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2福建省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分题型)
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说明文)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说明文),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和65,8min,9mi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段阅读(共3小题)
(2022•福清市)信息类文本阅读
青少年视力保护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视力问题向来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期,我国公布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实质上,不是只有报告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视力问题,我国青少年视力的整体状况也十分不乐观。
材料二: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动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材料三: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数据调查
以上图表均出自《中国青少年行用眼为大数据报告》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
(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青少年视力问题中,只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视力问题十分不乐观。
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
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的加深。
(2)根据材料三,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高中生的近视率增加速度最快。
②即使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也还是比室外环境低很多。
③用眼距离近,才能看得清楚,这是很不错的用眼行为习惯。
(3)乐乐的理想是成为飞行员,所以他特别喜欢看关于飞行员的电视节目。每到周末,一看就是一整天。外出时,他也总爱带着关于飞行员的书,无论坐车还是走路,总看得津津有味。根据材料,给乐乐提一些建议。(不少于3点)
(4)结合三则材料,拟一则关于青少年保护视力的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
(2022•鼓楼区)
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1)现在的孩子会说地道方言的人数 。
A.很多
B.一般
C.比较少
D.极少
(2)根据文本内容,年龄越大,会讲方言的人数 。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看不懂
(3)你所在的地区有哪种方言?你喜欢这种方言吗?为什么?
(2020•福州)结合材料,完成以下两题。
在福州杨桥路,有一处名人故居。走进故居院子里,可以看见一面石碑,上面的部分碑文是:一座宅院,两位名人。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两位大写的人。一位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一位秉血荐轩辕的男儿志,投绝笔为檄;一位为照亮人类的生命路,举橘灯为炬。
碑文中提到的“两位大写的人”分别指谁?请分别写出他们的一部作品。
①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的是:
作品:《 》
②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的是:
作品《 》
说明文(共3小题)
(2022•鼓楼区)阅读下面两篇材料,按要求作答。
深层海水的利用
①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⑥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
⑦深层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
(1)下面关于“深层海水”,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
B.深层海水里的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
C.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洁净少菌。
D.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水深5000米以下,距陆地200米以外的地方。
(2)与第③自然段加点词“丰富”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
(3)第⑤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下列不属于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的是 。
A.发展海洋渔业
B.开发“绿色药品”
C.为发展农业提供肥料
D.开发美食和开发新一代化妆品
(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
B.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C.人工制造的“涌升海面”已经使深层海水得到了充分利用。
D.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
(2021•福州)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宫怎么就是不倒?
①2017年,故宫博物院工程师周乾接到一通跨洋电话,来电者是英国一家电视台,他们说中国古代木建筑抗震性十足,于是找到周乾,希望答应他们的拍摄请求:复刻一个太和殿来震一震,看看中国古建筑到底有多抗震。
②太和殿太大,于是他们换成寿康宫,用传统的工具和技法,将立柱、外墙、斗拱一一还原,照原样复制了一座1/5大小的寿康宫。
③英国导演说:“我们英国没有地震,对地震的了解只知道‘震级’,那我们就把模型放到测试用的地震台上,一级一级加,加到散架为止。”于是,一场简单粗暴的实验开始了。
④周乾带着外国木匠理查德站在仪器旁,紧盯着仪器上不断升高的数值。5级,寿康宫已经疯狂摇摆。8级,两边的墙体轰然倒塌,但主体的木结构还只是摇摇晃晃,没有要“投降”的意思。震级9.5级,这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的震级,是人类经历过的最高的震级了。
⑤当地震台的震级显示,达到10.1级,寿康宫在地震台上疯狂起舞,但就是死活不散架。理查德又是惊奇又是兴奋,想要再加码,可地震台已经快要冒烟了!
⑥理查德说:“我们想震塌这个建筑,但是我们做不到。”
⑦后来周乾分享了他们后来研究发现的“紫禁城的秘密”。最大的秘密,就藏在屋顶上:榫卯结构拼合而成的斗拱。榫卯,中国古代木质建筑的主要结构,不用一根钉子,通过木条拼合而成。拼合成的斗拱之间虽有缝隙,却丝毫不影响建筑的稳定性。
⑧地震开始,斗拱通过摩擦、旋转,消化掉了地震中的能量,起到减震作用。
⑨其次是柱顶石,故宫主体柱子下的这块大石头。实验前,工程师们本以为立柱会受损严重,实验结束,木架完好无缺,但他们发现模型产生了轻微位移。没错,建筑整体移动了,但是建筑本身无损。如果柱子不是放在柱顶石上,而是插入地基中,反而会因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断裂。
⑩立柱的角度也有看不见的讲究。我们肉眼看到立柱,以为是平行向上的,但其实是有轻的倾斜,向内收拢,和屋顶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无疑也为建筑又上了一层保险。
⑪除了斗拱减震,土加碎石的地基搭配也功不可没。一层土一层碎石的铺法,层层垒起,化解地震的能量。
⑫此外,故宫的墙体厚、梁架低、屋顶重等设计,也对建筑物本身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一系列的工程技术,让小型的寿康宫在这次实验中成功立住。
⑬除了紫禁城,在中国还有年代更久远的抗震木建筑,它们均体现了榫卯结构的良好应用,作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传说中地震不倒、战火不毁、雷击不焚,它的构造体现了斗拱的精妙,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价值的坐标。
⑭纯木建造的万荣飞云楼,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无论大小接口,均为卯嵌套,它和应县木塔一起,被誉为“南楼北塔”。
⑮而寿康宫,只是故宫的小小缩影,类似的木构古建筑,整个故宫有1200座,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⑯我们用现代实验总结出故宫抗震的原理,而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早已经受住无数实际考验。
⑰其实,北京位于地震活跃带,这条危险的断层带长达1000公里。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年积累的技艺,让紫禁城挺过了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
(选自《意林》2020年第3期,那城的城君,有删改)
(1)抗震性能测试中寿康宫出现疯狂起舞现象时的震级是
A.5级
B.8级
C.9.5级
D.10.1级
(2)第⑭自然段中的“南楼北塔”指的是
A.万荣飞云楼世界三大奇塔
B.万荣飞云楼应县木塔
C.中华第一木楼世界三大奇塔
D.中华木楼应县木塔
(3)把“怎么测试抗震性能呢?”插入原文,位置恰当的是
A.第①和第②自然段之间
B.第②和第③自然段之间
C.第③和第④自然段之间
D.第④和第⑤自然段之间
(4)以下关于第⑨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正确的是
A.作比较,说明柱子放在柱顶石上,会因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断裂。
B.作假设,说明柱子放在柱顶石上,会因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断裂。
C.作比较,说明柱子放在柱顶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会断裂。
D.作假设,说明柱子放在柱顶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会断裂。
(5)以下关于紫禁城抗震秘密的说法与文本内容不相符的是
A.榫卯结构拼合的斗拱之间没有缝隙,不影响建筑稳固性。
B.斗拱通过摩擦、旋转消化地震中的能量,起到减震作用。
C.立柱和屋顶形成稳固的三角形,为建筑又上了一层保险。
D.墙体厚、梁架低、屋顶重等设计也对故宫起到保护作用。
(6)文章以(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宫怎么就是不倒?)为题,好处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两点。
(7)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020•鼓楼区)阅读下列文章,解答问题。
动物的眼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复眼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1)“顾名思义”在文中的意思是: 。
(2)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蜻蜓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的原因是什么?
(4)蝴蝶看到人的脑袋,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蝴蝶有复眼
B.蝴蝶飞累了
C.蝴蝶看不见不动的人
D.蝴蝶看不见人的脑袋
(5)最后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眼睛里的瞳孔样式奇特多样一日三变
B.动物眼睛能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C.动物眼睛能根据需要产生各式各样变化
D.动物眼睛瞳孔样式及变化是为适应不同环境
(6)“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这句话中的“有些”这个词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7)文章围绕“动物的眼睛”写了哪些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把要点写下来。
用眼距离
用眼时长
用眼角度
户外有效暴露时长
现状
29.8cm
222.8min
±5°至±35°
54.9min
标准
33cm及以上
180min以内
±5°以内
60min及以上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段阅读(共3小题)
(2022•福清市)信息类文本阅读
青少年视力保护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视力问题向来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期,我国公布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实质上,不是只有报告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视力问题,我国青少年视力的整体状况也十分不乐观。
材料二: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动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材料三: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数据调查
以上图表均出自《中国青少年行用眼为大数据报告》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
(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中国青少年视力问题中,只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视力问题十分不乐观。
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
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的加深。
(2)根据材料三,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高中生的近视率增加速度最快。 √
②即使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也还是比室外环境低很多。 √
③用眼距离近,才能看得清楚,这是很不错的用眼行为习惯。 ×
(3)乐乐的理想是成为飞行员,所以他特别喜欢看关于飞行员的电视节目。每到周末,一看就是一整天。外出时,他也总爱带着关于飞行员的书,无论坐车还是走路,总看得津津有味。根据材料,给乐乐提一些建议。(不少于3点) 周末看电视节目要适度,不能连续看一天。坐车,走路时不能看书。户外活动时多看向远方,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
(4)结合三则材料,拟一则关于青少年保护视力的宣传语。(不超过15个字) 让阳光照亮心灵之窗
【解答】(1)考查了阅读材料的能力。从“不是只有报告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视力问题,我国青少年视力的整体状况也十分不乐观”可知A错误。从“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可知B正确。
(2)考查了对材料的理解。结合图表可知高中生的近视率增加速度最快。故①正确。从“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可知②正确。用眼时不能过近。故③错误。
(3)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运用。提出合理建议即可。
(4)考查了宣传语。拟写一条保护视力的宣传语即可。
故答案为:
(1)B;
(2)①√;②√;③×;
(3)周末看电视节目要适度,不能连续看一天。坐车,走路时不能看书。户外活动时多看向远方,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
(4)让阳光照亮心灵之窗。
(2022•鼓楼区)
民间的声音
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1)现在的孩子会说地道方言的人数 D 。
A.很多
B.一般
C.比较少
D.极少
(2)根据文本内容,年龄越大,会讲方言的人数 A 。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看不懂
(3)你所在的地区有哪种方言?你喜欢这种方言吗?为什么?
我所在的地区有北方方言。我喜欢这种方言,因为它代表着我家乡的一个重要特色,听起来特别亲切。
【解答】(1)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由“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等内容可知,现在的孩子会说地道方言的人数极少。故选:D。
(2)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由“5岁的侄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16岁的儿子”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可知,年龄越大,会讲方言的人数越多。故选:A。
(3)考查内容的延伸,这道题开放性较强,结合各地实际来谈即可。示例:我所在的地区有北方方言。我喜欢这种方言,因为它代表着我家乡的一个重要特色,听起来特别亲切。
故答案为:
(1)D;
(2)A;
(3)我所在的地区有北方方言。我喜欢这种方言,因为它代表着我家乡的一个重要特色,听起来特别亲切。
(2020•福州)结合材料,完成以下两题。
在福州杨桥路,有一处名人故居。走进故居院子里,可以看见一面石碑,上面的部分碑文是:一座宅院,两位名人。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两位大写的人。一位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一位秉血荐轩辕的男儿志,投绝笔为檄;一位为照亮人类的生命路,举橘灯为炬。
碑文中提到的“两位大写的人”分别指谁?请分别写出他们的一部作品。
①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的是: 林觉民
作品:《 与妻书 》
②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的是: 冰心
作品《 繁星•春水 》
【解答】林觉民、冰心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
①结合碑文中的“一位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秉血荐轩辕的男儿志,投绝笔为檄”可知,这位名人是林觉民。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一说5月3日]),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
②结合碑文中的“一位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一位为照亮人类的生命路,举橘灯为炬”可知,这位名人是冰心。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橘灯》等。
故答案为:
①林觉民 与妻书;
②冰心 繁星•春水。
说明文(共3小题)
(2022•鼓楼区)阅读下面两篇材料,按要求作答。
深层海水的利用
①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不过,医生们尚不清楚究竟是深层海水中的什么成分在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⑥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利用深层海水来生产豆腐;酱油、咸菜等,不仅发酵过程加快,而且口感更好。这类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十分畅销。有些化妆品生产厂家也跃跃欲试,计划利用深层海水开发新一代化妆用品。
⑦深层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蔚为壮观的大循环,这种大循环使海洋充满了活力。
⑧生生不息的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
(1)下面关于“深层海水”,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
B.深层海水里的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
C.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洁净少菌。
D.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水深5000米以下,距陆地200米以外的地方。
(2)与第③自然段加点词“丰富”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丰饶 ”,加点词“肥料”在文中的意思是 营养丰富的食物 。
(3)第⑤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说明深层海水是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 。
(4)下列不属于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的是 C 。
A.发展海洋渔业
B.开发“绿色药品”
C.为发展农业提供肥料
D.开发美食和开发新一代化妆品
(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海洋宝藏包括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深层海水等。
B.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
C.人工制造的“涌升海面”已经使深层海水得到了充分利用。
D.深层海水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
【解答】(1)考查对词句的理解。下面关于“深层海水”,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因为D与文中句子“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说法不相符。
(2)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丰饶”就是富饶,阅读第三段,其中“丰富”与“丰饶”意思相近;原文说“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所以肥料的意思就是鱼类以浮游生物和藻类为食物,营养丰富的食物。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由“60%”可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疗效良好,是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由文章的③—⑥自然段可知: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洁净的深层海水还引起了食品和化妆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兴趣,下列不属于深层海水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新机遇的是C。
(5)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因为文中有句子“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句子C“人工制造的‘涌升海面’已经使深层海水得到了充分利用。”说法太绝对化。
故答案为:
(1)D;
(2)丰饶 营养丰富的食物;
(3)列数字 说明深层海水是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
(4)C;
(5)C。
(2021•福州)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宫怎么就是不倒?
①2017年,故宫博物院工程师周乾接到一通跨洋电话,来电者是英国一家电视台,他们说中国古代木建筑抗震性十足,于是找到周乾,希望答应他们的拍摄请求:复刻一个太和殿来震一震,看看中国古建筑到底有多抗震。
②太和殿太大,于是他们换成寿康宫,用传统的工具和技法,将立柱、外墙、斗拱一一还原,照原样复制了一座1/5大小的寿康宫。
③英国导演说:“我们英国没有地震,对地震的了解只知道‘震级’,那我们就把模型放到测试用的地震台上,一级一级加,加到散架为止。”于是,一场简单粗暴的实验开始了。
④周乾带着外国木匠理查德站在仪器旁,紧盯着仪器上不断升高的数值。5级,寿康宫已经疯狂摇摆。8级,两边的墙体轰然倒塌,但主体的木结构还只是摇摇晃晃,没有要“投降”的意思。震级9.5级,这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的震级,是人类经历过的最高的震级了。
⑤当地震台的震级显示,达到10.1级,寿康宫在地震台上疯狂起舞,但就是死活不散架。理查德又是惊奇又是兴奋,想要再加码,可地震台已经快要冒烟了!
⑥理查德说:“我们想震塌这个建筑,但是我们做不到。”
⑦后来周乾分享了他们后来研究发现的“紫禁城的秘密”。最大的秘密,就藏在屋顶上:榫卯结构拼合而成的斗拱。榫卯,中国古代木质建筑的主要结构,不用一根钉子,通过木条拼合而成。拼合成的斗拱之间虽有缝隙,却丝毫不影响建筑的稳定性。
⑧地震开始,斗拱通过摩擦、旋转,消化掉了地震中的能量,起到减震作用。
⑨其次是柱顶石,故宫主体柱子下的这块大石头。实验前,工程师们本以为立柱会受损严重,实验结束,木架完好无缺,但他们发现模型产生了轻微位移。没错,建筑整体移动了,但是建筑本身无损。如果柱子不是放在柱顶石上,而是插入地基中,反而会因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断裂。
⑩立柱的角度也有看不见的讲究。我们肉眼看到立柱,以为是平行向上的,但其实是有轻的倾斜,向内收拢,和屋顶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无疑也为建筑又上了一层保险。
⑪除了斗拱减震,土加碎石的地基搭配也功不可没。一层土一层碎石的铺法,层层垒起,化解地震的能量。
⑫此外,故宫的墙体厚、梁架低、屋顶重等设计,也对建筑物本身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一系列的工程技术,让小型的寿康宫在这次实验中成功立住。
⑬除了紫禁城,在中国还有年代更久远的抗震木建筑,它们均体现了榫卯结构的良好应用,作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传说中地震不倒、战火不毁、雷击不焚,它的构造体现了斗拱的精妙,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价值的坐标。
⑭纯木建造的万荣飞云楼,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无论大小接口,均为卯嵌套,它和应县木塔一起,被誉为“南楼北塔”。
⑮而寿康宫,只是故宫的小小缩影,类似的木构古建筑,整个故宫有1200座,成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⑯我们用现代实验总结出故宫抗震的原理,而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早已经受住无数实际考验。
⑰其实,北京位于地震活跃带,这条危险的断层带长达1000公里。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年积累的技艺,让紫禁城挺过了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
(选自《意林》2020年第3期,那城的城君,有删改)
(1)抗震性能测试中寿康宫出现疯狂起舞现象时的震级是 D
A.5级
B.8级
C.9.5级
D.10.1级
(2)第⑭自然段中的“南楼北塔”指的是 B
A.万荣飞云楼世界三大奇塔
B.万荣飞云楼应县木塔
C.中华第一木楼世界三大奇塔
D.中华木楼应县木塔
(3)把“怎么测试抗震性能呢?”插入原文,位置恰当的是 B
A.第①和第②自然段之间
B.第②和第③自然段之间
C.第③和第④自然段之间
D.第④和第⑤自然段之间
(4)以下关于第⑨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正确的是 D
A.作比较,说明柱子放在柱顶石上,会因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断裂。
B.作假设,说明柱子放在柱顶石上,会因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断裂。
C.作比较,说明柱子放在柱顶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会断裂。
D.作假设,说明柱子放在柱顶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会断裂。
(5)以下关于紫禁城抗震秘密的说法与文本内容不相符的是 A
A.榫卯结构拼合的斗拱之间没有缝隙,不影响建筑稳固性。
B.斗拱通过摩擦、旋转消化地震中的能量,起到减震作用。
C.立柱和屋顶形成稳固的三角形,为建筑又上了一层保险。
D.墙体厚、梁架低、屋顶重等设计也对故宫起到保护作用。
(6)文章以(600年200多次地震,故宫怎么就是不倒?)为题,好处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两点。 点明了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7)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扬与敬佩之情。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
【解答】(1)考查了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当地震台的震级显示,达到10.1级,寿康宫在地震台上疯狂起舞”可知选D。
(2)考查了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纯木建造的万荣飞云楼,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无论大小接口,均为卯嵌套,它和应县木塔一起”可知选B。
(3)考查了对过渡段的辨析。结合““怎么测试抗震性能呢”可知,下文应是记叙如何测试抗震性能的。通过阅读可知,从第③自然段开始记叙如何测试的,所以应加到第②和第③自然段之间。故选B。
(4)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辨析。结合第自然段中的“如果柱子不是放在柱顶石上,而是插入地基中,反而会因为消解不了地震的能量而断裂”可知,运用了作假设的说明方法,说明柱子放在柱顶石上,能消解地震的能量使柱子不会断裂。故选D。
(5)考查了对说明内容的辨析。A.结合“拼合成的斗拱之间虽有缝隙,却丝毫不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可知,说法与文本内容不相符。B、C、D说法与文本内容相符。
(6)考查了对题目的的理解。题目是一个问句,好处是既点明了说明的主要内容(故宫经历这么多地震为什么不倒),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7)考查了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而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早已经受住无数实际考验”“但正是因为这些经年积累的技艺,让紫禁城挺过了大大小小200多次地震”可知,这两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同时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扬,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
故答案为:
(1)D;
(2)B;
(3)B;
(4)D;
(5)A;
(6)点明了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7)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扬与敬佩之情。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
(2020•鼓楼区)阅读下列文章,解答问题。
动物的眼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复眼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1)“顾名思义”在文中的意思是: 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
(2)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D 。
A.下定义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蜻蜓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的原因是什么?
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
(4)蝴蝶看到人的脑袋,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蝴蝶有复眼
B.蝴蝶飞累了
C.蝴蝶看不见不动的人
D.蝴蝶看不见人的脑袋
(5)最后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动物眼睛里的瞳孔样式奇特多样一日三变
B.动物眼睛能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C.动物眼睛能根据需要产生各式各样变化
D.动物眼睛瞳孔样式及变化是为适应不同环境
(6)“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这句话中的“有些”这个词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复眼,如果省略“有些”,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7)文章围绕“动物的眼睛”写了哪些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把要点写下来。
眼睛的构造;动物眼睛“看世界”的特点;动物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2)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可知,蜻蜓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的原因是: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
(4)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蝴蝶看到人的脑袋,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其原因是蝴蝶看不见不动的人。
(5)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最后一段主要写了动物眼睛能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6)考查了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可知,不可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复眼,如果省略“有些”,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7)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文章围绕“动物的眼睛”写了:眼睛的构造;动物眼睛“看世界”的特点;动物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故答案为:
(1)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2)D;
(3)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
(4)C;
(5)B;
(6)不可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复眼,如果省略“有些”,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7)眼睛的构造;动物眼睛“看世界”的特点;动物眼睛与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用眼距离
用眼时长
用眼角度
户外有效暴露时长
现状
29.8cm
222.8min
±5°至±35°
54.9min
标准
33cm及以上
180min以内
±5°以内
60min及以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4古诗文&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说明文),共34页。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议论文),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