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
C.现代地貌格局形成
D.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二、非选择题
15.[2022·全国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对青藏高原地区实地考察后,绘制了一幅当地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下图)。
材料二 下图为部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
(1)考察结论1:该地区最古老的岩层形成年代应为________代。
(2)考察结论2: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由________环境到________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垂直分布的位置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水平”)运动。
(3)根据材料二中的气候变化分析:新生代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______,此时期,海平面较现代________。
(4)约1.5亿年前,全球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植物进化处于________植物时代。
课时作业5 地球的演化
1~3.解析:第1题,按地质年代表推算距今1.2~1.4亿年为中生代,该时期为恐龙繁盛时期,中后期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C正确。第2题,由该岩层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物和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可知,“中华龙鸟”生存的地方有丰富的动植物,而动植物多分布在温暖湿润,有充足水源、不易遭受灾害的地方,A项正确。“中华龙鸟”是陆地生物,不会生存在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不利于小型食肉恐龙获取食物,此类地区难以生存,B、C、D错误。第3题,该时期裸子植物繁盛,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A项正确;第四纪冰川寒冷期在新生代,B项错误;中生代由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C项错误;被子植物在新生代繁盛,D项错误。
答案:1.C 2.A 3.A
4~5.解析:第4题,根据所学可知,恐龙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地表植被茂密,动物多种多样,这些动物、植被为恐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恐龙便大量繁殖,C正确,A、B、D错误。第5题,根据所学可知,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所以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重要的铁矿形成期是前寒武纪,A正确,B错误。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期间,C错误。灵长动物出现于新生代,D错误。
答案:4.C 5.A
6~7.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乌沙安顺龙类动物化石,是约2.4亿年前生活在三叠纪的海洋爬行类动物的化石。爬行动物时代是在三叠纪,所以乌沙安顺龙类动物,繁盛于爬行动物时代,C正确;鱼形动物时代和两栖动物时代都是晚古生代,A、B错误;哺乳动物时代是新生代,D错误。第7题,根据材料,乌沙安顺龙类动物化石,是约2.4亿年前生活在三叠纪的海洋爬行类动物的化石。所以可推测2.4亿年前此处曾是海洋环境,D正确,A、B、C错误。
答案:6.C 7.D
8~10.解析:第8题,由所学的知识可知,沉积岩岩层越在下面,形成越早,越在上面,形成越晚,由图可知,④地层位于最下面,最古老,D正确,A、B、C错误。第9题,蓝细菌出现在太古代,A错误;贝壳出现在古生代的早期,B错误;地质历史时期有两个重要的成煤时期,分别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C正确;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D错误。第10题,①地层为新生代地层,鸟类出现在中生代,A错误;新生代形成现代地势起伏总格局和大的山脉,B正确;古生代中后期,蕨类植物繁盛,C错误;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出现在太古代,D错误。
答案:8.D 9.C 10.B
11~12.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呈下降趋势,C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不大,A错。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可能使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B、D错。第12题,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而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A、B错。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C正确。无脊椎动物并没有灭绝,D错误。
答案:11.C 12.C
13~14.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图示海岸线距今2万~1.5万年,属于2.58万年前至今的第四纪时期,A、B错误。图示时期,亚洲东部海岸线远离现在的大陆,与现代相比,当时的海平面较低,地球处于冰期,C错误,D正确。第14题,根据材料,该时期距今2万~1.5万年,属于新生代时期,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发生在古生代时期,A错误。无脊椎动物没有完全灭绝,到现在依然存在,B错误。现代地貌格局在新生代时期基本形成,C正确。地质历史时期重要的成煤期是古生代和中生代,D错误。
答案:13.D 14.C
15.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最古老的古生物化石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早期的生物,因此该地区最古老的岩层形成年代应为古生代。第(2)题,根据图示可知,此地化石有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化石,也有陆生生物如恐龙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因此推测,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历了由海洋环境到陆地环境的演变。由图中三叶虫化石海拔位置高,而哺乳类化石海拔位置低。岩层形成一般越古老的岩层越在下面,越年轻的岩层越在上面,因此可以推知该地地壳经历了上升运动,将古老的岩层抬升,并在抬升过程中,上覆岩层被侵蚀,古老岩层出露地表。第(3)题,读材料,新生代第四纪时,全球平均温度比现在低很多,因此新生代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次大冰期(或冰期),此时期,由于温度低,海水大面积结冰,且海水冷缩的作用下,海平面较现代低。第(4)题,读图可知,约1.5亿年前,为中生代的侏罗纪时期,全球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平均降水比现在少,全球气候特征为暖干,植物进化处于裸子植物繁盛时代。
答案:(1)古生 (2)海洋 陆地 上升
(3)大冰期(或冰期) 低 (4)温暖(暖) 干燥(干) 裸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