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3

    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3第1页
    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3第2页
    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3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3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3,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70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求之不得, 。(《诗经·关雎》)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
    (4)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5)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十二章》)
    (7)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8)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自己对名利淡泊的句子是: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来源:学&科&网]
    A.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B.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来源:xCm]
    C.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
    力。
    D.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鲜、刺
    激。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劳动的类型,二者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之分。“格物致知”的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体现了深刻的实践观念,“学而时习之”的“习”指的也是“jiàn① 行”。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讲,要【甲】 (A.促进 B增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不可否认,学校教学中,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已经被【乙】 (A.弱化 B淡化)。比如,某些学校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或者干脆把劳动当作惩② 罚学生的手段,这种“过分看重智力发展、轻视或忽略劳动教育”的做法,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长期的娇生惯养也会令部分青少年学生丧失基本的自理能力。正如媒体报道的,有学生将脏衣服打包邮回家里,让家长帮他洗,就是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例证。
    劳动最光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
    (1)在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空。(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乙】_________
    (3)填入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
    ②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
    ③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A.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4-5题。(6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4.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5.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鳣粥④不继,日昃⑤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适:古时指女子出嫁 ②世家:家世 ③南都:今河南商丘 ④鳣(zhān)粥:稠粥 ⑤昃(zè):日偏西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B.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C.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D.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 食 ①日昃固始食 ( )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 (《马说》)
    (2))乐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2分)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3分)

    9.理解文意,回答问题。(4分)
    (1)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的句子是:
    (1分)
    (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范仲淹哪些可贵品质?(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20分)
    枫叶红了
    ①老家门前有棵枫树,还是父亲50年前栽的。当年栽树的青年,如今已是古稀老人。可枫树,历经岁月,却日益茂盛,忠实地陪伴着父母,映衬着老屋,正如蔡澜先生所说,一切都在变化,始终在那儿的只有树。
    ②我们小的时候,枫树已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我们在树底下玩耍,围着它嬉戏。每年春天,母亲采下春茶,洗净糅细后,要用枫树枝来熏茶。父亲便会爬上高高的枫树,砍下几支枫树枝。母亲把枫树枝放进火灶里,点燃,但不起明火,灶上是一个篾筐,形状似帽子,中间起顶,四周平坦。茶叶洒在上面,熏上一天一夜制成烟茶。邻居们都说母亲熏的烟茶特别清香,父亲则争着“抢功”说是他的枫树好。
    ③深秋霜降,枫树叶渐渐染色,黄的、金的、红的、紫的、褐的,斑驳繁华,伸伸展展遮盖了大半个老屋,很是漂亮。那时小,不懂得欣赏。后来离开老家,去到很远的城市,有同事周末隆重地宣布她将去哪个遥远的地方赏枫叶,我这才想起老屋前的那棵枫树,想起它深秋初冬时那样的绚烂多彩,古朴的老屋掩映在它的明亮色彩里,像一幅油画,心中顿时一阵亲切与自豪。
    ④再回到老屋,我仿佛变为小孩,拿着手机不厌其烦地给枫树拍照,踩着它五彩斑斓的落叶轻轻哼歌。这么多年了,我第一次觉得,这棵枫树,像我们的一位亲人。
    ⑤父母拿着簸箕,在枫树底下捡拾它的果实:枫球。枫球有祛风除湿、疏肝活络之功效。我小时经常浑身瘙痒,母亲便用枫球泡水给我洗澡,有时用枫球煮蛋给我吃,果真竟然就不痒了。我生儿子时,父亲要母亲带来一大袋这样的干枫球,还有艾叶,月子里每天用它们泡水给我儿子洗澡。我儿子没犯过湿疹、皮肤过敏等毛病,大概也与这些枫球有关吧。
    ⑥就是这样,家门前的那棵枫树,我虽然远离了它,它却始终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比如,我至今最爱喝的茶,还是母亲做的烟茶,这些茶便都是它的枝干所熏,它的香气始终萦绕在我身边,连同一份浓郁的亲情。
    ⑦今年深秋回家,看到父亲还在院中忙碌,精神矍铄。我抬头看着多彩绚烂的枫树,说:“好像一树花呀!”父亲笑:“就是花呀,是从春天成长秋天才成熟的花。”我想,父亲当年之所以会选择种下这棵枫树,就是心仪它历经霜冻寒冷而成熟的这份美吧。我的父母,一辈子历经生活的磨难与艰辛,如今充实幸福,不也像这棵枫树一样吗?
    ⑧早几天看《张家旧事》,名门闺秀张家二小姐张允和先生说她最爱“从绿叶变成红花的枫叶”,她年轻时因历史原因命途多舛,老年却在昆曲、写作等方面有很好的成绩,直到93岁高龄飘然而去,仿佛一片在冬阳里优雅飘落的火红枫叶。
    ⑨每个坚强而精彩的人生,都是一片这样的枫叶,浸染岁月,成熟美丽。
    (选自《中国妇女们报》2018年10月14日)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交代老枫树历经沧桑,为下文回忆做铺垫。
    B.现在,“我”虽离家很远但能喝到烟茶,体会到亲情。
    C.本文按照地点变换回忆了许多与枫树有关的人和事。
    D.文章抒发了“我”对坚强而精彩的人生的赞美之情。
    1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6分)
    1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 “想起它深秋初冬时那样的绚烂多彩,古朴的老屋掩映在它的明亮色彩里,像幅油画,心中顿时一阵亲切与自豪。”(从修辞角度赏析)(3分)


    (2)“我小时经常浑身瘙痒,母亲便用枫球泡水给我洗澡,有时用枫球煮蛋给我吃,果真竟然就不痒了。”(赏析加点词) (2分)


    13.第⑧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4.“我”为什么认为父母也像这棵枫树一样?请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12分)
    “二维码”能否让图书电视双赢
    赵致真
    ①近两年,中国人都突然熟悉了一个图案和符号——二维码。从商场超市到街头摊贩,这个“黑质而白章”的神秘小方块满天飞。它是“现实和虚拟的通道”,“线上和线下的入口”。如同科幻中的“虫洞”,让我们生活的维度随心穿越,四通八达。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②四年前,二维码还没有大规模“飞入寻常百姓家”。北京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神奇科学》中率先用二维码播出短视频,取得了意外成功。这本书目前已再版了6次,发行量达到19万册,并获科技部评选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等4个奖项。四年来,书上的二维码一直稳定可靠,不用注册登录任何网站,无须下载任何APP和客户端,直接扫之即来。
    ③这次出版《播火录》,更突出“互联网+”的功能。扫二维码观看的不再是微视频,而是倾力打造的14集“科普大片”,每集都和书中篇目完全对应,还能浏览下载1400张图片和全部文本。如果保存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中,能当电子书阅读,也可通过微信或QQ发到朋友圈。如果说《神奇科学》是“试验田”,《播火录》则算得上是我们的“代表作”。
    ④每听到“纸媒将亡”的论调,便十分抵触和不屑,但并非出于“卢德主义”的狭隘,也不限于对“纸田墨稼”的怀旧。而是相信书籍一定能顺天应时,求变图存,进化出新形态。互联网既然改变了整个世界,图书哪有抱残守缺,“几百年一贯制”的道理呢?我们今天走出几步,只是投石探路。相信“互联网+图书”很快会成为出版物的新方向。而如何通过二维码,让“插视”和“插图”一样平常,让大数据显示读者的地域分布和年龄文化层次,让作者、编辑和公众交流互动,其中的学问没有止境,呼唤着出版人八仙过海,各展神通。
    ⑤1987年笔者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荧屏,莫让科学叹息》,三十一年过去了,放眼今日荧屏,全国电视频道百倍膨胀,多如牛毛,却没有一个科技频道,各地电视台曾经繁荣的科技栏目所剩无几,我主持创办的《科技之光》濒临绝境。今天能借二维码的便利,到纸质图书上另辟蹊径,发现“新大陆”,寻找新出口,这是科普电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代机遇。
    ⑥因此,与其说科普电视是来“搭救”图书的,毋宁说是来“投靠”图书的,或者至少是和图书“相濡以沫”,同舟共济。《播火录》从立项就是以“互联网+图书”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至于电视片《科技与奥运》,如果不到图书上穿一件二维码“救生衣”,将会永远石沉大海。
    ⑦“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作为传统与网络的结合体,图书与二维码的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这种技术的好处正在逐渐被读者所接受。为图书做电视,到书上看电视,或许将成为新的时尚和习惯。怀才把志、深图远算的出版人和电视人,何不联手放飞浩洁荡荡的二维码,迎接中国图书的“网络纪生命大爆发”!
    (《光明日报》2018年08月16日13版,有改动)
    15.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述二维码让图书电视双赢的途径可以有哪些?(4分)


    16.本文引入诗句、成语等,请选择其中一种,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7.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二维码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但也会带来一些隐患。现在火车票上已有了可以储存个人信息的二维码,不久前就发生过因为车票随意丢弃,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获取乘客信息进行非法活动的新闻。也有商家将二维码用作商业用途,在其链接中引入大量广告成分,这不仅会破坏读者的文字阅读体验,招来读者反感,还会让图书多了商业气。
    A.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它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
    的速度,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通过二维码能够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也有可能因为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
    B.二维码虽然能满足读者多样的阅读需求,但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引起读者反感,违背这项技术诞生的初衷,从而让二维码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C.因为二维码具有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的特点,正在逐渐被大家所认可。所以,为图书做电视,到书上看电视,一定会成为新的时尚和惯。二维码也一定会让图书市场迎来网络纪生命大爆发。
    D.二维码的使用,能让读者可以从书中进入互联网,让“插视”和“插图”一样平常,进而利用大数据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作者、编辑和公众等交流互动,从而带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
    (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20题。(10分)
    【材料一】数字经济常被称作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7.51亿,居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的比重达到30.3%; 2016年网络零售年均增长30%,中国电商交易额全球占比超40%,达到26万亿元;过去5年间,中国互联网消费复合增长率32%,排名世界第一。
    【材料二】数字经济改变了什么?
    【材料三】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2025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无缝覆盖,届时海陆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体系将更加完善。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商交易规模38万亿,信息消费6万亿。未来5年分享经济平均速度40%,2020年分享经济占GDP的比重10%,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亮点。
    18.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B.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业态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C.到2025年,中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移动通讯网络国际领先。
    D.到2020年,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将比2016年增长12万亿,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
    19. 结合材料一三,简述材料二所传达的主要信息。(4分)


    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填空题。(3分)
    (1)在南京矿务学堂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___ ___》,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朝花夕拾》)
    (l)“胖乎乎的,满脸横肉,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臂时兴钏镯。红裙六幅,浑如五月榴花。翠领数层,染就三春杨柳。”描写的是梁山女将____________。(《水浒传》)
    (2)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中的简爱在____________爱上男主人罗切斯特。
    2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3分)
    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是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西游记》)
    文中“这场祸”指的是什么?请简述。(3分)



    三、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近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承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练习卷3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
    (1)寤寐思服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晓驾炭车辗冰辙 (4)塞上燕脂凝夜紫
    (5)蜡炬成灰泪始干 (6)切问而近思 (7)忽复乘舟梦日边 (8)白头搔更短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每格1分,错别字,增漏字等均不得分)
    2. (2分)【答案】A
    【解析】B.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就能”改为“才能”;C.一面对两面,去掉“看能否”即可;D.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或“由于”。
    (6分)3.(1)(2分)践 chéng
    (2)(2分)【甲】A 【乙】A
    (3)(2分)B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4—5题。(6分)
    4.(3分) C 5. “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1分):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1分)。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1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6. (3分)D
    7. (4分) (1) 食 吃(吃饭) ②通“饲”,喂养 (2))乐 以……为乐 ②快乐
    8. (5分) (1)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2分)
    (2)(他)日夜苦学,五年不曾解开衣服睡觉。(3分)
    9. (4分) (1)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1分)
    (2)勤奋刻苦、胸怀天下、忧国忧民(3分)(意对即可)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父亲死了,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到应天府的南都学含读书。他日夜苦学,五年不曾解开衣服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上,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他常常对自己说:“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10. (3分)C(解析本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回忆联想了许多和枫树有关的人事、物,而非地点变换。)
    11. (3分)①我不厌其烦地给枫树拍照,觉得它像我们的一位亲人。②“我”生儿子时。③回家,赞美枫树及像枫树样坚强而精彩的人生。(意思答对即可。)
    12. (5分)(1)(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古朴的老屋掩映在枫树中的景色比作一幅油画,表现出被枫叶点缀出的美丽景色,表达出“我”深深的自豪之情。
    (2)(2分)“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表达出“我”对用枫球泡水洗澡、枫球煮蛋治疗好“我”浑身瘙痒的意外和惊喜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13. (3分)本句概括了张允和一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93岁高龄优雅离去的张允和比作一片火红的枫叶飘落,切合了结尾要点明的主旨“浸染岁月,成熟美丽”,并为结尾点明主旨做铺垫。(意思答对即可。)
    14. (3分)因为父母一生经历磨难,到老精神矍铄,充实幸福,就像枫叶一样,浸染岁月,成熟美丽。(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五)
    15.【答案】利用二维码让“互联网+图书”成为可能,在图书中扫码,读者可以获取相应“短视频”“科普大片”图片等资源;让“插视”和“插图”一样平常,让大数据显示读者的地域分布和年龄文化层次,让作者、编辑和公众交流互动;借二维码的便利,科普电视到纸质图书上另辟蹊径,与纸质图书结合,寻找新出口。(4分)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用二维码播出短视频”“这次出版《播火录》,更突出‘互联网+’的功能。扫二维码观看的不再是微视频,而是倾力打造的14集‘科普大片’”,“通过二维码,让“插视”和“插图”一样平常,让大数据显示读者的地域分布和年龄文化层次,让作者、编辑和公众交流互动”“借二维码的便利,到纸质图书上另辟蹊径,发现“新大陆”,寻找新出口。”作答即可。
    16.【答案】例1:文章引用“柳暗花明又一村”形象地表现出科普电视借助二维码实现了起死回生,从濒临绝境走了出来,焕发了生机。引用诗句生动简明文学性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2:运用成语“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形象地阐释了科普电视和图书互相依存的紧密关系。成语简明精当且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解析】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引入诗句、成语等就是起到语言生动形象的目的。如,运用诗句“飞入寻常百姓家”形象地四年前,二维码还没有大规模走入百姓的生活。引用诗句增强的文章的文学色彩,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7.【答案】C(3分)
    【解析】C.句子说法太肯定,不合文意。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8. (3分) C
    19. (4分)数字经济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支付宝、高铁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数字经济也改变了当前的经济模式,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
    20. (3分)国家信息基础体系将更加完善;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成为重点;分享经济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亮点。
    (六)名著阅读(5分)
    21. (3分)(1) 《天演论》 (2)顾大嫂(母大虫) (3)桑菲尔德庄园
    22.(3分)因蟠桃会没被邀请(1分),孙悟空变成赤脚大仙的模样,到瑶池偷吃仙品、仙酒(1分),还误入老君宫阙,偷吃金丹(1分)。
    三、23.作文(60分)
    原题:《这就是我的承诺》
    这是一道加了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关键词“承诺”的意思是“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命题既有一定的限制,如必须写“我的承诺”而非他人的承诺,又具有比较灵活的开放度,如“我”“承诺”的对象,可以是提示语中所讲的“规则”“阅读”“人生”“社会”,还可以是考生初中生活中经历和感触的其他的人、事、物,甚至是自己。至于文题中“我的承诺”的具体内容“这”,就更给考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一、精准审题
    1.精准审题,锁定写作内容。本文的写作内容无疑是“我的承诺”,一般说来,“我的承诺”“这”,应该是作文里呈现出的具体明确的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或几句话,是这篇作文的文眼和亮点,非常重要。而“我”“承诺”的这句话或几句话到底是什么话,却又由“我"所“承诺”的对象及其事由所决定。依据提示语可知,“我”所“承诺”的对象,不仅仅有“规则”“阅读”“人生"“社会”,而且还应包括提示语中省略的人事、物,可写的对象极多,可选的内容极广。比如,写自己的:珍惜时间是对生命的承诺;写父母亲情的:孝敬父母,是对感恩的承诺;写同学友情的:原谅理解,是对友情的承诺;写老师恩情的:青胜于蓝,是对恩师的承诺;写保护环境的;爱护花草,是对地球的承……如果你能用心去挖掘自已最熟悉、最有感触的独特的内容来写,写出你的真情实感,那么你的作文就不会流于俗套,这样也就极容易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而获得高分。
    2.重写因由,呈现感人画面。一般说来,“这就是我的承诺”,即一句话或几句话常常在文末或文中直接点明,但这不是写作重点。文中“我"对谁“承诺"?为什么要这样“承诺”?也就是说,“我的承诺”的原由,即“我”“承诺”之前与“我”交往的人和事才是写作重点。如提示语中的“不闯红灯”“走近经典”“追求卓越”“关爱他人”等,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都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要详写、重点写。写作中,可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鲜活细节,写出真情实感,呈现感人画面,显示现代青年所具有的朝气蓬勃的正能量。
    3.精心打磨,亮出“我的承诺”。“我的承诺”即句话或几句话,虽不是写作重点,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文章的旗帜,起着统帅全文、贯穿全篇、呼应开头、卒章显志等作用,需要反复、精心地去打磨,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承诺”,或饱含深情,或富有哲理.或催人奋进,或砥砺斗志,或彰显抱负等等,在文未或文中适时亮出“我的承诺”,定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精巧构思
    在精准审题的基础上,如何拓展思路,选取最佳立意选材角度来写,做到构思巧妙、恰当,立意新颖、深刻呢?作文应以“我”为原点,可选择下面几个角度:
    1.把目光投向自己。可围绕自己的学习、生活、心灵、成长等方面,写出“我的承诺”,直接展示当代青年应有的昂扬向上的风貌。
    2.把目光投向家庭。家庭是生活的幸福港湾,可围绕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写出“我的承诺”,表达温馨的家庭亲情温情和自己的孝心。
    3.把目光投向学校。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朝夕与教师和同学相处,可写的人和事很多。可选择其写出“我的承诺”,以书写师生之情、同学之谊。
    4.把目光投向社会。初中三年,接触到社会上的人和事应该也比较多,可选择“诚信”“关爱”“守法”等话题,写出对社会的承诺,以弘扬社会正能量。
    5.把目光投向自然。家乡山水,一草一木;城市风光,一湖一园,是我们栖息生活的依托,可写出对它们的承诺,以突出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主题。
    【例文1】
    这就是我的承诺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是唱着快歌的淙淙小河,青春是百读不厌的诗篇,青春是醇香浓郁的佳酿。青春无限美好,而我们正在贪婪地享用这份美好。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如何在有限的青春里,让生命大放异彩,我不禁苦苦琢磨。最终,我郑重地许下了我的承诺。
    方仲永,五岁能诗,被誉为神童,可他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才华慢慢尽失,最终“泯然众人”。因此,即使拥有再高的天资,仍需积极进取,不断求知,勤于练习,而对于我们普通人,则需脚踏实地,把握大好年华,奋发才能有为。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勤加练习。因此,我慎重地写下我的青春诗篇中的第一个承诺:勤奋刻苦。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人生路漫漫,若我们不懂在学习中探究思考的重要性,学习的效率就不会高。牛顿若不是对偶然掉在地上的苹果进行思考,并不断探究,那他也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钱学森如果不对科学执着地进行研究,也不会成为“中国航天之父”。我们在学习中,如果只记下老师给出的答案而不去思索推演,那么知识永远是老师的,永远无法内化成我们的“修为”。于是,我在我的青春诗篇里写下第二个承诺:探究思考。
    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而我独爱梅。这并不是因为它具有沁人心脾的香味,而是每个小小的花骨朵都有自己的精神,它们傲居寒雪,不畏严冬。我想,就连这自然界中的小小植物都如此顽强,何况我们人类?我们是否应该学习它的傲骨呢?于是,我在我的青春诗篇中郑重许下的承诺:勇敢坚强。
    阳光跳进窗户,金色的光辉洒在我的纸上,映照着我的青春的承诺,熠熠生辉。愿我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用汗水浇灌出成功之花。这就是我的承诺,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点评】这是一篇选材典型,思路清晰的作文。
    一、选材典型,角度新颖。考生以方仲永的故事、孔子的名言和梅的傲骨为写作素材,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这些素材给予自己的人生启迪,于是“我”在青春的诗篇上写下了“勤奋刻苦、探究思考、勇敢坚强”的承诺。三个素材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二、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文章开头两处引用有关“青春”的名言,巧妙点题。结尾再次以“青春的承诺”点题,与开头遥相呼应,结构严谨。
    【例文2】
    这就是我的承诺
    后院的枣树,是父亲和祖父在父亲年幼的时候,一起种下的。
    如今,父亲常在饭后,带我到后院里转转,有时会闲聊几句,有时只是静静地走走,享受着清凉的晚风。
    父亲在前面走,我便在后面跟着,沿着粗壮的树干绕圈,也不晓得是什么事,只听父亲常常叹息。对于这些,我不曾放在心上,只顾盯着脚下不平整的小径,想着学校里的事。
    姐姐出嫁的那晚,屋外下了场雨,后院变得泥泞,远方的天空暗下来时,父亲正拿着一壶酒,盯着后院的枣树,眼角的皱纹堆起,像后院起伏的小径。母亲坐在楼梯口,默不作声,缝缝补补。
    我也百无聊赖,便为父亲倒酒:“爸,这些枣树……没等我说完,母亲停下手中的活儿,嘟囔了几句我听不懂的话,就上了楼。
    父亲淡淡地笑了笑,声音有些沙哑:“我答应过你爷爷……说着,端起酒,一饮而尽。“我小时候啊,特别喜欢吃枣,那时候家里穷,你爷爷就常跟我说,以后咱家有院子了,就种上事树,让你狠劲吃!“可还没等咱这院子建起来……爷爷就撒手……”“你爷爷走的那天,拉着我的手说,‘儿啊,等以后有院子了,都种上枣树……’”父亲断断续续地说,眼眶微红,借着酒的辛辣劲儿,他笑呵呵地跟我说:“你妈总是让我把院子里种上杨树,说是好养活,长得快,还能卖钱,但你可得答应我,一定要好好替我照顾这些枣树。”
    这场雨最终停了下来,父亲又要外出打工了。
    从此,我放假回家,便多了一项任务,帮父亲给枣树浇水——我把它当作我的一个承诺,男人之间的承诺。
    提着水桶,站在枣树下,闭上眼睛,你就能想到它在冬天的枯萎,夏天的青葱,春天的萌芽以及秋天的收获,亦如人生起伏跌宕,它也在履行着长满果实的承诺。
    【点评】这是一篇选材典型,富含哲思的作文。
    一、选材典型,叙事生动。文章以“枣树”为线索,通过父亲对往事的回忆,写出了枣树所承载的厚重亲情,而我对父亲的承诺,则是对亲情的一种坚守。结尾含蓄隽永,巧妙点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二、语言生动,描写细腻。文章看似质朴无华,但字里行间流露着至爱亲情,比如“父亲正拿着一壶酒,盯着后院的枣树,眼角的皱纹堆起,像后院起伏的小径。”此描写就极具情感穿透力。
    (注:以上是2017安徽中考作文题,两篇例文均是安徽考生的考场作文,仅供参考。)
    时间
    “我”与老枫树的相关事件
    小时候
    我们在树底下玩耍,围着它嬉戏。
    后来
    离开老家,因缘际会,想起老屋的枫树。
    再回到老屋


    父亲要母亲带来一大袋这样的干枫球,还有艾叶……
    今年深秋

    相关试卷

    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1: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1,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2: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复习语文综合卷2,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综合复习卷三: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综合复习卷三,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