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第5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第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第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第8页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本单元综合与测试》名师优质课课件,共48页。
    《中外历史纲要》 上册(高中)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771年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学习目标1、熟悉国家的产生;掌握原始社会三个阶段;能区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2、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掌握夏商周朝代确立时间; 3、掌握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存; 4、分封制的意义;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5、分析石器时代中国代表性文化遗存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形成2.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时空定位知识梳理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_______制作石器的时代。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_______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_______。他们从事________________,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________。2、新石器时代(1)概况: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_______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_________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逐渐稳定。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2)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_______时期,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以___为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分布着____________,长江下游有__________。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______,并且掌握了__________技术。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_________所代替。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同时,在北方辽河上游有_________,长江下游有_________。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_____和______。3、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社会:_________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________,成果共享。(2)父系氏族社会:__________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_______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________________。考古发现,这时______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人类即将迈入______的门槛。【探究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特点:分布广泛,靠近水源 集中于东部、中原地区特点:多元一体、中原核心地理资源丰富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到部落联盟中国历史从_________开始。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重。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___________,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______”。有夏氏部落的禹因_____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2、夏朝建立(1)建立:约公元前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______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______代替了禅让制。(2)制度: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___”。中央设有主管______________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社会仍然是________。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________。材料一 在母系氏族社会,各文化墓地的墓葬,从墓形的大小、随葬品的数量、种类等方面来看,差别并不大。如姜寨聚落遗址的墓葬一般都随葬有数量较少的几件实用陶器,少数墓以生产工具随葬。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氏族墓地出现了墓形大小、随葬品多寡的差异。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里,有的墓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180余件,有的墓葬中只有一两件随葬品,有的墓却什么随葬品也没有。材料二 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建立。阶级或阶层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的本质特征。 (1)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墓葬有哪些区别,反映了什么现象的出现?(2)根据材料,概括国家产生的两大条件。(3)试说明私有制、阶级、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探究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生产力提高(根本)→剩余产品→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国家条件:私有制、公共权力。现象:私有制产生,出现贫富差距,阶级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区别:墓葬规格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公共权力传说大禹王在会稽山召集各部落首领。防风部落酋长迟到,被大禹处死。这说明大禹已经形成凌驾与其他部落之上的“公共权力”。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三、商和西周1、商朝(1)建立与迁都:约公元前_____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___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据载,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_____。(2)文化成就: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大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这些文字被称为“_______”,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殷墟还出土了许多______,造型雄奇,纹饰华丽。(3)制度与疆域: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_____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________。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________,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________。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_____,西及_____,南跨_____,北至______。服=服侍内服 (直接管理)外服 (间接管理)2、西周(1)建立:公元前_____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___,史称西周。(2)制度:西周实行_____与______,史称“________,________”。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在地方建立世袭的______。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这样,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型的_________。(3)灭亡:公元前____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了“_______”。周厉王出逃,诸侯共伯和被推举摄政,史称_______。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_____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3、商和西周的奴隶制经济(1)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______是基本土地制度。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__、__、__、__等材质的工具,_____农具极少。(2)手工业:_______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________的国家,_____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探究三】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夏: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商:内外服制度周:分封制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商:甲骨文记载商王每人必定占卜,遇事必定占卜。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夏:王位世袭制西周: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探究四】 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起源特征① 实证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② 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起源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③ 使中华文明起源的具体情境日益清晰,丰富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④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 实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特征⑥ 证明了人类历史发展不仅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何以中国遗址(多元一体 中原核心)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融汇凝聚夏商周 三代文明二里头文化重点突破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3.宗法制的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3)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家国一体。4.宗法制的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2016新课标全国卷III)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C。商周时期的文字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D。抓住关键信息“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正好体现了历史传承的作用。选B。(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答案】C【解析】 “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C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2016年海南卷,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故A项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故D项错误;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2018年海南卷,1)下列汉字字体中,得名缘于书写材质的是A.隶书B.金文C.小篆D.草书【答案】B【解析】隶书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而得名,解决篆书书写不方便的问题,与书写材质无关,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得名缘于书写材质,故B项正确;小篆就是官书,是秦朝官方文书通用字体,与书写材质无关,故C项错误;草书得名体现出其书写奔放跃动的特点,与书写材质无关,故D项错误。(2019年江苏卷,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2019年天津卷,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件青铜器代表的是三星堆文化,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在地图中表示序号为③,故选C。①为山东省,排除A;②为河南二里头文化,排除B;④为湖南省,排除D。右图是山西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鸟尊”,出土于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其大鸟回眸、小鸟偎依、巨象缩首的完美组合造型,成为西周青铜艺术中的罕见珍品。据此判断该艺术品(  )A.是晋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B.体现了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C.破坏了西周时期礼制的规定D.由技艺精湛的私营工匠制作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