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第1课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第1课时课件,共2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七夕节: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王母娘娘察觉此事,便派天兵天将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脉脉不得语。 读准多音字 脉脉不得语。“传”有两个读音:chuán和zhuàn,“日暮汉宫传蜡烛”中读chuán“脉”有两个读音:mài和mò,“脉脉不得语”中脉表示人的神情,含情,所以要读成“mò”。 读准易错字 脉脉不得语。纤纤(xiān) 树栖(qī)札札弄机杼 (zhá) 泣涕零如雨(qì tì)盈盈一水间 (jiàn) 读通诗句,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读通诗句,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读通诗句,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非一时一人所为,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自学古诗的方法1.我们可以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2.查阅资料,包括诗人的生平、背景来理解古诗的情感。3.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读,感悟诗情。自学提示(1)借助注释、查阅资料说说古诗的意思,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2)读诗悟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3) 说一说:《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 韩翃: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点明暮春季节皇宫里的风光 这两句诗写春天京都长安城的寒食节景色。暮色临近,京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神笔。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皇帝赐予的荣耀 本来寒食节禁火,可是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诗人对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赐火用一“传”字,不但描绘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森严。2.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四句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3.读诗悟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而且,王侯贵族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眷顾,也点灯燃蜡。说不定,这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他们照样烹煮煎炸、花天酒地呢。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之意。这是诗人对腐败的政治现象作出委婉的讽刺。 说一说:《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课后选做题)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体会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并试着背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