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学案
展开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 2 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二)学习目标
1、概述美洲物种在欧洲和中国的传播,以及其他地区农作物和畜禽等在美洲传播情况,认识新航路开辟对物种传播的影响
2、分析物种交流对世界各地人口、饮食、经贸、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2、概况: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
(1)玉米的传播:
【欧洲】
①16世纪初,玉米传入欧洲后,最初只是种植在庭院中供人们观赏。
②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广泛种植。
③到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各国。
【中国】
明朝时期,由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鸦片战争前,种植已经遍布全国。
(2)马铃薯和甘薯:
①16世纪末,马铃薯开始在欧洲推广。
②马铃薯和甘薯也是在明朝时传入中国的。
(3)番茄的传播
【欧洲】
①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只是作为观赏植物
②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
③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长期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蔬菜在农场种植。
(4)辣椒的传播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②16世纪后期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传入美洲的欧亚作物有
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
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蔬菜类:黄瓜,甜瓜,豌豆;
经济类:甘蔗等。
其中小麦和水稻对美洲的影响最大。
(1)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后来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2)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传入美洲的欧亚畜禽:牛、驴、骡、马、猪、羊和鸡。
历史影响: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
3、咖啡与咖啡馆
(1)产地:咖啡原产于非洲
(2)传播:①先是传到阿拉伯半岛,再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
②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③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为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
(3)咖啡馆的出现: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法国等国相继出现,并推广到北美。
(三)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3、推进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4、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美洲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中国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马铃薯 B.小麦和番茄
C.马铃薯和小麦 D.水稻和玉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中国人口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是玉米和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A项正确。小麦和水稻在中国古代已经种植,不是引进的新物种,番茄属于引进的新物种,但不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故排除B、C、D三项。
2、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黍,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说明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与美洲的经济交往,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大力引进”,故C项错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
3、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地区 | 台湾 | 四川 | 云南 | 广西 | 湖北 | 河南 | 湖南 | 陕西 | 山东 | 河北 | 安徽 |
时间(年) | 1717 | 1733 | 1735 | 1736 | 1740 | 1743 | 1746 | 1749 | 1752 | 1758 | 1768 |
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A
【解析】从最早种植甘薯的地区看出,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4、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应隶属于( )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西班牙
【答案】D
【解析】麦哲伦代表西班牙开辟了环球航线,途径菲律宾,并建立了殖民地,故选D项。
5、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答案】A
【解析】小麦、水稻、牛、马都不是美洲原有产物,故A项正确。玉米、马铃薯原产地都是美洲,故B、C、D三项错误。
6、新航路开辟后,一些美洲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许多旧大陆的物种,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 B.殖民活动客观推动文明交流
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当时西班牙人、欧洲移民属于殖民者,而美洲作物传入欧洲,其他地区的物种传入美洲属于物种交流,是文明交流的一个方面,故选B项。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雏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故A项错误;C项“繁荣”说法错误,排除;D项“不受地域的影响”说法错误,排除。
7、1300-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物种的全球大交流
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D.生育观念有所变化
【答案】B
【解析】1500年左右进行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人种和物种的交流,材料中1700年之后人口的增长主要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引起的物种交流,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是17-18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也与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物种交流有关,但不是人口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显然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农政全书》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此广种。”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B.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
C.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 D.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
【答案】B
【解析】材料意思是说,种了甘薯之后,当地人就有了半年的口粮,渐渐在民间推广。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生产的商品化,也没有说到专业化生产,甘薯主要是口粮,不能算是经济作物,故排除A、C、D三项。
9、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影响是( )
A.使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C.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 D.扩大耕地面积植被遭破坏
【答案】D
【解析】中央集权与引进推广高产作物无关,排除A项;高产作物与是否丰收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明清时期,中国并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故排除C项;推广高产作物,过度的垦荒造田,会造成环境破坏,故选D项。
10、“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 )
A.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 D.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灾荒只是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因素,属于偶然性的因素,其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统治。故材料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偶然因素的影响,故选C项。
选必2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PDF版: 这是一份选必2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学案PDF版,共4页。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巩固基础,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