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一、单项选择(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实际的是( )A.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mB.课桌的高度约为0.8dmC.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D.小明身高约为1.65×103cm2. “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声音太大B.声音的频率大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C.声音太小D.声音的频率小于人们能听到声音的频率3.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4. 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旗鱼、褐海燕、猎豹 B.猎豹、旗鱼、褐海燕C.褐海燕、猎豹、旗鱼 D.旗鱼、猎豹、褐海燕5.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B. C. D.6. 小刚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是( )A.21:10 B.10:51 C.10:21 D.12:017. 下列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日食和月食 B.影子的形成C.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D.小孔成像8.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够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A. B. C. D.9. 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10. 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11. 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固态 B.液态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2. 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凝华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现象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的细是升华现象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21分)13. 在快速行驶的汽车里坐着的乘客和司机说他自己没有运动,这是以 为参照物,而路边的人说乘客和司机是运动的,这是以 为参照物.14. 现代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填“增大”“减少”或“不变”)15. 在炎热的暑假里,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当时室温为36℃,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16. 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吸收/放出)热量.17.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在l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烧开,隐含条件:开水的温度为 ℃;利用激光测月球距地球的距离,隐含条件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从地球发出的激光到达月球反射回地球共2.56s,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 km.18. 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三.画图题(总计10分)19.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四.探究题(共3题,总计25分)20.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 vA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21.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B.入射角等于反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3)再拿另一个小平面镜平放在白色硬纸板如图丁),在暗室中,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镜面是 的,白纸是 (填“亮”或“暗”)的.22.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是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水沸腾时的 和水沸腾时的 (2)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3)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4)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 (5)把烧杯里的水倒入烧瓶中加热至沸腾后,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瓶内气压 (选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所以水又再次沸腾了.五.计算题(共2题,总计20分)23. 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鸣笛处行驶了多远?(2)鸣笛处距山崖多远?24. 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听到“咣当”响声.小华共数出81次车身振动时,所用时间是40s.若每节铁轨长12.5m,求:(1)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路程;(2)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D 5. D 6. B 7. C 8. B 9. D 10. A 11. D 12. B二. 填空题13. 汽车;地面14. 响度;增大.15. 不变;流动的空气加快了身体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要从身体吸热.16. 汽化,吸收17. (1)100℃;(2)3.84×105km.18. 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三. 画图题19. 解: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四.探究题 20. (1)v=;(2)小;(3)40.0;0.3;(4)大.21. (1)①D;②显示光路;(2)不在;③;(3)暗;亮.22. (1)现象;温度变化;(2)水蒸气;(3)小华所用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4)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5)液化;降低;降低.五.计算题 23. 解:(1)由v=可得在t=2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20m/s×2s=40m;(2)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2s=680m,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2,s=(s1+s2)=(40m+680m)=360m;答:(1)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鸣笛处行驶了40m;(2)鸣笛处距山崖360m.24. 解:(1)每节铁轨长12.5m,则车在40s内行驶的距离:s=(n﹣1)s1=(81﹣1)×12.5m=1000m,(2)火车的速度:v===25m/s.答:(1)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路程是1000m;(2)火车的平均速度是25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孟州市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嵩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