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学之道,学习目标,四书之首,了解曾子,朗读课文,疏通字词,研读文本,止于至善,文本特色,思维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2、梳理“三纲”“八目”的逻辑关联。3、结合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思考《大学 之道》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中的指导意义。重点: 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 体会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进修阶梯。难点: 理解“三纲”“八目”的内在关联和 “成己达人,内圣外王”的内涵。
《大学》本出《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儿童从事的洒扫、应对、礼乐射御书数等“小学”相对。 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末节,每件事情都有终结和开始,明白了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想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君主,下至百姓,一概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1、本文提出了大学之道的“三纲八目”,分别指什么?2、怎样理解“三纲”?“三纲”之间是什么关系?3、结合第一段最后一句说说达到“止于至善”是怎样的一个心理过程?4、怎样理解“八目”?“八目”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其与“三纲”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1、本文提出了大学之道的“三纲八目”,分别指什么?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怎样理解“三纲”?“三纲”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天道天德天理解除欲望之蔽彰明道德之光
成己内圣达人外王最终目标
递进:由内到外、由个体到群体的社会体系,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3、结合第一段最后一句说说达到“止于至善”是怎样的一个心理过程?
知——止——定——静——安——虑——得
意志、情感——思考、理性——实践层次 原则——抓住“逻辑本末、时间先后”
4、怎样理解“八目”?“八目”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其与“三纲”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穷究事物之理,于实践中求知获取丰富知识,辨明是非善恶
(侧重于社会伦理道德,为现实政治服务)
诚意 (意念真诚) 正心(端正心意) 修身(修养品性)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诚于中,形于外,慎于独有所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所亲爱,所贱恶,所畏敬,所哀矜,所敖惰,辟焉纠偏,防偏,不贪,不纵
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自觉追求理想人格境界,在精神上感到极大满足。
摒弃外界干扰和不良情绪的影响,克服私欲,消除不合理、不健康的欲望和情绪,按伦理道德规定的要求来做。
消除不合理的欲望和情绪,摈弃外界干扰,专心致志,按儒家伦理道德的规定来做
常存、遵循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得到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止于至善
齐家(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治国(治理好国家) 平天下 (天下太平)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孝事君,弟事长,慈使众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救国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管理国家事务协调社会关系明明德于天下尚德崇义民本
明明德 亲民
善其身成己(内圣)
济天下达人(外王)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妙。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①.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②.运用排比、顶真,突出气势。 ③.运用条件与因果推理,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即“八目”,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运用排比、顶真,突出气势。 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如第二段中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用了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3.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使用了条件推理与因果推理。
钱理群先生曾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谋取个人利益。针对此类社会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传统知识分子道德修养缺失所致,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课所学加以阐释。
我认同。《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之后,《大学之道》又具体阐明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这“八目”由推究事物的原理依次扩展,到处理家族关系,最终到“平天下”,即承担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也是儒学为人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两千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攀登的人生阶梯。
反观当下一些学校的教育,急功近利,过度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技能的培养,而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所以才出现了清华学子向狗熊泼硫酸、复旦学子给室友投毒这些由极度自私引发的令人发指的案件。而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责任意识,缺少家国情怀。 在《礼记》这类传统典籍里,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令其承担社会责任。这对当下一些过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轻视道德培养的学校来说,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鼓励青年学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能强化他们的道德自律,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只以个人利益为唯一的考量。
这些大学的校训,有什么共同点?
源自或部分源自《大学》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思考《大学之道》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指导意义,写篇演讲稿跟同学进行交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品简介,《礼》与《礼记》,《大学》,课堂练习,“三纲”关系,明明德,止于至善,“八目”具体内容,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5.2* 大学之道背景图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学》,《大学之道》,问题导学一,大学之道,明明德彰明美德,修己以安人,课后作业,随堂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说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学之道,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关于《大学》,《礼记》,何谓“大学”,作品简介,研习文本,研读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