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学案
展开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1.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实例,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3.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1.了解流域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2.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3.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填空版】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流域概述
(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
(2)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2.流域内的水资源功能
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3.流域特点
流域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
4.水资源协作开发
(1)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①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②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2)协作开发的措施
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1.实施背景
(1)河流特征:河流含沙量大。
(2)存在问题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
②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
2.解决黄河沙患
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3.主要措施
(1)对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
①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②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措施 | 具体做法 |
生物措施 |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
耕作措施 | 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
工程措施 | 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
(2)对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
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调配背景
(1)黄河径流量少
(2)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人、水矛盾突出。
2.出现的问题及影响
(1)问题:黄河断流
(2)影响
①对主河道的影响
●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
●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②对河流沿岸的影响
●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
●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
●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
●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对河口三角洲及海域的影响
●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3.采取的措施
(1)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
(2)黄河流域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
【答案版】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流域概述
(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
(2)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2.流域内的水资源功能
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3.流域特点
流域通过水流相互连接和影响,形成完整、独立的自然区域,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
4.水资源协作开发
(1)协作开发的必要性
①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②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2)协作开发的措施
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1.实施背景
(1)河流特征:河流含沙量大。
(2)存在问题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之多。
②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
2.解决黄河沙患
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3.主要措施
(1)对中游地区的水土流失
①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②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治理
措施 | 具体做法 |
生物措施 |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
耕作措施 | 沿等高线耕作、留茬少耕、免耕等 |
工程措施 | 修建梯田和水平沟、打坝淤地、挖鱼鳞坑等 |
(2)对下游地区的河道淤积
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调配背景
(1)黄河径流量少
(2)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人、水矛盾突出。
2.出现的问题及影响
(1)问题:黄河断流
(2)影响
①对主河道的影响
●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
●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②对河流沿岸的影响
●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
●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
●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
●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对河口三角洲及海域的影响
●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3.采取的措施
(1)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
(2)黄河流域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
【合作探究1】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来源,还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已经成功的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
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为什么?
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
2.菜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
3.指出莱菌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计划》
经济手段: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等。
技术手段:实时动态监测、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各监测站点互联等技术。
【合作探究2】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
黄河2015年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农田灌溉和林木渔畜业用水)占79%,工业用水占10%,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公共和居民生活用水)占7%,生态用水占4%。其中,兰州到头道拐、 三门峡到花园口两河段2015年分别从黄河取水153.03亿立方米、22.99亿立方米,用水结构如图所示。
1.图4.13 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与全流域的相比:
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少
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比重少
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
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
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莱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
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回答1~3题。
甲 乙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下图为黄河花园口至利津河段年均排沙比(河段出口年均排沙量与河段入口年均来沙量之比)与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河流含沙量与河流流量之比)关系图。据图完成4~5题。
4.为使花园口至利津河段不淤积,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应至少在( )
A.0.007以下 B.0.012以下 C.0.022以上 D.0.032以上
5.该河段来水量增加,必定导致( )
A.河段含沙量减小 B.河段排沙比减小
C.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增大 D.利津站排沙量增大
1.B 2.A 3.C [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不宜扩大耕作业规模;彻底治理水土流失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第2题,农业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第3题,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会使得坑中水溢满时,由上向下流动,分散水流,减弱径流的冲刷力,避免水土流失。]
4.B 5.D [第4题,依据材料可知要想河段泥沙不淤积,则排沙比应≥1,根据图中排沙比和来沙系数的关系可确定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应小于0.012。第5题,该河段来水量增加,河水的搬运能力增强,该河段含沙量会增加,排沙量也应随之增大,该河段排沙比与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变化不大。]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导学案,共19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0讲 流域内协调发展(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0讲 流域内协调发展(含解析),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黄河的调沙减淤,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黄河的调沙减淤,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