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地理第二部分微专题阶段练专练77地球上的大气
展开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此时天气最可能是( )
A.晴朗、无风 B.阴雨、无风
C.晴朗、大风 D.阴雨、大风
2.下列四图最可能正确表示此时图示区域气温垂直变化状况的是( )
3.图示大气现象( )
A.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B.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C.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
[2022·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
4.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5.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6.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2022·枣庄月考]下图为赣南山地某测风塔所在风场50 m高度逐月风速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决定赣南山区8、9月风速特点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8.该区域各季节风速均较大,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季,有强对流天气
B.夏季,常受台风影响
C.秋季,树叶凋零,阻力小
D.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多
[2022·皖南联考]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面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N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时期( )
A.上海受副高控制,干燥少雨
B.成都受低压槽控制,阴雨连绵
C.青岛受风暴潮影响,风急浪高
D.新潟受偏北风影响,降水较多
10.图中N省大气要素变化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
A.由北向南气温下降
B.由北向南气压下降
C.由北向南风速先减小后增大
D.由北向南云量增多
二、综合题
11.[2022·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专练77 地球上的大气
1.A 本题考查天气状况的判断。图片中炊烟明亮,说明阳光充足。炊烟竖直升起,说明无风。此时天气最可能是晴朗、无风,A正确;阴雨天能见度不高,炊烟应是灰暗的,大风时炊烟是倾斜的,B、C、D错误。
2.C 本题考查逆温现象。由图可知,烟柱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而是转为水平方向向四周扩散,说明这一高度出现了逆温现象,即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大气下部冷上部热,对流运动减弱,烟柱难以上升,故选C。
3.B 本题考查大气状况的成因和影响。图示大气现象是一种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正确;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空气应对流旺盛,与图相悖,A错误;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炊烟不能上升,会积聚在近地面,C错误;静风环境下,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D错误。
4.C 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偏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C正确;1时、7时、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A、B、D错误。故选C。
5.D 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根据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对图进行分析,夜间到清晨陆地气温低,应该为高压,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下午气温较高时,近地面风从东南方向吹来,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水体气温低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水体吹向陆地即从东南方向吹向陆地。综上所述,故推断陆地总体在水体的西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B 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大,由图可知在高空500m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D 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8月雨带位于华北、东北地区,9月雨带退到长江以南,所以8、9月赣南山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平运动风速较小,决定风速特点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D项正确。
8.D 该区域各季节风速均较大,主要原因是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多,风速较大,D项正确;春季,气温较低,有气旋活动,没有强对流天气,A项错误;夏季,常受东南季风影响,风力强,台风不会经常发生,B项错误;赣南山区为常绿林,秋季树叶常绿,C项错误。
9.D 上海夏季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此时为秋末冬初,上海不受副高控制,A项错误;成都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B项错误;青岛此时盛行西北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不会受到风暴潮的影响,C项错误;新潟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风从日本海带来丰沛水汽,降水较多,D项正确。
10.B N省北部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南部受暖气团影响,气温高气压低,A项错误,B项正确;N省北部等压线密集,南部等压线稀疏,由北向南风速降低,C项错误;N省北部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多在锋后,北部阴雨天气多,云量多,南部以晴天为主,云量少,由北向南云量减少,D项错误。
11.答案:(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为偏西风,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
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以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为情境,涉及了沙尘暴形成条件、有关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第(1)题,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挟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第(3)题,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气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第(4)题,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扰正常人类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地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统考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微专题阶段练专练77地球上的大气: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微专题阶段练专练77地球上的大气,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版高考地理第二部分微专题阶段练专练81滚动训练一: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地理第二部分微专题阶段练专练81滚动训练一,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版高考地理第二部分微专题阶段练专练76常见的天气系统: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地理第二部分微专题阶段练专练76常见的天气系统,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