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0热力环流和风
展开专练10 热力环流和风
[2022·呼伦贝尔月考]单位容积内,空气分子数目越多,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高。下图为北半球某时间某地区空气分子数量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不同位置之间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2.若图中甲地位于海岸,乙地位于海面,则( )
A.图示时间为白天
B.图示时间吹陆风
C.乙地的气温较甲地高
D.乙地的气压较甲地低
3.甲、乙两地的空气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后,最终可能形成(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022·河南测试]湖效应降水是指在一定大气条件下,湖泊在其上空或下风侧激发或加强降水的特殊天气过程。在湖陆温差影响下,激发出向湖体中心辐合的湖陆风环流,并在有利环境条件中触发对流,形成激发型湖效应降水;湖体还会影响穿越其上空的天气系统,加强湖体上空或下风侧的降水(云),形成加强型湖效应降水。下图示意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的多年平均月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鄱阳湖湖效应降水多发时段是( )
A.0:00~8:00 B.9:00~12:00
C.12:00~15:00 D.4:00~21:00
5.11月~次年2月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盛行冬季风 B.水域面积小
C.湖面结冰 D.地表植被少
6.导致7~8月鄱阳湖激发型和加强型湖效应降水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夏季风强劲
C.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台风频率高
专练10 热力环流和风
1.C 乙地空气密度较甲地大,气压较甲地高,空气由乙地流向甲地,因此该热力环流中空气流动方向是乙→甲→丁→丙→乙,C项正确。
2.A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乙地气压较甲地气压高,乙地气温较甲地低,应为白天,A项正确。
3.D 乙地空气向甲地流动,吹东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南风,D项正确。
4.A 本题考查湖陆风。根据材料“在湖陆温差影响下,激发出向湖体中心辐合的湖陆风环流,并在有利环境条件中触发对流,形成激发型湖效应降水”可知,湖效应降水的湖陆风环流是陆风在湖泊区域的辐合上升,即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温度时,陆地形成冷高压,风吹向湖泊,湖泊水温相对高,形成上升气流。此时段应是夜间,由于湖陆的热力性质差异,湖泊降温慢,陆地降温快,湖泊温度高于陆地。A正确,B、C、D错误。
5.B 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11月~次年2月鄱阳湖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河湖水量少,此时长江水位低于湖泊水位,鄱阳湖大量补给长江,造成鄱阳湖水位急剧下降,水域面积减小,因此湖效应降水频率很低,B正确。盛行冬季风不是直接原因,A错误。鄱阳湖冬季湖面不结冰,C错误。湖滩区夏季被湖水淹没,水域面积大,植被少;冬季湖滩区草类植被生长,地表植被没有减少,湖滩区形成草甸区,D错误。
6.C 本题考查湖陆风和影响降水的因素。7~8月鄱阳湖激发型湖效应降水多于加强型湖效应降水,主要原因是7~8月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朗干燥的天气,湖泊与陆地的局地热力环流强,利于激发型湖效应降水发生,而此时在高压控制下,夏季风较弱,加强型湖效应降水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C正确;大气环流和局地环流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不大,A错误;鄱阳湖在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小,D错误。
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4气压带和风带: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4气压带和风带,共3页。
统考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2季风环流: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2季风环流,共3页。
统考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1全球性大气环流: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11全球性大气环流,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