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天镇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天镇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一、单项选择(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微粒.其中2.5μm相当于( )A.2.5×10﹣3mm B.2.5×10﹣6km C.2.5×10﹣1nm D.2.5×10﹣9m2. 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不能听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这是因为( )A.人耳有故障B.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响度不够大C.翅膀振动不产生声波D.翅膀振动的频率比较小3. 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青草上的露珠 B.冰凌上滴下来的水珠C.山间的薄雾 D.壶嘴上方冒出的“白气”4. 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沸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但能够达到沸点 D.不会沸腾,温度低于沸点5.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6. 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7. 下列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日食和月食 B.影子的形成C.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D.小孔成像8.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9. 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10.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城区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利用它的方向性好的特点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11. 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12. 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丙与丁 D.甲与丙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21分)13. 把下列各事例或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横线上.(1)雪的形成: .(2)雾的形成: .(3)铜块受热变成铜水: .(4)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 .(5)冬天进屋后眼镜上出现“白雾”,一会儿不见了 .14. 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在额头贴上(如图)所示的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请问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此过程需要 热(填“吸/放”).15. 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0℃,把 温度规定为100℃.体温计的量程是 ,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 左右.16.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MN为法线,由图可知: 是入射角, 是折射角,光在折射时光路是 的.17. 如图甲所示,小汽车靠超声波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 ;如图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 的标志.18. 苍蝇每分钟振动翅膀24000 次,山蜂每小时振动翅膀720000次,蜜蜂在空中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440次.那么,它们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三.画图题(总计10分)19.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平面镜MN前有一直立人体AB,人眼可通过平面镜观测到自己的像.试结合平面镜成像待点和光的反射原理推证:平面镜所需最小长度为人体长度的一半时,人眼即可观看到全身像.(设人眼在A点,不考虑成像宽度)四.探究题(共3题,总计25分)20. 如图所示,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1)在玻璃罩内放一个能正在发声音乐闹铃,此时我们 听到音乐(填“能”或“不能”).(2)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音乐声将会 .(3)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 听到声音(填“能”或“不能”),但有时还是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4)该实验表明声音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21.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和小红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他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在空罐的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甲图中点燃的蜡烛距小孔20cm,它成像距小孔15cm,则半透明膜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2)由甲、乙靓图可知实验时在研究小孔成像与 的关系;(3)分析比较 和 两图,可以得出小孔成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4)小明和小红明白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如图所示)就是 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像.22. 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数据,小明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t/min0123456789101112T/℃909192939495969798 98 989898(1)将表中空缺补全,填写依据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由此可知当时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的“大于”“等于”或“小于”).(3)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 .(填一种即可)五.计算题(共2题,总计20分)23. 一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s1=40m后,司机刚好听到笛声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1)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2)汽车行驶40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3)求汽车行驶的速度?24.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A 2. D 3. B 4. C 5. B 6. D 7. C 8. A 9. A 10. B 11. A 12. D二. 填空题13. (1)凝华;(2)液化;(3)熔化;(4)升华;(5)汽化.14. 升华;吸15. 冰水混合物;沸水;35~42℃;37℃.16. ∠2;∠4;可逆17. 定位;鸣笛18. 蜜蜂;山蜂三. 画图题19. 解:如图所示,A、B分别表示人的头顶和脚的位置,MN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A′B′为AB的像;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可知,因为AC=CA′,所以AC=AA′,由图可知CD为△AA′B′的中位线,所以CD=A′B′=AB,CD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为人的身高,所以镜的长度应为人身高的一半.四.探究题 20. (1)能;(2)减弱;(3)不能;玻璃罩内没有完全抽成真空;(4)介质;真空.21. (1)C;(2)孔的形状;(3)甲;丙;(4)太阳.22. (1)98;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98;小于;(3)减少水的质量.五.计算题 23. 解:(1)声音传播的距离:s2=2s﹣s1=2×700m﹣40m=1360m,(2)由v=可得,声音传播时间即为汽车行驶40m所用的时间t===4s;(3)由v=可得,汽车行驶的速度v声音===10m/s.答:(1)声音传播的距离是1360m;(2)汽车行驶40m所用的时间是4s;(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0m/s.24.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2)v′=144km/h=40m/s,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25s=1000m,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兴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古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祁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