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 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06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 - 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06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 - 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06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 - 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063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 - 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063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 - 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063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 - 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063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论语》十二章 - 第一课时课件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45063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明的轴心时代,内圣外王之道,研读《论语》十二章,理解“好学”的内涵,总结学习方法,孔门学习方法,学习的意义,以学求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落实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和理解孔孟、老庄和墨子的思想,理解六个文本的基本内涵,理解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2.落实文言文的学习,做到大致读懂,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一些常见的、经典的文言语法现象;3.在初步理解孔孟、老庄和墨子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能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思考自己的人生,涵养和锻造人格,磨砺自己的心性;4.落实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完成一篇或几篇思辨性议论文的写作,并学会议论文的审题立意,辩证思考,科学分析问题,学会理性对待生活。
“人类历史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几乎都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诞生了奠定各自文明基础的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他们又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 “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德国)雅斯贝尔斯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截止,一共约有550年的时间。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后概括春秋战国的时代特点。 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为主命,自是之后,众暴寡,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为强伯。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第五》)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亲,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 (西汉·刘向《战国策书录》)
战争频仍 弱肉强食
道德沦丧 民生凋敝
请朗读下面的材料,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谈一谈你对先秦时期“士”的认识。⑴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⑵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⑶ 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墨子·尚贤上》
⑷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老子·第十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折射出天下有能之士皆“欲救世弊”。各家虽所言所行殊异,但旨归都是为了黎民安康,都是通向对生命、社会等的理性认识,来建构生命的价值意义。
解救生民于倒悬,重建社会秩序。
中国士人的最高理想人格理念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①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②,一曲之士也。判③天地之美,析④万物之理,察⑤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注释】①察:一端之见。②该:兼备。遍:全面。③判:割裂。 ④析:离析。 ⑤察:读为“杀”,减损,破坏。
下列对联赞颂的都是哪些先秦时期的圣贤呢?
⑴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 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 ⑵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⑶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⑷尚贤心系文明史,反战思萦亿兆民。 ⑸天地本逍遥哉,齐万物以鲲鹏化; 死生诚虚诞矣,系一瓢而江海游。
参照注释,思考、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敏:勤勉。 有道: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而:如果。 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喻:知晓,明白。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齐:相等,相同。 焉: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任:责任。已:停止。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篑(kuì):盛土的竹筐。平地:填平洼地。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知:同“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一日:一旦。 归:称赞,称许。 目:条目,细则。 不敏:资质愚钝。这里是自谦之辞。 事:实践,从事。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一言:一个字。 其:大概,或许。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兴:激发人的感情。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讽刺时政。 迩(ěr):近。 事:侍奉。
思考: 找出本文所选各章中表现“好学”的章节,整合提炼出“好学”的内涵。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4、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拓展阅读,谈谈你对《论语》中“学习方法”的认识。
朗读下面的章句,谈谈你对《论语》中“学习方法”的认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6、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宪问》)
⒈ 学而时习⒉ 学思并重⒊ 博约相济⒋ 下学上达⒌ 学以致用
思考:“学而篇”第一章居于《论语》开篇的意义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朱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觉悟也。 ——《说文解字》
习,数飞也。 ——《说文解字》
朋,比也;朋,类也。——《广雅》
君,尊也。 ——《说文解字》君子是一个贯穿《论语》始终的概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疏通文意,主旨解读,喻知晓明白,具体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课学习目标,“仁”的内涵,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的践行,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仁”的根本,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仁”的归依,“仁”的体系,我欲仁斯仁至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课学习目标,情境任务,儒家的“诗教”传统,孔门弟子学习内容,学《诗》的功用,理解“兴观群怨”,理解“事父事君”,学诗以致用,学诗以达仁,“君子”的人格内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