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 练习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docx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第2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二中2022-2023学年度第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道,唐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他在《美学四讲》中将“审美”划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文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国气象。“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这些黄金时代的诗歌中,今日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中华文明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大唐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的“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来到南京出任溧水县尉,写下一卷《中山復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中国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东亚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摆在我们面前的五言七言、骈四俪六的古典诗文,好比一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无数的战乱与尘埃,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譬如,如今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放学与假日,围绕着沉重的课业,老师和学生之间不知道有多少明争暗斗、进退两难。从诗中我们发现,唐代的孩子们也有着相同的遭遇:“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似乎唐代也有着假期补课的陋习呢!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划“斯文万古存”的蓬勃生命。百代之下,其情一也。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瓢屡空,却诗酒作伴,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4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抗战时期的西南后方,无数文人政客、贩夫走卒,吟诵着岳飞、辛弃疾、陆游的豪迈诗篇。在艰难时世中维持着不屈的抗争意志,泛黄的诗篇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在这些古典诗文的韵律中,我们能找到情感与理性、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摘编自《21世纪的我们,究竟为什么读古诗?》)材料二: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音声之,对应感性的能力;第二是意境之美,对应审美的观念;第三是品格之美,对应道德的境界。读诗读到最后是读人,会引发读者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的我们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目的不仅仅是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涵养身心,敦品励行。今天的我们依然在诵读流传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圣先贤的生命情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这才是中国古典诗词代有承传的重要意义。比如“诗圣”杜甫《缚鸡行》写了日常琐事对心灵的影响,“鸡虫得失无了时”的困扰,诗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但诗的结句给出智慧之钥——“注目寒江倚山阁”。“寒江”是远,“山阁”是高,这句是说,应当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注到宏大高远的目标上,把才华和生命投入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古典诗词不仅深深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也和当代生活紧密相连。传统节日来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农历新年伊始,我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十五月圆,我们在心中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久别重逢时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离别时深情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面对困难,我们用“千磨万击还坚劲”“梅花香自苦寒来”自我激励,也期许自己磨炼出“出门一笑大江横”的气魄胸襟。千百年后的我们诵读古典诗词,还会被古人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在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的过程中,诗词中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是诗词传播与传承的重心所在。在当代传播中,应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合理阐发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当下生活使之深入人心,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这是诗词文化传承创新的根基所在。 (摘编自张静《中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承:以诗情滋养心灵》)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短视频和电影电视等新媒体以短暂的视听刺激给人带来新鲜感,但在审美层次上与积淀千年的古典诗文难以相提并论。B. 在唐朝就有国外留学生考中科举,出任大唐官职,并写下诗文,由此证明,在古诗中,能感受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大国气象。C. 无论是古代的诗人还是抗战时期的人们,都在对古代诗篇的阅读中汲取到了对抗艰难时世的不屈的抗争意志,铸就了民族精神。D. 材料二中,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的三个层次,与材料一中,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将“审美”划分的三个层次,一一对应。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传承中国古典诗词,不是为了熟读成诵,而是为了涵养身心,敦品励行,引发读者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B. 诵读古诗词,体会圣贤的诗心,以提升自己的修为,实现与圣贤的生命情感碰撞,是古典诗词代代相传的重要意义。C. 古典诗词历经传承,不仅己深深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且在当代生活的诸多场景中,依然有其鲜活的生命力。D. 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创造性地阐发古典诗词,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是诗词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3. 材料二的第四段缺少相应的论据证明观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此段论据的一项是(   3分)A.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B.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C.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D.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4.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实例分析说明。4分) 5.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为什么要诵读古诗?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孩儿面梁晓声那天晚上,我在友人家做客。友人乃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其父生前也是一位极有分量的书法家。正聊着,忽闻敲门声,声称要找“汪铭老先生”,归还一样东西。友人妻开了门,让进一位20多岁的青年。看其衣着气质,山里人无疑。友人问青年从何处来?答曰从大兴安岭林区来。问归还什么?青年犹豫不语。于是友人将青年引入另一房间,指墙上其父遗像说:“我是你要找的人的儿子。而且他只我这么一个儿子。”青年沉吟半晌,默默从肩上取下布袋,放于桌上。又默默从袋中取出布包,一层、两层、三层,展开三层包裹,现出一块砚来,光润莹洁,精湛浑朴。好一块古色古香的文房之宝!友人不禁“呀”了一声,急问:“此砚是怎么落在你手中的?”青年说:“为了归还,十几年间我专程到北京四五次,寻找它的主人寻找得好苦!今总算寻找到了,我也从此了却一桩心事……不过我现在好渴……”友人立即吩咐其妻:“快沏茶来!”赶紧让于沙发,待为嘉宾。青年饮了几口,讲出下面一段事:22年前,大兴安岭某农场的一个伐木队里,来了一个人,一个神色沉郁、50多岁的劳改分子。当天,伐木队长向自己手下的30多名伐木工人打招呼:“我看此人,衣物很少,书却挺多,不卑不亢,满脸正气,这年月,蒙受不白之冤的好人不少。咱们谁也不许为难他。”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证明伐木队长的判断不错。一头熊,闯入伐木人家属住的房子。炕上正睡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归还古砚的青年。熊,就卧在孩子身旁,将嘴巴伏在两只前掌上打盹……几个小伙子,攥着利斧,要闯入屋里;有人从窗口偷偷伸进去猎枪……他们被那接受改造的人一一拦住了。他说:“熊在这种时候,一般不伤人。最稳妥的办法,是有人进屋里去,将孩子抱出来……”他以他所主张的方式救出了那个孩子……他在伐木工们的心目中成了传奇人物。伐木队长公然和他交上了朋友,毫无避讳地和他称兄道弟,还经常请他到家里去喝酒……一天,他伐木时,碰上了“吊死鬼”——一棵已经伐断的树,被另一棵树半空“扯”住。他碰上了两棵断树被同一棵树半空“扯”住的险情。他打准了第三棵的倒势,开动了电锯。森林里突然刮起一股风。那风起得好疾,好猛。他刚听一声大喊:“闪开!”一抬头看时,两棵断树被刮得脱了依持,凌空向他压顶砸下来。他还没来得及做出迅速的反应,就被人推出一丈多远,跌倒在雪窝里……参天大树轰然倒下,压着的是伐木队长……半月后,他离开了大森林。谁也不晓得他将被弄到哪里去,等待他的是凶是吉。他没有忘记向伐木队长的妻子告别。他对她说:“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很艰难。我处于这般田地,无法报答你丈夫的救命之恩。也无力周济你们母子。只有这块古砚,是传家之宝,姑且收下吧。有机会变卖掉。可维持三年五载的衣食。”他双手捧砚,挚诚相赠。她感激涕零,却坚拒不受。最后,他叹息一声,说:“就算我将它寄托于你们吧。若是哪一天,我的处境略有转变,就让孩子带这块砚去找我。我会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友人及其妻听至这里,不禁四目涕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里都活动着些微妙的想法。友人嗫嚅地说:“可是,可是我父亲……我刚才告诉过你的,他已经去世了……”青年说:“我母亲也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再三叮嘱我——将来一定要寻找到这块砚的主人。当年讲好是寄托于我们的,我们就一定要守信用,一定要物归原主。我千里迢迢又来到北京,只是为了归还这块砚。除此没有别的目的。”友人夫妇,顿时肃然。青年又说:“允许我再看一眼老先生么?”友人愧曰:“当然当然。”于是青年第二次至遗像前,三鞠躬后,拱手作别。友人问:“你可知此砚现在值多少钱?”青年回答:“3年前曾有人出两万元高价求买。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是信托之物,不欲换钱。”友人感慨地说:“这是一块安徽歙县出品的古砚。曾是宫廷之物,归于我家祖上,已传七八代之久。抚之如柔肤,叩之似金声。素享“孩儿面”之美誉。苏东坡曾赞“孩儿面”——‘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可不是区区两万元就能买卖之物啊!”遂向其妻暗使眼色,其妻领悟,转身取一信相赠,言内有五千元,聊谢归还诚意……青年坚拒不受。友人说:“请稍候。我为你写一条幅,可愿收下?”青年微笑,说这是很高兴收下的。于是友人铺展纸幅,便用那“孩儿面”细细研墨。研罢,悬笔在手,似一时不知该写什么,侧目求援视我……我沉吟有顷,想出四句话:世人皆图币,君子古心来,孩儿面依旧,朴拙放异彩!友人随声落笔,果然龙飞蛇舞,墨迹不凡!我望着那青年,心中暗思——好一段古砚情!好一块“孩儿面”!好一位品性古朴未染的青年!6. 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结尾青年拒收五千元,友人只好展纸挥毫,题字相赠,因为自己是中年书法家,墨迹很是值钱。B. 当听到父亲要将青年当成亲生儿子一样时,友人与妻对视,嗫嚅而言,害怕青年此来会成为自己的负担。C. 汪铭老先生当年冒险从熊口下抱出孩子,足见他的大智大勇。后来伐树遇到危险,伐木队长为了救他牺牲了性命,这使得队长妻儿以后的生活很艰难。D.青年来京归还古砚,将古砚包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藏布袋里,足见青年的小心谨慎和对古砚的无比珍视。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孩儿面”是小说的线索,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集中、紧凑地展开,也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古砚情,有利于主题的表达。B. 小说运用语言、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使作品呈现出准确华丽的语言风格。C. 小说结尾友人的展纸挥毫,题字相赠,“我”的心中暗思,都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具有余韵悠长的效果。D. 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8. 小说中林区青年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小说主要写青年来京归还古砚,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青年讲述一段往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B. 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C. 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D. 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孤,指幼年死去父亲,也是封建时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文中指的是魏征幼年丧父。B. 檄,指檄文,古代官府用来晓谕、声讨、征召等的公文。如:传檄,传布檄文。C. 擢,往往指提升官职。擢第,科举考试得中。擢秀,草木茂盛地生长,比喻人才出众。D. 尚书省,是一种官僚机构,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并一直延续至清。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B. 魏征给李勣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C. 唐太宗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早听从他的意见。D. 魏征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他身居高位,住宅连正室都没有。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2)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14. 请简要概括魏征的人物形象。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这首诗前半部分是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统一全国勋业的歌颂,后半部分则为寄托兴亡的感慨。既有丰富情感,也有独到见解。B. 首联回顾往事,写赵宋的王者之师在挥戈南下、进军金陵的时候,没有经过什么艰苦战斗就降服了敌国,好似摧枯拉朽。C. 颔联写作为帝王仪仗的军旗不再飘扬,同时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表明敌国君主“紫气”不在,大势已去。D. 颈联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都是从今昔对比角度发出的无限感慨。16. 本诗尾联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表达有何不同?6分 )名篇名句默写(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孔子认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小相,那么就没有人能做大相了。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以史为鉴,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3)《六国论》中,苏洵对赵国开始的战略是很赞赏的,最初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战绩是“____________”,但非常可惜的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网红书店的井喷式发展引起舆论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业界的广泛思考。有人认为人气会给书店带来更大收益,书店走网红路线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卖书是书店的主业态,阅读文化传播最终还需要主业态支撑;还有人认为(       ),一方面通过网络宣传吸引更多的读者,另一方面也要提供有内容价值的服务。近两年,“书店+咖啡”“书店+文创”“书店+住宿”等模式_____________。书店逐渐从单一的纸质图书购买地,变成一个集书籍、文化用品展卖、休闲茶歇、亲子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书店赋予更多的社会属性,本质上是书店变网红。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面对纸质出版行业的_____________、网络阅读习惯日渐养成,传统书店的产业转型已是_____________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无可非议        层出不穷        落寞        势在必行B.无可厚非        屡见不鲜        落寞        大势所趋C.无可厚非        层出不穷        失落        大势所趋D.无可非议        屡见不鲜        失落        势在必行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B. 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C. 要在商业与公益之间把握一个平衡的临界点D. 要在公益与商业之间控制一个平衡的临界点20. 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书店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B. 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赋予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C. 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本质上是书店变网红,书店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D. 书店变网红,本质上是通过人际关系的网络营销,赋予书店更多的社交属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6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简要概括“抗战美术”三个时期的特点。自1931年起,以反映与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均为“抗战美术”。“抗战美术”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193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的大批艺术家自觉地把自己的画笔当成枪炮,记录了全民族奋起抗争的人民形象,作品以小幅木刻画为主,包括当时后方报刊上发表的木刻画、漫画及连环画。第二阶段从1949年至2009年,这段时期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艺术家创作“革命美术”,成为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阶段从2009年至2015年,这一时期由国家叙事大型展览主导的抗战艺术创作,成为抗战美术的当代诠释与重要组成,进一步丰富了“抗战美术”的题材与内涵。 ①第一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个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题。5分长期以来,人们对月球是怎么来的,提出了很多假说,如俘获说、分裂说、大碰撞说等,目前最可靠的,能提供科学证据的学说是同源说。科学家在对阿波罗登月收集到的岩石进行研究后发现,氧的同位素在地球和月球的岩石中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月球的岩石大致有两类,我们目视到的比较亮、颜色发白的地方主要由斜长岩构成,另一类比较暗的地方就是月海中的玄武岩。美国和苏联采集的样品,主要偏向于覆盖月海中的玄武岩和斜长岩,年龄距今30多亿年,比较老。嫦娥五号采集到的吕姆克火山口旁的岩石,可能年龄较新,是距今 13 亿年的样品。通过未来的研究,对于地月同位素上的一致性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进而挑战地月同源说。22.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20个字。(5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每到父亲节、母亲节这天,微信朋友圈满屏都是各种对父母的祝福,或者是晒自己父母的照片。对此,网友们评价不一:有人为这浓浓的亲情点赞;有人说各种晒只是为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多父母并不玩微信;还有人说有发朋友圈的工夫,不如回家为爸爸妈妈捶捶背洗洗脚来得实在……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课内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