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专训12.2.3 用ASA(AAS)判定全等+综合应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测河两岸A,B两点的距离时,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C,D两点,使CD=BC,再过点D画出BF的垂线DE,当点A,C,E在同一直线上时,可证明△EDC△≌△ABC,从而得到ED=AB,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距离,判定△EDC≌△ABC的依据是:( )
A.ASA B.SSS C.AAS D.SAS
【答案】A
【分析】
由“ASA”可证△EDC≌△ABC.
【详解】
解:∵∠ACB=∠DCE,CD=BC,∠ABC=∠EDC,
∴△EDC≌△ABC(ASA),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2.如图,为了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小颖在池塘外取的垂线上两点C,D,使,再画出的垂线,使点E与A,C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可得,因此,测得的长就是的长.这里判定的依据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注意看题目中提供了哪些证明全等的要素,要根据已知选择判断方法.
【详解】
解:因为证明在△ABC≌△EDC用到的条件是:BC=CD,∠ABC=∠EDC=90°,∠ACB=∠ECD(对顶角相等),
所以用到的是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即ASA这一方法.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做题时注意选择.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3.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6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MBC=6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 )
A.SAS B.AAA C.SSS D.ASA
【答案】D
【分析】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在△ABC和△MBC中,
∴△MBC≌△ABC(ASA),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固定在点处,转动直角三角形,若两条直角边分别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A,y轴正半轴交于点B,则的值为( )
A.8 B. C.16 D.
【答案】C
【分析】
作PM⊥x轴于M,PN⊥y轴于N,求出∠PAM=∠PBN,证明△PAM≌△PBN,推出AM=BN,OM=ON即可.
【详解】
解:作PM⊥x轴于M,PN⊥y轴于N,
因为P(8,8),所以PN=PM=8,
则四边形PNOM是正方形,
∴PN=PM=ON=OM=8,∠NPM=∠APB=90°,
∴∠NPB=∠MPA
在△PNB和△PMA中,
,
∴△PAM≌△PBN(ASA),
则AM=BN,
∴OA+OB=OM+ON=16.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PAM≌△PBN,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
5.如图,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水污染了,他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了完全一样的一个三角形,他的依据是__.
【答案】
【分析】
根据图形,未污染的部分两角与这两角的夹边可以测量,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答即可.
【详解】
解: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水污染了,他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了完全一样的一个三角形,
他根据的定理是: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故答案为:ASA.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6.如图,要测量水池宽,可从点出发在地面上画一条线段,使,再从点观测,在的延长线上测得一点,使,这时量得,则水池宽的长度是__m.
【答案】120
【分析】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
,
,
,,
,
,
故答案为120.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7.如图,在中,,平分,于,则△__△___.
【答案】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得到,利用直角三角形HL定理证明即可.
【详解】
证明:
平分,
,
又 ,
,
在和中,
,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能够根据定理推导出相关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AD⊥CE于D,AD=2,BE=1.则DE=________.
【答案】1
【分析】
先证明△ACD≌△CBE,再求出DE的长,解决问题.
【详解】
解:∵BE⊥CE于E,AD⊥CE于D
∴
∵
∴
∵
∴
∴,
∴.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AD、分别是锐角和中、边上的高,且,,请你补充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使.
【答案】(答案不唯一)
【分析】
根据HL推出Rt△ADB≌Rt△A1D1B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B1,根据AAS推出全等即可.
【详解】
解:∠C=∠C1,
理由是:∵AD、A1D1分别是锐角△ABC和△A1B1C1中边BC、B1C1的高,
∴∠ADB=∠A1D1B1=90°,
在Rt△ADB和Rt△A1D1B1中
∴Rt△ADB≌Rt△A1D1B1(HL),
∴∠B=∠B1,
在△ABC和△A1B1C1中
∴△ABC≌△A1B1C1(AAS),
故答案为:∠C=∠C1(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能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
三、解答题
10.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B=∠DEF,∠ACB=∠F,BE=CF.求证:∠A=∠D.
【答案】见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证明即可得证
【详解】
BE=CF
即
在和中
(ASA)
∠A=∠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运用角边角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在中,点是边的中点,过点作直线使,交的延长线于点.试说明的理由.
解:因为(已知),
所以 ( )
因为点是边的中点,
所以
在和中,
所以( )
所以( )
【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分析】
把每一步的因果关系加以识别,即可运用相关的结论填写解题过程和依据.
【详解】
解:因为(已知),
所以∠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点是边的中点,
所以BD=CD.
在和中,
(对顶角相等)
所以(AAS)
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线段的中点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知上述各个知识点是解题的基础,根据每一步的因果关系对出现的相关的角或线段加以认真识别,是解题的关键.
12.已知:在四边形中,,.求证:≌.
小华证明过程如下框:
证明:∵,∴,
又∵,∴,
又∵,∴≌
小华的证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在框内打“√”,若错误,请写出你的证明过程.
【答案】不正确,证明见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和,再根据ASA即可证明≌.
【详解】
证明:∵,
∴,
又∵,
∴,
又∵,
∴≌(AS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内错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如图,是的边上一点,, 交于点,.
(1)求证:≌;
(2)若,,求的长.
【答案】(1)证明见详解;(2)1.
【分析】
(1)根据证明即可;
(2)根据(1)可得,即由,根据求解即可.
【详解】
(1)证明:,
,
在和中,
;
(2)由(1)得
∴.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4.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如图,在小明设计的“风筝”图案中,已知,,.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
由“ASA”可证△BAC≌△DAE,可得AC=AE.
【详解】
∵,
∴,
即,
在和中,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BAC=∠DAE是本题的关键.
15.如图,已知AB=AD,∠C=∠E,∠BAD=∠CAE.
求证:BC=DE.
【答案】见解析
【分析】
由题意,先证明∠BAC=∠DAE,然后证明△ABC≌△ADE,即可得到结论成立.
【详解】
证明:∵∠BAD=∠CAE,
∴∠BAD+∠DAC=∠CAE+∠DAC.
即∠BAC=∠DAE.
∵AB=AD,∠C=∠E,
∴△ABC≌△ADE.
∴BC=DE.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证明.
16.如图,DE=CA,AB//DE,∠1=70°,∠D=110°,求证: △ABC≌△EAD.
【答案】证明见详解.
【分析】
由∠1=70°得∠ACB=110°,得∠D=∠ACB;再由AB∥DE,证得∠CAB=∠E,再结合已知条件DE=CA,可利用ASA证得△ABC≌△EAD.
【详解】
证明:由∠ECB=70°得∠ACB=110°,
又∵∠D=110°,
∴∠ACB=∠D,
∵AB∥DE,
∴∠CAB=∠E,
∴在△ABC和△EAD中,
,
∴△ABC≌△EAD(ASA).
【点睛】
本题是全等三角形证明的基础题型,在有些条件还需要证明时,应先把它们证出来,再把条件用大括号列出来,根据全等三角形证明的方法判定即可.
17.如图,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DE,AC=CE,∠B=∠D.求证:.
【答案】证明见解析 .
【分析】
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B=∠E,再加上条件AC=CE,∠B=∠D可以利用AAS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详解】
证明:∵AC∥DE,
∴∠ACB=∠E.
∵在△ABC和△CDE中,
,
∴△ABC≌△CDE(AAS).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18.如图,点A,C,D,E在同一条直线上,BC⊥AE,FD⊥AE,ABEF,且AB=EF.
(1)求证:△ABC≌△EFD.
(2)若AE=8,CD=2,∠A=45°,求AB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AAS证明即可;
(2)由,得到 ,证明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
【详解】
(1)∵,
∴,
∵,,
∴,
又∵,
∴,
(2)∵,
∴,
∴,
∵,
∴,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已知和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试判断两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相等,理由见解析
【分析】
过点A作AG⊥BC,垂足为G,过点D作DH⊥EF,垂足为H,证明△ABG≌△DEH,得到AG=DH,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判断.
【详解】
解:如图,过点A作AG⊥BC,垂足为G,过点D作DH⊥EF,垂足为H,
则∠AGB=∠DHE=90°,
∵∠DEF=130°,
∴∠DEH=50°=∠B,
由图可知:AB=DE=5,
∴△ABG≌△DEH(AAS),
∴AG=DH,
∵,,BC=EF=4,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三角形的高,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高相等.
20.如图,中,,是边上的高,是边上的高,.
求证:(1);
(2).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
(1)先证∠EAF=∠ECB,再结合∠AEF=∠CEB=90°且AE=C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AEF≌△CEB;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F=BC,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得BC=2CD,等量代换得出结论.
【详解】
证明:(1),
,
,
,
,
,
又,
.
在和中,
,
;
(2),
,
,
,.
.
【点睛】
此题考查了余角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和HL;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线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21.填空:(将下面的推理过程及依据补充完整)
已知:△ABC的高AD所在直线与高BE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如图,且∠ABC=45°.
求证:①△BDF≌△ADC;②FG+DC=AD;
①证明:∵AD,BE为高
∴∠ADB=∠BEC=90°
∵∠ABC=45°
∴∠BAD=∠ =45°
∴AD= ;
∵∠BEC=90°
∴∠CBE+∠C=90°( )
又∵∠DAC+∠C=90°
∴∠CBE=∠DAC( )
在△FDB和△CDA中,
∵∠FDB=∠CDA=90°,
AD=BD
∠CBE=∠DAC
∴△FDB≌△CDA( )
②∵△FDB≌△CDA,
∴DF=DC( )
∵GFBC
∴∠AGF=∠ABC=45°,( )
∴∠AGF=∠ ,
∴FA=FG;
∴FG+DC=FA+DF=AD.
【答案】①见解析;②见解析
【分析】
①利用等角对等边可得AD=BD,根据余角的性质证明∠CBE=∠DAC,最后利用ASA证明△FDB≌△CDA;
②由△BDF≌△ADC可证得DF=DC,根据AD=AF+FD,可得AD=AF+DC;再由GF∥BD,∠ABC=45°,可证得AF=GF,最后得出FG+DC=AD.
【详解】
解:①证明:∵AD,BE为高.
∴∠ADB=∠BEC=90°.
∵∠ABC=45°,
∴∠BAD=∠ABD=45°.
∴AD=BD.
∵∠BEC=90°,
∴∠CBE+∠C=9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又∵∠DAC+∠C=90°,
∴∠CBE=∠DAC(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FDB和△CDA中,
,
∴△FDB≌△CDA(ASA).
②∵△FDB≌△CDA,
∴DF=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GF∥BC,
∴∠AGF=∠ABC=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GF=∠FAG.
∴FA=FG.
∴FG+DC=FA+DF=A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是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
22.如图,,AD是内部一条射线,若,于点E,于点F.求证:.
【答案】见详解
【分析】
根据AAS证明△BAE≌△ACF,即可得.
【详解】
证明:∵,
∴∠BAE+∠CAF=90°,
∵BE⊥AD,CF⊥AD,
∴∠BEA=∠AFC=90°,
∴∠BAE+∠EBA=90°,
∴∠CAF=∠EBA,
∵AB=AC,
∴△BAE≌△ACF,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在中,,,点是内部一点,分别过、两点作,垂足分别为点、,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DC,AD=CE,即可求解.
【详解】
解:证明:,,
,
.
,
,
在和中,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
24.如图,四边形中,,E为的中点,连结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
(2)连结,当时,求的长.
【答案】(1)见解析;(2)3
【分析】
(1)利用AAS即可证明;
(2)由≌可得,,从而证明≌,得到,可得AB.
【详解】
解:(1)∵,
∴,
∵为CD中点,
∴,
在和中,
,
∴≌(AAS).
(2)由(1)中≌,
∴,,
∵,
∴,
在和中,
,
∴≌(SAS),
∴,
而,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AAS和SAS证明三角形全等.
25.如图,在中,,点D是边上的一点,于D,交于M,且,过点E作分别交于点.
(1)试说明:;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2)65°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B=∠EFD,然后依据AAS即可证得△ABC≌△EFD;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MD,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得.
【详解】
解:(1)∵DE⊥AB于D,
∴∠EDF=90°,
∵∠C=90°,
∴∠C=∠EDF,
∵EF∥BC,
∴∠B=∠EFD,
在△ABC与△EFD中,
,
∴△ABC≌△EFD(AAS);
(2)∵∠EDF=90°,
∴∠ADM=180°-∠EDF=90°,
在△ADM中,∠A+∠AMD+∠ADM=180°且∠A=25°
∴∠AMD=180°-∠A-∠ADM=65°,
∴∠EMN=∠AMD=6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在四边形中,,点为对角线上一点,,且.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2)
【分析】
(1)根据平行得出,再根据ASA证明即可
(2)根据全等得出,再计算∠DBC的度数,计算即可
【详解】
(1)∵,
∴.
∵,.
∴.
(2)∵,
∴,.
∵,
∴,
∴,
∴.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的和差关系,正确使用角的和差关系是关键
27.如图,在△ABC中,∠C=90°,∠CAD=∠BAD,DE⊥AB于E,点F在边AC上.
(1)求证:AC=AE;
(2)若AC=8,AB=10,且△ABC的面积等于24,求DE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由于DE⊥AB,那么∠AED=90°,则有∠ACB=∠AED,联合∠CAD=∠BAD,AD=AD,利用AAS可证.
(2)由△ACD≌△AED,证得DC=DE,然后根据S△ACB=S△ACD+S△ADB即可求得DE.
【详解】
解:(1)∵∠C=90°,DE⊥AB
∴∠C=∠AED=90°,
在△ACD和△AED中,
,
∴△ACD≌△AED(AAS),
∴AC=AE.
(2)由(1)得:△ACD≌△AED,
∴DC=DE,
∵S△ACB=S△ACD+S△ADB,
∴,
又∵AC=8,AB=10,且△ABC的面积等于24,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8.如图,在中,、是边上两点,且,,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
先过点作交于点,证明出和全等,得出,
再根据三角形平角是得出,已知,根据“角角边”证明和全等即可.
【详解】
证明:过点作交于点,
在和中,
,
,
,
,,
且,
,
在和中,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灵活运用.
29.如图,在中,高、相交于点H,连接并延长到G,使,与相交于F,连接,若,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
先利用AAS证明△BHD≌△ACD,得到BH=CA,再利用SAS证明△ABH≌△GCA,从而可得AH=AG.
【详解】
解:∵AD、BE是△ABC的高,
∴∠BEC=∠ADC=∠ADB=90°,
∴∠2+∠BCA=90°,∠4+∠BCA=90°,
∴∠2=∠4,
在△BHD和△ACD中,
,
∴△BHD≌△ACD(AAS),
∴BH=CA,
∵H是高AD和BE的交点,
∴CF⊥AB,
∴∠BEA=∠CFA=90°,
∴∠1+∠BAC=90°,∠3+∠BAC=90°,
∴∠1=∠3,
在△ABH和△GCA中,
,
∴△ABH≌△GCA(SAS),
∴AH=AG.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高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30.在中,,直线经过点C,且于D,于E,
(1)当直线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显然有:(不必证明);
(2)当直线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DE=BE-AD
【分析】
(1)由于△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由此即可证明△ADC≌△CEB,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由于△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由此仍然可以证明△ADC≌△CEB,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也可以解决问题;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仍然△ADC≌△CEB,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DE=BE-AD.
【详解】
解:(1)∵△ABC中,∠ACB=90°,
∴∠ACD+∠BCE=90°,
又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ADC=∠CEB=90°
∴∠ACD+∠DAC=90°,
∴∠BCE=∠DAC,
在△ADC和△CEB中,
,
∴△ADC≌△CEB(AAS),
∴CD=BE,CE=AD,
∴DE=CD+CE=AD+BE;
(2)∵△ABC中,∠ACB=90°,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ADC=∠CEB=90°,∠ACD+∠BCE=∠BCE+∠CBE=90°,
而AC=BC,
∴△ADC≌△CEB,
∴CD=BE,CE=AD,
∴DE=CE-CD=AD-BE;
(3)如图3,
∵△ABC中,∠ACB=90°,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ADC=∠CEB=90°,∠ACD+∠BCE=∠BCE+∠CBE=90°,
∴∠ACD=∠CBE,
∵AC=BC,
∴△ADC≌△CEB,
∴CD=BE,CE=AD,
∴DE=CD-CE=BE-AD;
DE、AD、BE之间的关系为DE=BE-AD.
【点睛】
此题需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也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一个探究性题目,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数学八年级上册14.1.3 积的乘方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4.1.3 积的乘方优秀测试题,文件包含专训1413积的乘方及其逆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考点专训解析版人教版docx、专训1413积的乘方及其逆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考点专训原卷版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秀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专训1224用HL判定全等+综合应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考点专训解析版人教版docx、专训1224用HL判定全等+综合应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考点专训原卷版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精品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