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九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九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与作文范文)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根据提示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5)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7) ,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8)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9)《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 。
2.(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商酌(zhuó) 譬如(bì) 迸溅(bìng) 忍俊不禁(jīn)
B.挑逗(tiǎo) 忏悔(chàn) 吞噬(shì) 颠沛流离(pèi)
C.涉足(shè) 辜负(gū) 颤抖(zhàn) 血气方刚(xiě)
D.炽热(zhì) 轮廓(guò) 烧灼(zhuó) 忧心忡忡(zhǒng)
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妥帖 绎路 徒峭 悔人不倦
B.遗撼 矜持 服侍 海市唇楼
C.渺小 瞬息 怀恋 语无伦次
D.凛洌 闲暇 稠密 珊珊来迟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
B.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英国公众写的一封绝命书。
C.同学们参加“孝亲敬老”活动,发扬和继承了优良传统。
D.从载人飞船上看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5.(3分)下列这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人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_______
①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②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就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③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④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A.④①②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二、阅读(60分)
6.(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写泰山绵延辽阔,以问答形式表现出惊叹仰慕之情。
B.诗歌三四句写泰山的近景,“割”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
C.诗歌五六句写远望所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鸟儿正返回巢中。
D.诗歌以“望”字统摄全篇,通篇却无一个“望”字,构思精巧。
(2)诗歌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7.(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ㅤㅤ[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ㅤㅤ[乙]舂陵①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②,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③,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④不此行列。为之作记,以托后人。
(改编自元结《菊圃记》)
[注释]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军队官兵。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亭亭净植
③犹宜徙植修养
④于是更为之圃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B.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C.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D.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
(4)甲乙两文都写到菊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1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圣陶在四川
①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②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③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④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改编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教育家形象。
B.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了中学生课外读本《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
C.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的《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可看出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感到“格外高兴”,可见两人关系很好。从文中看,两人关系好有哪些原因?请简要分析。
(3)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归纳。
9.(17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包利民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凝视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自立坚强、宽宏大度、多才多艺,很值得学习。
B.第④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弟弟的得意与兴奋。
C.文章多次出现的“长风衣”,起到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D.文末引用弟弟在小说中写的话,传达出弟弟的心声,巧妙地点明本文中心。
(2)文章主要写弟弟弹吉他这件事,第⑤段插入写他在网站上创作小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①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我好不客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出一脸的得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本文构思巧妙,它与课文《驿路梨花》一样,设置了悬念。请找出本文中的一处悬念,并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0.(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ㅤㅤ[材料一]“孝”字是汉语常用字。早期金文字形像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孝”的词义丰富。本义为奉养父母,如“尽孝”。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如“守孝”。而“披麻戴孝”中的“孝”又引申指孝服。
ㅤㅤ[材料二]某市对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中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南平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选自互联网新闻)
ㅤㅤ[材料三]孝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回报。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呢?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最好的镜子,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要言传身教,通过点滴小事让孩子耳濡目染。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从小体会家长的不易,让孩子在生活中承担一定责任,不要事事索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挣钱不易但依然每天努力工作,作为孩子应该体会到父母之爱,同时与父母一起分担。父母还可以引导子女角色互换,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父母过生日时为父母做一个拿手菜,自己过生日时对父母说一句温暖的话,这种角色互换,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习惯。
(来源于《经济导报》2017.1)
(1)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孝心”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B.好好学习并考出好成绩就是“孝心”,这是对传统孝道的正确理解。
C.关注并做好“孝心”教育,我们的社会、家庭和集体才能更加和谐。
D.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2)根据材料一,说说“孝”字有哪些意思。
(3)根据材料三,概括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
11.(3分)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设计建造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
B.尼摩船长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被压迫的民族,是反对殖民主义的战士。
C.潜艇经历了许多险情,如因搁浅遭到当地土著人攻击、被困在厚冰下极度缺氧、被大章鱼围困等。
D.阿龙纳斯是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教授,因林肯号军舰与潜艇冲撞,他意外落水,之后来到潜艇上。
12.(3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一直到水中露出明亮的地方的时候,我才看见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
(《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为什么与鲨鱼搏斗?他身陷险境,后来是谁救了他?又是如何救下他的?
三、写作(60分)
13.(60分)请以《属于我的精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精心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除书信、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不得抄袭。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九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根据提示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5)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7)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8)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9)《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独怆然而涕下(重点字:涕)
(2)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缘)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化作春泥更护花
(5)商女不知亡国恨
(6)不问苍生问鬼神(重点字:苍)
(7)莫言下岭便无难
(8)闲敲棋子落灯花(重点字:敲)
(9)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重点字:儒)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商酌(zhuó) 譬如(bì) 迸溅(bìng) 忍俊不禁(jīn)
B.挑逗(tiǎo) 忏悔(chàn) 吞噬(shì) 颠沛流离(pèi)
C.涉足(shè) 辜负(gū) 颤抖(zhàn) 血气方刚(xiě)
D.炽热(zhì) 轮廓(guò) 烧灼(zhuó) 忧心忡忡(zhǒng)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譬如”的“譬”应读作“pì”,“迸溅”的“迸”应读作“bèng”。
B.正确。
C.有误,“颤抖”的“颤”应读作“chàn”,“血气方刚”的“血”应读作“xuè”。
D.有误,“炽热”的“炽”应读作“chì”,“轮廓”的“廓”应读作“kuò”,“忧心忡忡”的“忡”应读作“chōng”。
故选:B。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妥帖 绎路 徒峭 悔人不倦
B.遗撼 矜持 服侍 海市唇楼
C.渺小 瞬息 怀恋 语无伦次
D.凛洌 闲暇 稠密 珊珊来迟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绎路”的“绎”应为“驿”,“徒峭”的“徒”应为“陡”,“悔人不倦”的“悔”应为“诲”;
B.有误,“遗撼”的“撼”应为“憾”,“海市唇楼”的“唇”应为“蜃”;
C.正确;
D.有误,“凛洌”的“洌”应为“冽”,“珊珊来迟”“珊珊”应为“姗姗”。
故选:C。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
B.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英国公众写的一封绝命书。
C.同学们参加“孝亲敬老”活动,发扬和继承了优良传统。
D.从载人飞船上看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把“写的”改为“写了”。
C.有误,把“继承”和“发扬”调换位置。
D.有误,此句缺主语,应在“并非”前面加“地球”。
故选:A。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3分)下列这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人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_______
①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②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就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③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④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A.④①②③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段主要内容后,再找总领句或总结句,这些句子特点明显。确定了这些句子后,然后再找上下句中相关联的词语,注意时间先后、先总后分这些顺序。
【解答】这是一个以“苦与乐”为话题的议论性语段。③句为第一句,回答题干中的问题;②句紧跟③句中的“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告诉我们只有小孩才没有责任;①句承接②句阐述了责任是躲不过的这一观点;④句为末句,是对①问题的假设情况。
故选:C。
【点评】排列句子顺序的技巧:
1.中心句法:一段话往往要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找到中心句不仅有利于把握理解文意,也有利于调整语序。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或段尾,极少在中间。
2.层次词法:要善于发现并分析那些提示层次的词语的信息。
3.关系疏密法: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有疏密之分,要阐明一个观点往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同一方面的几句话之间就会相对“密”,不同方面之间的几句话相对来说就比较“疏”。
4.标点符号法:标点符号在语段中有时候有提示作用,如破折号有层次递进和话题转变的作用,分号有表示并列关系的作用。
5.逻辑关系法:围绕某个话题叙述、说明、议论时,往往都会采用一定的顺序。如先总后分,先主后次,从因到果,由近及远等等。
二、阅读(60分)
6.(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歌一二句写泰山绵延辽阔,以问答形式表现出惊叹仰慕之情。
B.诗歌三四句写泰山的近景,“割”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
C.诗歌五六句写远望所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鸟儿正返回巢中。
D.诗歌以“望”字统摄全篇,通篇却无一个“望”字,构思精巧。
(2)诗歌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分析】《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ACD.正确。
B.有误,诗歌三四句写泰山的远景,“钟”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
故选:B。
(2)本题考查诗句的含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此句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答案:
(1)B
(2)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以及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告诉我们,遇事要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两句诗蕴含哲理,催人奋进,历来被人们传诵。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ㅤㅤ[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ㅤㅤ[乙]舂陵①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②,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③,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④不此行列。为之作记,以托后人。
(改编自元结《菊圃记》)
[注释]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军队官兵。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②亭亭净植 立
③犹宜徙植修养 应当
④于是更为之圃 另外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B.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C.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D.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
(4)甲乙两文都写到菊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分析】参考译文:
【甲】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
舂陵这个地方的习俗是不喜种菊花的,我之前曾经从别处带来,种植在院前的墙下。等我再来的时候,菊花已经不在了。我徘徊在种过菊花的地方,叹息了很久。谁不知道菊花很具有观赏性呢?既是很好的药材,又可以作为蔬菜。就算把它种在人来人往的地方不大合适,那就把它移植到别处好了,怎么忍心完全摧毁掉,这么不知道爱惜呢?贤人君子们立身处世,不能不慎重选择处所啊,一旦不合时宜,招人厌弃,就像这菊花一样,是多么让人伤心的事啊。于是我另开辟了一片园圃,重新种植菊花。这个地方接近人起居休息的地方,一般人不会走到这里来;靠近闲时登高望远的亭台,远离熙来攘往的车马人群。就算对歌妓来说,菊花也不是什么讨厌的东西;对于饮酒者,菊花还可以助兴。我为这个新建的菊圃做了这篇记,传给后人。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涤。
②句意为: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立。
③句意为:那就把它移植到别处好了。宜:应当。
④句意为:于是我另开辟了一片园圃。更:另外。
(2)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句的意思是:一旦不合时宜,招人厌弃,就像这菊花一样,是多么让人伤心的事啊。可据此断句为: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爱,喜爱;同,相同,一样。句意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②重点词:致,得到;植,种植。句意为:我之前曾经从远方带来,种植在院前的墙下。
(4)本题考查阅读比较。甲文主要是写莲花,写菊花和牡丹是为了衬托莲,其中,以菊花为正衬,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乙文记叙了菊花的遭遇,借以说理:“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说明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处所(环境)。
答案:
(1)①洗涤;②立;③应当;④另外。
(2)C
(3)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②我之前曾经从远方带来,种植在院前的墙下。
(4)甲文以菊花衬托莲花的品质,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乙文写菊花的遭遇,说明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处所(环境)。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8.(15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圣陶在四川
①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②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③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④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改编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章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教育家形象。
B.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了中学生课外读本《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
C.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的《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可看出他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感到“格外高兴”,可见两人关系很好。从文中看,两人关系好有哪些原因?请简要分析。
(3)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归纳。
【分析】本文描写了叶圣陶先生在四川工作期间的生活。叶圣陶先生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的几件事情,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ABD.正确。
C.有误,根据第四段中的“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可知,“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的是《小说月报》,而不是《中学生》;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第②段写了朱自清和叶圣陶的友谊。两个人之所关系非常好,原因可据本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根据“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可得: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根据“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可得:互相激励和帮助。根据“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得: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可得: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根据“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可得: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①段中的“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可知,他关心子女的写作,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根据第④段中的“看稿编稿,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可得:对作者、读者热情宽容。根据第④段中的“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可得: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答案:
(1)C
(2)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激励和帮助。④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⑤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3)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2.从侧面描写人物入手。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的具体描写,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9.(17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包利民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凝视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堪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现在才发现,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而且经历之后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自己的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弟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自立坚强、宽宏大度、多才多艺,很值得学习。
B.第④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弟弟的得意与兴奋。
C.文章多次出现的“长风衣”,起到推动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D.文末引用弟弟在小说中写的话,传达出弟弟的心声,巧妙地点明本文中心。
(2)文章主要写弟弟弹吉他这件事,第⑤段插入写他在网站上创作小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①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我好不客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出一脸的得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本文构思巧妙,它与课文《驿路梨花》一样,设置了悬念。请找出本文中的一处悬念,并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分析】本文通过写有残疾的弟弟在广场上弹吉他赚钱,帮助那些乞丐度过寒冬的故事,体现了弟.弟的坚强乐观、乐于助人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赞颂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第④段中的“神采飞扬”一词,不是动作描写,是神态描写。
故选:B。
(2)本题考查插叙写法分析。第⑤段插入弟弟在网站上创作小说的内容,“他同时写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可知弟弟本该可以不必这么辛苦挣钱,他有谋生的手段,弟弟到广场上弹奏吉他挣钱是另有原因,为的是挣钱帮助周围的乞丐;巧妙引出为下文他对乞丐的关怀,同时也在作品里抒发心声“原以为最幸福的事,是和心爱的人相伴偕老,现在才发现,最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原以为最痛苦的事,是恋人陌路,可是经历了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这种痛苦微不足道”作铺垫。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是夸张修辞,突出了弟弟将一首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唱得非常好,表达了对弟弟的赞扬。
②运用拟人修辞,把“悠闲”“躺”“得意”这些人的动作行为,用于描写琴盒里的钞票,把“物”人格化,这些无生命的东西都因为人的情态鲜活起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钱在琴盒里的散乱状态,表现了弟弟弹奏吉他得到别人认可后愉悦的心情和得意的神态。
(4)本题考查对悬念这种写作手法的理解。文章的第③段“‘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第④段“晚上弟弟回来后神采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这两处是在设置悬念;第⑧段解开悬念“他居然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原来“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想知道为什么弟弟身上有脚印为什么神采飞扬,自然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结合后文还让人感受到弟弟善良、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主题。
答案:
(1)B
(2)写出了弟弟到广场上弹奏吉他,并不是为了乞讨赚钱,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照应了下文他对乞丐的关怀和所抒发的“心声”。
(3)①夸张修辞,突出了弟弟歌唱得非常好,表达了对弟弟的赞扬。
②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钞票在琴盒里的状态,烘托了弟弟帮助别人后的兴奋与得意。
(4)示例:③④段设悬,为什么弟弟中午回来时风衣.上布满了脚印,晚上回来时却干干净净?第⑧段解疑释悬,原来弟弟挣钱是为了帮助乞丐。这样写结构上前呼后应,内容上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凸显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题。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10.(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ㅤㅤ[材料一]“孝”字是汉语常用字。早期金文字形像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孝”的词义丰富。本义为奉养父母,如“尽孝”。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如“守孝”。而“披麻戴孝”中的“孝”又引申指孝服。
ㅤㅤ[材料二]某市对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长辈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中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爸妈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南平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选自互联网新闻)
ㅤㅤ[材料三]孝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回报。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呢?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也是最好的镜子,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要言传身教,通过点滴小事让孩子耳濡目染。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从小体会家长的不易,让孩子在生活中承担一定责任,不要事事索取,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虽然挣钱不易但依然每天努力工作,作为孩子应该体会到父母之爱,同时与父母一起分担。父母还可以引导子女角色互换,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父母过生日时为父母做一个拿手菜,自己过生日时对父母说一句温暖的话,这种角色互换,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习惯。
(来源于《经济导报》2017.1)
(1)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A.“孝心”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B.好好学习并考出好成绩就是“孝心”,这是对传统孝道的正确理解。
C.关注并做好“孝心”教育,我们的社会、家庭和集体才能更加和谐。
D.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2)根据材料一,说说“孝”字有哪些意思。
(3)根据材料三,概括如何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
【分析】本题是关于孝心教育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比对能力。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三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
【解答】(1)ACD.正确;
B.有误,原文是: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此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故选:B。
(2)材料一中解说,孝从字形上分析,是由一个“耂”和一个“子”构成的,而“耂”正是“老”字的上半部分,很明显是用来表现老人高于孩子,意在表现子孙要搀扶老人,要将老人放在自己之上。
(3)根据材料三中的“父母对长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要言传身教,通过点滴小事让孩子耳濡目染”,“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从小体会家长的不易,让孩子在生活中承担一定责任”,“父母还可以引导子女角色互换,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句子来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
(1)B
(2)从字形来看,“孝”就是孩子把老人放在自己的上面。
(3)一是要言传身教;二是让孩子从小体会家长的不易(或:让孩子在生活中承担一定责任);三是引导子女角色互换(或: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11.(3分)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设计建造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
B.尼摩船长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被压迫的民族,是反对殖民主义的战士。
C.潜艇经历了许多险情,如因搁浅遭到当地土著人攻击、被困在厚冰下极度缺氧、被大章鱼围困等。
D.阿龙纳斯是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教授,因林肯号军舰与潜艇冲撞,他意外落水,之后来到潜艇上。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根据平时积累,依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A.有误,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并不是讲述“尼摩船长为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而“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尼摩船长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2.(3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一直到水中露出明亮的地方的时候,我才看见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
(《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为什么与鲨鱼搏斗?他身陷险境,后来是谁救了他?又是如何救下他的?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原著内容,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解答】根据原著内容可知,一个采珠人正辛苦地采珠,突然一头大鲨鱼向他发起进攻,艇长舍身相救,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正当艇长危在旦夕时,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艇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并赠送一袋小珍珠。
答案:
为了救采珠人;尼德•兰;尼德•兰用鱼叉刺中鲨鱼要害。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三、写作(60分)
13.(60分)请以《属于我的精彩》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精心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除书信、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不得抄袭。
【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属于我的精彩”为题,写一篇习作。想想在你的学习与生活,有哪些属于你的精彩?选择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自己的精彩,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
属于我的精彩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精彩无处不在,我也有属于我的精彩。
奥数这个方面,我总觉得自己很差,常常没有自信,甚至有些自卑。
可是那次,我超越了自己。
一个平淡无味的周末,还是那个让人提不起精神的补习班,还是那个奥数缺乏自信的我。这些看起来如风平浪静的小河。
但是小河也想掀起惊涛骇浪,活出自己的精彩!
当跨进了那间教室,心里总会升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坐在座位上的我,将书翻开。看着里面的一道道题,总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老师津津乐道地讲着课,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听着。看着老师给同学本子上画的五角星,再看看自己的本子,自卑感愈发地强了。“请同学们翻到第二页。”老师的声音再度响起。我漫不经心地翻开了,上面的题我会做!我兴奋地一口气写完了。我信心满满地交了上去,如意地得到了一颗大红星,信心的袋囊逐渐膨胀。”好了,有谁愿意上来讲?”我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终于,在信心力量的推动下,我的手高高举了起来。
我又如愿被请了上来。我紧张地走到讲台,忐忑不安地讲着,生怕讲错一点就会被同学们嘲笑。当我转过身来用粉笔写着一个个数字时,身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在写完的那一刻,我猛然回头,接着听到老师的一句话:“给他掌声。”我在掌声中兴奋地走下讲台。从此,我心里的那堵自卑筑成的墙垮了。
精彩无处不在,当信心给你力量时,精彩的那份荣耀便看得见,也摸得着。
【点评】本文小作回忆了自己成功解决奥数题,让自己充满自信的事。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