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阜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

    安徽省阜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第1页
    安徽省阜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第2页
    安徽省阜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阜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共14页。
    (2021•太和县)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我们是为人们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这段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 。
    (2)把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3)你对选段中司马迁的话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下来。
    (2022•太和县)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黑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 藉) 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很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雅 稚) 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摘自《十六年前的回忆》
    (1)用“√”选出文段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在“埋头”一词中“埋”读 ,它还有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词为 。
    (3)读文段中画“”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记叙文(共4小题)
    (2020•阜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大厨赫师傅
    ①年过花甲的赫师傅掌灶这么多年,还没碰到过让客人挑眼的事。
    ②那天,餐厅里客人出奇的多。几个大厨围着灶台,熬炖焖溜,煎炒烹炸,忙得不可开交。
    ③“芙蓉鸡片一盘!“服务员冲着后厨大声招呼。赫师傅手头正忙,就扭头朝徒弟说:“志昆,芙蓉鸡片你来,注意火候,马虎不得!”崔志昆应道:“放心吧,手到擒来!”
    ④只一会儿,就听餐厅里一位食客高声嚷嚷起来:“这芙蓉鸡片味儿不对!”赫师傅脸色一沉,三步并作两步从后厨走出来,瞥了那菜一眼,冲服务员努嘴:“还愣着干什么?把菜端回去,重做!”服务员赶紧跟客人道了声“对不起”,把菜端回了厨房。
    ⑤赫师傅觉得脸有点儿发烧,他克制着自己,走到客人跟前,勉强挤出几个笑纹。“对不住,对不住,我给您重做,回头菜端上来,您再品品。”说着,他快步走回后厨。
    ⑥走进厨房,他指着那盘菜,眼里冒着火,厉声冲着徒弟吼了一嗓子:“你是怎么炒的!火候对吗!”“那人也太挑剔了……”“胡说!火候不对怨不得人家!”师傅的脸涨得通红,“说了多少遍,什么时候勾芡,什么时候起锅,你都当耳边风了!”崔志鹏没想到师父会发这么大的火儿,大气儿也不敢出。
    ⑦说着,赫师傅精心挑选出鸡里脊,熟练地剔去筋膜,又用刀背砸成泥茸。厨房里闷得让人难受。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汗水顺着赫师傅的脸颊往下淌。
    ⑧看者师父那股子认真劲儿,再看看他手底下的活计,崔志鹏脸上渐渐没了怨气。他赶紧帮着师父打下手,学着师父的样子,小心地磕开鸡蛋,小心地撇出蛋清,感觉蛋清好像有了从未见过的美丽的光泽,师傅歪头瞧了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志鹏,做每一道菜都讲究个‘用心’,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得好好学,做菜如做人,马虎不得呀!”说着,他接过志鹏手中的碗,一点儿点儿地往砸好的泥茸上兑蛋清,又顺一个方向搅匀。接着舀入温油,上锅滑成鸡片,再用汤汁加白糖、精盐、味精勾芡,上锅颠了几下。“看到了吗,几下就出锅,这叫火候!你呀,老实学吧!”说着,赫师傅把炒好的菜倒在盘子里,崔志鹏一看,心里暗暗叫绝。“这菜相真好,形态雅致,软滑鲜嫩,像件精美的艺术品。唉,和师父比,我这火候真还差得远哪!”
    ⑨赫师傅让服务员给客人端过去,那位客人说:“够味儿!地道!是不是刚才那位老师傅炒的?”“是。”服务员说,“他姓赫,是我们这儿的老师傅了。”
    ⑩“啊,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大厨赫师傅呀!”客人竖起拇指说,“果然名不虚传!”
    (1)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经过、结果。
    起因:赫师傅让徒弟炒芙蓉鸡片,顾客尝了不满意:
    经过:
    结果:
    (2)联系上下文,体会对崔志昆的描写,选出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A.师父让崔志昆炒芙蓉鸡片,崔志昆说“手到擒来”,表明他对这事儿并不重视。
    B.客人不满意,崔志昆认为是客人挑刺,表明他对批评不服气,不从自身找原因。
    C.写志昆磕鸡蛋撇蛋清时连用两个“小心”,是为表明他做菜时间长,十分辛苦。
    D.志昆感觉蛋清好像有了“美丽的光泽”,表明他已“没了怨气”,态度改变了。
    (3)第⑦自然段划波浪线句子“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运用
    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的厨房环境,突显赫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4)客人说的“够味儿!地道!”是什么句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本文的题目是“大厨赫师傅”,你觉得赫师傅称得上“大厨”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1•太和县)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不是互相矛盾之结论吗?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第二自然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 ;第四自然段加点词语“昂头”的含义是 。
    (3)第4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4)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
    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列举年轻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
    A.做人应该有尊严,昂首做人 B.低头处世,谦虚做人
    (5)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低头处世,昂首做人”的理解。

    (2022•临泉县)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①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piǎ)而立志学农。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中。“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②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
    ③要找到一林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④第一天,没找到。
    ⑤第二天,没找到。
    ⑥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⑦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其他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⑧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把这株稻子取名为“野败”。国际上叫它“WA”。袁隆平,终于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⑨国际友人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称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1)少年袁隆平立志学农的原因是 。联系上下文,我认为文中“饿殍”的意思是 。
    (2)第④~⑥段内容相似却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 。
    A.说明袁隆平没有找到不育植株的事实
    B.强调了袁隆平寻找不育植株的艰难
    C.抒发作者对袁隆平的敬佩之情
    (3)在文中的对话框内,完成对画“____”的句子的加注。
    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 ,表现了袁隆平 。
    (4)结合袁隆平的经历,你认为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写一写。
    ①梦想:
    ②品质:
    ③工作态度:
    (5)我想选 (A.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B.当代神农氏)作为本文的题目,理由是: 。
    (2022•太和县)
    老师领进门(节选)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戛然而止: 。
    ②引人入胜: 。
    (2)“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这句话中的“捅”好在哪里?
    (3)品读句子,体会感情。
    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①“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是 。
    ②老师的语言反映了他的什么特点呢?
    (4)请你写出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话的理解。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句子翻译(共1小题)
    (2020•阜阳)阅读《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选自《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鬻盾与矛者:
    ②物莫能陷也:
    ③或曰: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段阅读(共2小题)
    (2021•太和县)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 我们是为人们服务的, 所以 ,我们 如果 有缺点, 就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都 行。 只要 你说得对,我们 就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这段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 我们欢迎批评,欢迎任何人批评,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 。
    (2)把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岂不是比泰山还要重吗?
    (3)你对选段中司马迁的话是怎样理解的?请写下来。 意思是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也就是说有人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解答】(1)考查对关联词语的运用。“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与“我们如果有缺点”之间属于因果关系,因此可填写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有缺点”与“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之间属于“假设关系,因此可填写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与“行”之间属于条件关系,因此可填写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都……”;“你说得对,我们”与“改正”之间属于条件关系,因此可填写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要……就……”。
    (2)考查句式转换。把文中的画线句子“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可这样改:在后半句中的“是”前边加上“岂不”,把句末的“的”去掉,句号改为问号。即改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岂不是比泰山还要重吗?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文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话,意思是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也就是说有人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故答案为:
    (1)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不管 都 只要 就;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岂不是比泰山还要重吗?
    (3)意思是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也就是说有人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2022•太和县)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黑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 藉) 籍 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一向是很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雅 稚) 稚 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摘自《十六年前的回忆》
    (1)用“√”选出文段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在“埋头”一词中“埋”读 mái ,它还有一个读音是 mán ,可以组词为 埋怨 。
    (3)读文段中画“”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解答】(1)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总称。故选“籍”。幼稚:形容缺乏经验;不老练。故选“稚”。
    (2)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埋”是一个多音字,读“mái”时意思是(用土、沙、雪、落叶等)盖住。读“mán”时意思是抱怨;责备。组词为:埋怨。“埋头”一词中“埋”读“mái”。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黑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可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李大钊当时工作非常繁忙,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严重。
    故答案为:
    (1)籍 稚;
    (2)mái mán 埋怨;
    (3)李大钊当时工作非常繁忙,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严重。
    记叙文(共4小题)
    (2020•阜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大厨赫师傅
    ①年过花甲的赫师傅掌灶这么多年,还没碰到过让客人挑眼的事。
    ②那天,餐厅里客人出奇的多。几个大厨围着灶台,熬炖焖溜,煎炒烹炸,忙得不可开交。
    ③“芙蓉鸡片一盘!“服务员冲着后厨大声招呼。赫师傅手头正忙,就扭头朝徒弟说:“志昆,芙蓉鸡片你来,注意火候,马虎不得!”崔志昆应道:“放心吧,手到擒来!”
    ④只一会儿,就听餐厅里一位食客高声嚷嚷起来:“这芙蓉鸡片味儿不对!”赫师傅脸色一沉,三步并作两步从后厨走出来,瞥了那菜一眼,冲服务员努嘴:“还愣着干什么?把菜端回去,重做!”服务员赶紧跟客人道了声“对不起”,把菜端回了厨房。
    ⑤赫师傅觉得脸有点儿发烧,他克制着自己,走到客人跟前,勉强挤出几个笑纹。“对不住,对不住,我给您重做,回头菜端上来,您再品品。”说着,他快步走回后厨。
    ⑥走进厨房,他指着那盘菜,眼里冒着火,厉声冲着徒弟吼了一嗓子:“你是怎么炒的!火候对吗!”“那人也太挑剔了……”“胡说!火候不对怨不得人家!”师傅的脸涨得通红,“说了多少遍,什么时候勾芡,什么时候起锅,你都当耳边风了!”崔志鹏没想到师父会发这么大的火儿,大气儿也不敢出。
    ⑦说着,赫师傅精心挑选出鸡里脊,熟练地剔去筋膜,又用刀背砸成泥茸。厨房里闷得让人难受。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汗水顺着赫师傅的脸颊往下淌。
    ⑧看者师父那股子认真劲儿,再看看他手底下的活计,崔志鹏脸上渐渐没了怨气。他赶紧帮着师父打下手,学着师父的样子,小心地磕开鸡蛋,小心地撇出蛋清,感觉蛋清好像有了从未见过的美丽的光泽,师傅歪头瞧了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志鹏,做每一道菜都讲究个‘用心’,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得好好学,做菜如做人,马虎不得呀!”说着,他接过志鹏手中的碗,一点儿点儿地往砸好的泥茸上兑蛋清,又顺一个方向搅匀。接着舀入温油,上锅滑成鸡片,再用汤汁加白糖、精盐、味精勾芡,上锅颠了几下。“看到了吗,几下就出锅,这叫火候!你呀,老实学吧!”说着,赫师傅把炒好的菜倒在盘子里,崔志鹏一看,心里暗暗叫绝。“这菜相真好,形态雅致,软滑鲜嫩,像件精美的艺术品。唉,和师父比,我这火候真还差得远哪!”
    ⑨赫师傅让服务员给客人端过去,那位客人说:“够味儿!地道!是不是刚才那位老师傅炒的?”“是。”服务员说,“他姓赫,是我们这儿的老师傅了。”
    ⑩“啊,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大厨赫师傅呀!”客人竖起拇指说,“果然名不虚传!”
    (1)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经过、结果。
    起因:赫师傅让徒弟炒芙蓉鸡片,顾客尝了不满意:
    经过: 郝师傅重做徒弟没有做好的“芙蓉鸡片”。
    结果: 客人对郝师傅的手艺大加赞赏。
    (2)联系上下文,体会对崔志昆的描写,选出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C
    A.师父让崔志昆炒芙蓉鸡片,崔志昆说“手到擒来”,表明他对这事儿并不重视。
    B.客人不满意,崔志昆认为是客人挑刺,表明他对批评不服气,不从自身找原因。
    C.写志昆磕鸡蛋撇蛋清时连用两个“小心”,是为表明他做菜时间长,十分辛苦。
    D.志昆感觉蛋清好像有了“美丽的光泽”,表明他已“没了怨气”,态度改变了。
    (3)第⑦自然段划波浪线句子“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运用
    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小而闷热 的厨房环境,突显赫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4)客人说的“够味儿!地道!”是什么句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是短句式,表达了客人对郝师傅所做菜的赞叹。
    (5)本文的题目是“大厨赫师傅”,你觉得赫师傅称得上“大厨”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能称得上大厨。一是他对客人负责。客人花了钱就要吃到满意的菜肴,不能让客人吃亏。二是对工作负责。郝师傅这么多年从没有让顾客挑眼,说明他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既然工作中出了问题,就要积极改正,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
    【解答】(1)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的,事情的起因是郝师傅让徒弟炒芙蓉鸡片,顾客尝了不满意。事情的经过是郝师傅重做徒弟没有做好的“芙蓉鸡片”,事情的结果是客人对郝师傅大加赞赏。
    (2)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崔志昆是郝师傅的徒弟,师父信任他让他做菜,但是没有引起他的高度重视,觉得是小菜一碟的事;当客人说菜味道不对时,没有从自身找问题,却说顾客挑剔;当看到师父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时,又深受教育。故文中对崔志昆描写不准确的是C项。
    (3)考查对修辞的认识,第⑦自然段划波浪线句子“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小而闷热的厨房环境,突显赫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4)考查对语句的揣摩,结合上下文理解,客人说的“够味儿!地道!”是短句式,表达了客人对郝师傅所做菜的赞叹。
    (5)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我觉得赫师傅称得上“大厨”,一是他对客人负责。客人花了钱就要吃到满意的菜肴,不能让客人吃亏。二是对工作负责。郝师傅这么多年从没有让顾客挑眼,说明他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既然工作中出了问题,就要积极改正,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
    (2021•太和县)
    低头与昂首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
    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过门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不是互相矛盾之结论吗?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2)第二自然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 低头处世,谦虚做人 ;第四自然段加点词语“昂头”的含义是 做人应该有尊严,昂首做人 。
    (3)第4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过渡 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4)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
    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B ;列举年轻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A 。
    A.做人应该有尊严,昂首做人 B.低头处世,谦虚做人
    (5)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低头处世,昂首做人”的理解。
    为人处世时我们要谦虚,放低姿态,但并不是丢弃尊严,低声下气,该争取时也应昂首做人。
    【解答】(1)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揭示中心的句子。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了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熟读文章后可知,本文的中心句是“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文意后可知,“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这里的“低头”指谦虚。结合句子: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从这个句子我们可知“昂头”是指做人应该有尊严,昂首做人。
    (3)本道题考查了学生读过渡句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结合句子: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这句话的上文讲的是我们该如何学会低头,下文讲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昂头,因此这句话是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
    (4)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低头处世,谦虚做人;列举年轻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有尊严,昂首做人。
    (5)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紧扣“低头和昂头的含义”进行作答,即:为人处世时我们要谦虚,放低姿态,但并不是丢弃尊严,低声下气,该争取时也应昂首做人。
    故答案为:
    (1)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低头处世,谦虚做人; 做人应该有尊严,昂首做人。
    (3)过渡;承上启下;
    (4)B A;
    (5)为人处世时我们要谦虚,放低姿态,但并不是丢弃尊严,低声下气,该争取时也应昂首做人。
    (2022•临泉县)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①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piǎ)而立志学农。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深深地烙在他的心中。“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②1964年6月20日,袁隆平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
    ③要找到一林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④第一天,没找到。
    ⑤第二天,没找到。
    ⑥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⑦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其他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⑧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把这株稻子取名为“野败”。国际上叫它“WA”。袁隆平,终于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⑨国际友人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称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
    (1)少年袁隆平立志学农的原因是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联系上下文,我认为文中“饿殍”的意思是 饿死的人 。
    (2)第④~⑥段内容相似却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 B 。
    A.说明袁隆平没有找到不育植株的事实
    B.强调了袁隆平寻找不育植株的艰难
    C.抒发作者对袁隆平的敬佩之情
    (3)在文中的对话框内,完成对画“____”的句子的加注。
    这句话运用了 动作 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 寻找稻苗的样子 ,表现了袁隆平 培育杂交水稻的专注与执着 。
    (4)结合袁隆平的经历,你认为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写一写。
    ①梦想: 树立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梦想;
    ②品质: 具有执着、永不言弃的品质;
    ③工作态度: 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5)我想选 A (A.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B.当代神农氏)作为本文的题目,理由是: 本文写了袁隆平立志“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以“禾下乘凉梦”为人生目标,一生不懈求索,永不放弃,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以“梦”贯穿袁隆平的一生,能起到突出主题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
    【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piǎ)而立志学农”“‘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可知,少年袁隆平立志学农的原因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联系上下文,我认为文中“饿殍”的意思是饿死的人。
    (2)考查写作特点。第④~⑥段内容相似却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强调了袁隆平寻找不育植株的艰难。
    (3)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卷起、踩、顶、持、寻找”这些动词,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寻找稻苗的样子,表现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专注与执着。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可知袁隆平有梦想,而且梦想让所有人不挨饿。他为实现梦想一直坚持,永不言弃。亲自下田寻找不育植株。这些都说明一个人如果想取得成功必须有:树立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梦想;具有执着、永不言弃的品质;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5)考查给文章选择标题,写出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1)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饿死的人;
    (2)B;
    (3)动作 寻找稻苗的样子 培育杂交水稻的专注与执着
    (4)①树立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梦想;
    ②具有执着、永不言弃的品质;
    ③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5)A 本文写了袁隆平立志“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以“禾下乘凉梦”为人生目标,一生不懈求索,永不放弃,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以“梦”贯穿袁隆平的一生,能起到突出主题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2022•太和县)
    老师领进门(节选)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
    ②引人入胜: 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 。
    (2)“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这句话中的“捅”好在哪里? 说明了大学兄用的力度大,体现了“我”入迷的程度之深。
    (3)品读句子,体会感情。
    老师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①“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是 无意间的举动,竟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
    ②老师的语言反映了他的什么特点呢?
    (4)请你写出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话的理解。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木的成长,只需十年的培育。而人才的培育,需要一百年。这里体现了培养人才的不易,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①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②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
    (2)考查学生对词句的赏析。阅读句子“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可知,这句话中的“捅”字说明了大学兄用的力度大,体现了“我”入迷的程度之深。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①“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是无意间的举动,竟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师教导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勤恳、认真。
    (4)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木的成长,只需十年的培育。而人才的培育,需要一百年。这里体现了培养人才的不易,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
    故答案为:
    (1)①形容声音突然终止。②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
    (2)说明了大学兄用的力度大,体现了“我”入迷的程度之深。
    (3)①无意间的举动,竟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②老师教导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勤恳、认真。
    (4)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木的成长,只需十年的培育。而人才的培育,需要一百年。这里体现了培养人才的不易,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
    句子翻译(共1小题)
    (2020•阜阳)阅读《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选自《 韩非子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鬻盾与矛者: 卖。
    ②物莫能陷也: 刺破
    ③或曰: 有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结合积累理解,本文选自《韩非子》。
    (2)考查了字词的理解。结合句意理解,①鬻:卖。②陷:刺破。③或:有人。
    (3)考查了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子意思是: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
    (4)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阅读可知,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故答案为:
    (1)韩非子;
    (2)①卖 ②刺破 ③有人;
    (3)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
    (4)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相关试卷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

    这是一份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选择题(中档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正确意思, 地听新来的王老师讲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阜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填空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填空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看词语,我会看拼音写汉字,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再组词,按要求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

    这是一份青海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现代文阅读,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阅读短文,完成以下问题,阅读短文片段,完成以下问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