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培优学案(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培优学案(原卷版)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培优学案(原卷版)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培优学案(原卷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时空观念,史实实证,素养提升,高考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标解读1.结合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当时的世界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2.结合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3.结合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加文化自信。二、时空观念三、知识脉络 四、史实实证、历史解释1.阅读教材P83《耕织图·耙耨》部分图:观察绘制于康熙时期的此图,有什么隐含信息?2.阅读教材P84《历史纵横》:这些原始史料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能否据此断定晚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为什么?3.阅读教材P84《盛世滋生图》:这幅图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阅读教材P84史料阅读: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5.阅读教材P86思考点: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6.阅读教材P86历史纵横:清朝统治者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编纂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有何影响?7.阅读教材P87学思之窗:应该怎样理解徐光启的观点?他推崇《几何原本》的理由何在?8.阅读教材P87《坤舆万国全图》: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处于《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五、素养提升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局限史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史料二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史料三 (明朝中后期)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ɡsū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ā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摘编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史料四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且多扣克,以浚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意)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及《明史纪事本末》(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3)依据史料三说明大户小户之间关系的实质,并概括其特征。(4)依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要求言简意赅,至少四个要点)1.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4)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5)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2.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史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续焚书》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李贽史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1)根据史料一,李贽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2)结合史料二概括指出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们的主要思想主张。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历史评价1.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去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2.历史评价(1)积极影响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新的活力,使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2)消极影响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角度分析社会环境对科技的影响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为什么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经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中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特征及其原因(1)特征:中国在传统科技领域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带有明显的总结性色彩;出现西学东渐的新的时代特征,如欧洲先进水利方法的传入,欧洲自然科学著作的翻译、传入等。(2)原因: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的阻碍;科学技术的创新缺乏经济推动力;八股取士及大兴文字狱,使人才受到严重束缚。2李约瑟难题的现实启示(1)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经济,为科技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2)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及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鼓励知识创新。(4)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5)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1.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2.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该材料表明当地(  )A.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日益成为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C.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3.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C.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D.商鞅变法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52018年,黄浦区光启南路在市政道路改造中,发现两根粗大石柱,据专家初步推断是徐光启的遗物。与徐光启相关的史实是(  )A.榷场贸易    B.丝绸之路C.朝贡贸易 D.西学东渐6.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道: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的社会文化。据此可知,李约瑟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因素是(  )A.重总结轻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B.小农经济主导之下社会技术需求相对较低C.道家重人伦轻自然的思想观念D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追求六、高考真题1、(2020年全国卷)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2、(2019年全国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3、(2019年全国卷)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4、(2019年全国卷)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2018年全国卷)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6.(2018年全国卷)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7.(2017年全国卷)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8.(2016年全国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9、(2015年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10、(2014年全国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11、(2013年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相关学案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设计,共9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