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议论文)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530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议论文)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530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议论文)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530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0-2022新疆近三年小升初语文卷真题汇编(分题型+分层)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议论文)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议论文),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段阅读(共4小题)
1.(2022•塔城地区)
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资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试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一系列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节目也引发了全民的关注,大家在议论节目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节目背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材料二】节日与文化历来密不可分。随着物质文化的日益丰富,国人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顺理成章地成为节日的重要角色。而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犹如一条来自远古,经过现在,流向未来的河。由此看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持久与强劲的动力。
【材料三】部分文化节目的图标。
1、材料一、材料二都讲到了 ,认为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文化品格。
2、分析材料三的两个图标,写出它们的共同点。(不少于两点)
3、下列对材料三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体部分是一个圆形图案,由汉字的基本笔画构成。
②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圆同时也象征着无限,象征着包容、和谐、圆满。
A.①B.②C.①②D.都不对
4、假如《中国成语大会》给你发来了邀请函希望你去参加节目,结合学习和生活,说一说你要在节目中取得好成绩,该养成哪些好习惯?(至少写出两条)
2.(2022•塔城地区)
应对火灾
材料一 我国火警电话号码为“119”。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19”是汉语“要要救”的谐音。1992年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消防宣传日。
材料二 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可以用于扑灭初期的火灾控制火势。不同种类的灭火器用于扑灭不同物质的火情。
材料三 发生火情,要及时拨打“119”报警。报警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牢记火警电话﹣﹣“119”
②向接警中心准确报出失火地址、着火物、火势大小及着火的范围
③将自己的姓名、电话或手机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④报警后,立即派人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及时扑救。
⑤如果火情发生新的变化,要立即告知公安消防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力量进行部署。
注意: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更不能假报火警。
材料四 遇到火灾,怎样才能安全逃离呢?学会逃生自救技能,关键刻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逃离危险,保全生命。火场逃生自救72字口诀,你看懂了吗?
火场逃生自救72字口诀
1.这四份材料围绕着介绍了四方面内容,分别是 、 、 和 。
2.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1)小强一家外出旅游,住进宾馆后首先应该做的是 。
A.打听附近哪里有美食
B.观察“紧急出口”“疏散通道”等标志的位置及方向
C.打开电视机,观看节目
(2)图书馆里一个书架上的图书着火了,小张选择 灭火最合适。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3)下面的标志中, 表示的是安全出口。
3.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位于商场七层的电影院着火了,观众赶紧乘坐电梯下楼。 (判断对错)
(2)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的火情。 (判断对错)
3.(2022•克拉玛依)
中小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
材料一: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普及的通讯工具,以至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手机可以方便与亲人和朋友的沟通,可以练习英语听力,在学习疲惫之时,还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玩一下游戏。但是它也会干扰老师的教学,影响同学的休息,在考试时变成作弊的利器,甚至成了同学间相互攀比炫耀的资本和早恋的催化剂。因此,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
材料二:使用手机的好处。1.方便与家人联系。有一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是为了及时方便地与家人联系。2.方便与他人沟通。手机是维系友情、亲情的纽带之一,是增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尤其是手机中的短信,其沟通的效率高于书信、通话等方式,这也是手机短信更为流行的原因。3.充分与外界沟通。手机功能的多样化,除了用来通话外,还可以接收许多资讯,使得直接经验并不丰富的中小学生可以接收到许多不用亲身经历也能知晓的信息。
(1)材料一中,对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可以让中小学生方便与亲人和朋友的沟通
B.手机可以让中小学生方便练习英语听力,学习疲惫时放松一下自己
C.手机让中小学生学会了考试作弊
D.手机甚至成了中小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炫耀的资本和早恋的催化剂
(2)下列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
B.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逐渐普及,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
C.手机的功能多样化
D.手机是维系友情、亲情的纽带之一,是增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
(3)你赞同中小学生拥有手机吗?为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4)如果妈妈不让你用手机,认为手机就是用来娱乐的,你会怎么劝说妈妈呢?
4.(2021•铁门关市)课内阅读。
子摇摇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 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 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 ,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 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请给划横线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2)请写出老板和老板娘毒打凡卡的动词。
(3)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议论文(共2小题)
5.(2022•喀什地区)阅读。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选自苏教版教材)
(1)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①瞬息万变:
②相辅相成:
(2)选文一开头作者就提出了观点: 。接着,通过 和 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 的结论。
(3)下面哪句话与“能者为师”的意思最接近?请在横线上填写序号。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你还能想到哪些与做学问有关的名言警句?请写出 2 条。
(5)结合短文和生活经验,谈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至少3条)
6.(2021•白碱滩区)课外阅读。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想取得成功,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 啪 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但是,经过一年 两年 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无捷径, 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炉火纯青:
笔耕不辍:
(2)“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 ,“花苞长期孕育”是指 。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给第三段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A.水滴落在石头上,看不出丝毫的痕迹。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6)细读短文,说说短文分别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论述“成”与“功”的关系。
(7)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谈谈你对成功的看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段阅读(共4小题)
1.(2022•塔城地区)
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资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试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一系列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节目也引发了全民的关注,大家在议论节目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节目背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材料二】节日与文化历来密不可分。随着物质文化的日益丰富,国人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顺理成章地成为节日的重要角色。而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犹如一条来自远古,经过现在,流向未来的河。由此看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持久与强劲的动力。
【材料三】部分文化节目的图标。
1、材料一、材料二都讲到了 中华传统文化 ,认为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文化品格。
2、分析材料三的两个图标,写出它们的共同点。(不少于两点)
3、下列对材料三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C
①主体部分是一个圆形图案,由汉字的基本笔画构成。
②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圆同时也象征着无限,象征着包容、和谐、圆满。
A.①B.②C.①②D.都不对
4、假如《中国成语大会》给你发来了邀请函希望你去参加节目,结合学习和生活,说一说你要在节目中取得好成绩,该养成哪些好习惯?(至少写出两条)
【解答】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材料二都讲到了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文化品格。
2、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阅读材料三可知,材料三的两个图标的共同点是:图标中都有文化节目的标题;图标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3、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阅读材料三可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图标》整体是一个圆形图案,圆的内部是常用的偏旁和部首。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圆同时也象征着无限,象征着包容、和谐、圆满。图标中的文字笔画还预示着中国汉字几千年来的造字变化和传承。故①②表述正确。
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①平时多看书,多阅读,多积累成语。②要具备良好的心态。
故答案为:
1、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2、①图标中都有文化节目的标题;②图标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3、C;
4、①平时多看书,多阅读,多积累成语。②要具备良好的心态。
2.(2022•塔城地区)
应对火灾
材料一 我国火警电话号码为“119”。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19”是汉语“要要救”的谐音。1992年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消防宣传日。
材料二 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可以用于扑灭初期的火灾控制火势。不同种类的灭火器用于扑灭不同物质的火情。
材料三 发生火情,要及时拨打“119”报警。报警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牢记火警电话﹣﹣“119”
②向接警中心准确报出失火地址、着火物、火势大小及着火的范围
③将自己的姓名、电话或手机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④报警后,立即派人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及时扑救。
⑤如果火情发生新的变化,要立即告知公安消防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力量进行部署。
注意: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更不能假报火警。
材料四 遇到火灾,怎样才能安全逃离呢?学会逃生自救技能,关键刻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逃离危险,保全生命。火场逃生自救72字口诀,你看懂了吗?
火场逃生自救72字口诀
1.这四份材料围绕着介绍了四方面内容,分别是 火警电话号码 、 灭火器的种类 、 报警时的注意事项 和 火场逃生自救72字口诀 。
2.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1)小强一家外出旅游,住进宾馆后首先应该做的是 B 。
A.打听附近哪里有美食
B.观察“紧急出口”“疏散通道”等标志的位置及方向
C.打开电视机,观看节目
(2)图书馆里一个书架上的图书着火了,小张选择 A 灭火最合适。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3)下面的标志中, B 表示的是安全出口。
3.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位于商场七层的电影院着火了,观众赶紧乘坐电梯下楼。 × (判断对错)
(2)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的火情。 √ (判断对错)
【解答】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可知,这四份材料围绕着介绍了四方面内容,分别是火警电话号码、灭火器的种类、报警时的注意事项和火场逃生自救72字口诀。
2.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1)小强一家外出旅游,住进宾馆后首先应该做的是观察“紧急出口”“疏散通道”等标志的位置及方向。(2)图书馆里一个书架上的图书着火了,小张选择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最合适。(3)阅读材料可知,B项表示的是安全出口。
3.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1)位于商场七层的电影院着火了,观众不应该乘坐电梯下楼。故表述错误。(2)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的火情。故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1.火警电话号码 灭火器的种类 报警时的注意事项 火场逃生自救72字口诀;
2.(1)B;(2)A;
3.(1)×(2)√。
3.(2022•克拉玛依)
中小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
材料一: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普及的通讯工具,以至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手机可以方便与亲人和朋友的沟通,可以练习英语听力,在学习疲惫之时,还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玩一下游戏。但是它也会干扰老师的教学,影响同学的休息,在考试时变成作弊的利器,甚至成了同学间相互攀比炫耀的资本和早恋的催化剂。因此,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
材料二:使用手机的好处。1.方便与家人联系。有一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是为了及时方便地与家人联系。2.方便与他人沟通。手机是维系友情、亲情的纽带之一,是增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尤其是手机中的短信,其沟通的效率高于书信、通话等方式,这也是手机短信更为流行的原因。3.充分与外界沟通。手机功能的多样化,除了用来通话外,还可以接收许多资讯,使得直接经验并不丰富的中小学生可以接收到许多不用亲身经历也能知晓的信息。
(1)材料一中,对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手机可以让中小学生方便与亲人和朋友的沟通
B.手机可以让中小学生方便练习英语听力,学习疲惫时放松一下自己
C.手机让中小学生学会了考试作弊
D.手机甚至成了中小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炫耀的资本和早恋的催化剂
(2)下列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众说纷纭
B.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逐渐普及,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
C.手机的功能多样化
D.手机是维系友情、亲情的纽带之一,是增加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工具
(3)你赞同中小学生拥有手机吗?为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我不赞同中小学生拥有手机。①中小学生自制能力薄弱,用手机来娱乐的可能性比用手机来学习的可能性大。②中小学生身体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看手机对眼晴不好,容易诱发近视。
(4)如果妈妈不让你用手机,认为手机就是用来娱乐的,你会怎么劝说妈妈呢? 妈妈,我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现在许多作业都要借助手机才能完成,比如听英语听力、查询资料等。我保证我会合理利用手机,不用手机玩游戏,您就让我用手机吧。
【解答】(1)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手机可以方便与亲人和朋友的沟通,可以练习英语听力,在学习疲惫之时,还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可知,A、B、D表述正确。阅读句子“但是它也会干扰老师的教学,影响同学的休息,在考试时变成作弊的利器”可知,C表述错误。
(2)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阅读材料可知,A、C、D表述正确。阅读句子“手机已成为普及的通讯工具,以至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可知,B表述错误。
(3)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我不赞同中小学生拥有手机。①中小学生自制能力薄弱,用手机来娱乐的可能性比用手机来学习的可能性大。②中小学生身体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看手机对眼晴不好,容易诱发近视。
(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妈妈,我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现在许多作业都要借助手机才能完成,比如听英语听力、查询资料等。我保证我会合理利用手机,不用手机玩游戏,您就让我用手机吧。
故答案为:
(1)C;
(2)B;
(3)我不赞同中小学生拥有手机。①中小学生自制能力薄弱,用手机来娱乐的可能性比用手机来学习的可能性大。②中小学生身体还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看手机对眼晴不好,容易诱发近视。
(4)妈妈,我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现在许多作业都要借助手机才能完成,比如听英语听力、查询资料等。我保证我会合理利用手机,不用手机玩游戏,您就让我用手机吧。
4.(2021•铁门关市)课内阅读。
子摇摇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 zǎi 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 chuō 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 zhōu ,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 dǎ 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请给划横线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
(2)请写出老板和老板娘毒打凡卡的动词。
揪 拖 揍 捞 戳
(3)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悲惨的。
【解答】(1)考查了字音。“小崽子”的“崽”读音是“zǎi”,多指小孩子。“直戳”的“戳”读音是“chuō”,动词,有触穿的意思。“稀粥”的“粥”读音是“zhōu”,指稀饭。“祷告”的“祷”读音是“dǎ”,求神保佑意思。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是描写老板毒打凡卡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揪、拖、揍。“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这是老板娘毒打凡卡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捞、戳。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本段首先描写了凡卡所遭受的老板和老板娘的毒打,然后描写了伙计们对他的捉弄,再就是从吃的方面看出凡卡的食物很简单,甚至有时还没有吃的等。从中可看出凡卡过着悲惨的生活。
故答案为:
(1)zǎi chuō zhōu dǎ;
(2)揪 拖 揍 捞 戳;
(3)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悲惨的。
议论文(共2小题)
5.(2022•喀什地区)阅读。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以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选自苏教版教材)
(1)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①瞬息万变: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②相辅相成: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2)选文一开头作者就提出了观点: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接着,通过 哥白尼 和 沈括 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的结论。
(3)下面哪句话与“能者为师”的意思最接近?请在横线上填写序号。 B
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你还能想到哪些与做学问有关的名言警句?请写出 2 条。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结合短文和生活经验,谈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至少3条)
①学与问结合,平时要主动学习,遇到不会的要主动向他人请教。②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知识。③实践出真知。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深入实践,探索原因。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①“瞬”的意思是一眨眼;“息”的意思是呼吸。因此,“瞬息万变”的意思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②“辅”的意思是辅助。因此,“相辅相成”的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开篇提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观点,接着举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结论。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是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道理。故选B。
(4)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积累。与做学问有关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写出两句即可。
(5)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开放式试题,答案不唯一,正确即可。因题干要求结合短文和生活经验,短文主要写的是学与问的关系,因此至少要有一条写到本文中的内容。
故答案为:
(1)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②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2)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哥白尼 沈括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3)B;
(4)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①学与问结合,平时要主动学习,遇到不会的要主动向他人请教。②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知识。③实践出真知。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深入实践,探索原因。
6.(2021•白碱滩区)课外阅读。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 如果 想取得成功, 就 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 “ 啪 ” 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但是,经过一年 , 两年 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既 无捷径, 也 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炉火纯青: 指王羲之在书法的研究上达到了顶峰。
笔耕不辍: 指李时珍一直不间断地写药学巨著。
(2)“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 成功 ,“花苞长期孕育”是指 为获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给第三段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C
A.水滴落在石头上,看不出丝毫的痕迹。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6)细读短文,说说短文分别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论述“成”与“功”的关系。
(7)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谈谈你对成功的看法。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知道:
“炉火纯青”指王羲之在书法的研究上达到了顶峰。
“笔耕不辍”指李时珍一直不间断地写药学巨著。
(2)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作者所列举的成功人士的例子,可知“鲜花的盛开”是最终的结果,即成功,“花苞长期孕育”是为获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3)考查了关联词语。第一处前后分句是假设关系,第二处是并列关系。故依次可填“如果、就、既、也”。
(4)本题考查的是给句子加标点的能力。做题是一定要认真,平时多注重积累。
(5)考查了词语解释,根据平时的积累结合第三自然段选出正确答案。故选C。
(6)考查了短文内容概括能力,细读短文可知,第二自然段讲的是王羲之练书法,第三自然段讲的是水滴石穿、第四自然段讲的是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第五自然段讲的是司马迁写《史记》。
(7)考查了短文主旨和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主要说了没有经过一番努力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奋发图强才会获得成功,并生动的用几个事例证明了。例如我们平时努力学习,期末取得了好成绩,这就是成功。
故答案为:
(1)指王羲之在书法的研究上达到了顶峰。
指李时珍一直不间断地写药学巨著。
(2)成功 为获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
(3)如果 就 既 也;
(4)“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但是,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5)C;
(6)列举了王羲之练书法、水滴石穿、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司马迁写《史记》四个例子论述“成”与“功”的关系。
(7)成功就是经过艰辛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成果。例如我们平时努力学习,期末取得了好成绩,这就是成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7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语段阅读,现代文阅读,品读语段,运用语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的排放,熬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语段阅读&记叙文&小说,共3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现代文阅读(语段阅读、散文、童话、议论文),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