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读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1~2题。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草地退化 D.土壤侵蚀2.甲、乙两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相近,其中较为严重的是甲,其理由不包括( )A.地势起伏大,土层薄 B.处于各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土地生产力高石质荒漠化可以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读图,回答3-4题。3.形成石质荒漠化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开山取石 C.陡坡开荒 D.交通建设4.石漠化发展的后果是( )A.土地资源的丧失 B.地下水资源更加丰富C.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转变D.耕作方式由水田向旱地转变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5~6题。5.图中,甲表示( )A.土壤盐碱化 B.河流下游水位上升 C.河流下游流量减少 D.流动沙丘向绿洲移动6.导致和田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7~8题。时 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强沙尘暴次数58131423土地沙化1 5602 1002 460 7.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土地沙化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8.为了减缓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土地沙化速度加快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C.在北方农牧交错带,逐步推行退耕还草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9.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我国南方红漠化的成因有( )①水蚀严重 ②滥伐森林 ③风力侵蚀 ④开山取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10.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11.针对该地的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石漠化景观是喀斯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标志。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图。读图,完成12~13题。图1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图2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12.关于地表坡度对石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坡度15°以下地区无石漠化景观B.地形坡度20°以上地区只存在轻度石漠化景观C.地形坡度越大,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越高D.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1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这是因为 ( )A.南坡地形坡度大 B.南坡是迎风坡和向阳坡C.南坡降水少 D.南坡植被覆盖率低水蚀荒漠化是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植被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2000年、2008年、2015年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14.滇池流域水蚀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 B.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C.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 D.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15.减轻当地水蚀荒漠化的措施是( )A.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滇池流域承载力C.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D.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 二、非选择题16.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及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完成下列各题。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距离的增加,该地区自东向西降水 。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 (3)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 的退化。 (4)导致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而积温却高于B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2)B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 (3)请为B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同步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品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