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振动波动实验18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学案
展开1.实验目的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实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很小(小于5°)时的摆动,可看成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T=2πeq \r(\f(l,g)),可得g=eq \f(4π2l,T2),通过实验方法测出摆长l和周期T,即可计算得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3.实验器材
带孔小钢球一个、细线一条(约1 m长)、铁架台、米尺、停表、游标卡尺(或三角板)。
4.实验步骤
(1)让线的一端穿过小球上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
(2)把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让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
(3)用米尺量出悬线长l′(准确到mm),用游标卡尺(或米尺和三角板)测出摆球的直径d(准确到mm),然后计算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l=l′+eq \f(d,2)即为摆长。
(4)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不超过5°),然后放开小球让它摆动,用停表测出单摆完成30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单摆的振动周期。
(5)改变摆长重做几次。
(6)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5.注意事项
(1)实验所用的单摆应符合理论要求,即线要细且弹性要小,摆球用密度和质量较大的小球,并且要在摆角不超过5°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2)要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不能使其形成圆锥摆,方法是将摆球拉到一定位置后由静止释放。
(3)测量摆长时,摆长应为悬线长与摆球半径之和。
(4)测单摆周期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并且采用倒数到0开始计时的方法,4、3、2、1、0、1、2、3…在数“0”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计数。
(5)要注意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实验原理与操作
1.适当加长摆线可以使周期大些,减小摆长与周期的测量误差,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2.摆线上端需牢固地固定于O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长变大。
3.测长度时用米尺测出单摆自然下垂时摆线长度。
[题组训练]
1.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1)测出悬点O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n、t表示)。
(2)实验时除用到秒表、刻度尺外,还应该用到下列器材中的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约1 m的细线
B.长约1 m的橡皮绳
C.直径约1 cm的均匀铁球
D.直径约10 cm的均匀木球
(3)选择好器材,将符合实验要求的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应采用图________中所示的固定方式。
甲 乙
(4)某实验小组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5)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量得从悬点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0.9990 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 mm。
(6)将单摆正确悬挂后进行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出摆线长作为单摆的摆长
B.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
C.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1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并作为单摆的周期
(7)甲同学多次改变单摆的摆长并测得相应的周期,他根据测量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但忘记在图中标明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你认为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是________(选填“l2”“l”或“eq \r(l)”),若图线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k表示)。
(8)乙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序号)。
A.开始摆动时振幅较小
B.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停表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记为n次全振动的时间
D.测量摆长时从悬点到小球下端边缘的距离为摆长
[解析] (1)单摆的周期:T=eq \f(t,n)
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eq \r(\f(L,g))
可知,重力加速度:g=eq \f(4π2L,T2)=eq \f(4π2n2L,t2);
(2)摆线选择较细且结实的线为便于测量周期和减小空气阻力,则选取1 m左右的细线,故选择A线;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摆球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故选择C球;故选A、C;
(3)为了避免运动过程中摆长发生变化,悬点要固定,不能松动,则为图乙;
(4)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调节摆长,把摆线夹得更紧一些,使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因此A、C正确;
(5)游标卡尺示数为d=12.0 mm;
(6)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半径,则A错误;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释放,使之做简谐运动,B正确;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C正确;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误差较大,应采用累积法测量周期,D错误;
(7)据单摆周期公式
T=2πeq \r(\f(l,g))=eq \f(2π,\r(g))eq \r(l)
所以应该作Teq \r(l)图象,故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是eq \r(l),知斜率
k=eq \f(2π,\r(g))
解得g=eq \f(4π2,k);
(8)由周期公式T=2πeq \r(\f(l,g)),得
g=eq \f(4π2l,T2)
振幅大小与g无关,故A错误;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周期偏大,则g偏小,故B错误;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记为n次全振动的时间,则周期偏小,则g偏大,C正确;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半径,若测量摆长时从悬点到小球下端边缘的距离为摆长,摆长偏大,由g=eq \f(4π2l,T2),所以g偏大,故D正确。
[答案] (1)eq \f(4π2n2l,t2) (2)AC (3)乙 (4)AC (5)12.0 (6)BC (7)eq \r(l) eq \f(4π2,k2) (8)CD
2.利用单摆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甲 乙
(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A.摆球应选用直径较小、密度较大的小球,摆线应选用细而不易伸长的线
B.为了便于记录周期,开始时将摆球拉开,应使摆线与平衡位置有较大角度
C.记录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摆球再次回到平衡位置停止计时,此时间间隔为Δt,则单摆周期T=2Δt
D.记录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Δt,则单摆周期T=eq \f(Δt,30)
(2)若已测出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摆长)L及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则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用L、n、t表示)。
(3)图乙是摆线长为L时小球的振动图象,取g=10 m/s2,π2=10,则小球的回复加速度最大值为________ m/s2。
[解析] (1)该实验中,摆线应选用细而不易伸长的线,避免在摆动过程中摆长发生改变,且长度要适当长一些;为了避免空气阻力的影响,应选用体积比较小,密度较大的小球,故A正确;单摆的最大摆角应小于5°,因而开始时拉开摆球,使摆线相距平衡位置不能有太大的角度,故B错误;为准确测量单摆周期,应从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出多个周期的时间,然后求出平均值作为周期,故C错误;为减小实验误差,拉开摆球,使摆线偏离平衡位置不大于5°,释放摆球,当摆球振动稳定后,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记下摆球做3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Δt,则单摆周期T=eq \f(Δt,30),故D正确。
(2)单摆周期公式T=2πeq \r(\f(L,g)),其中T=eq \f(t,n),联立解得:g=eq \f(4n2π2L,t2)。
(3)由图知A=5 cm,T=2 s,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eq \r(\f(L,g)),解得:L=1 m;小球的回复加速度在x=5 cm或x=-5 cm时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m=eq \f(mgsin θ,m)=gsin θ≈g·eq \f(A,L)=10×eq \f(0.05,1)=0.5 m/s2。
[答案] (1)AD (2)eq \f(4n2π2L,t2) (3)0.5
3.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测量摆长时,用刻度尺量出悬点到摆球间的细线长度作为摆长L
B.测量周期时,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经历50次全振动总时间为t,则周期为eq \f(t,50)
C.摆动中出现了轻微的椭圆摆情形,王同学认为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而放弃了再次实验的机会
D.释放单摆时,应注意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能超过5°
(2)黄同学先测得摆线长为97.92 cm,后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如图),读数为________ cm;再测得单摆的周期为2 s,最后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为________ m/s2。(π2取9.86,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实验中,如果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刘同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不计摆球的半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悬线长L1,测得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L2,测得振动周期为T2,由此可推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
[解析] (1)测量摆长时,用刻度尺量出悬点到摆球间的细线长度,再加摆球的半径作为摆长L,选项A错误;测量周期时,从小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经历50次全振动总时间为t,则周期为t/50,选项B正确;摆动中出现了轻微的椭圆摆情形,这对实验结果是有影响的,选项C错误;释放单摆时,应注意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能超过5°,选项D正确。
(2)摆球直径:主尺读数为:2.1 cm,游标尺读数:6×0.1 mm=0.6 mm,则d=2.16 cm;根据T=2πeq \r(\f(L,g))解得g=eq \f(4π2L,T2)=eq \f(4×9.86×97.92+\f(1,2)×2.16×10-2,4) m/s2=9.76 m/s2。
(3)设摆球的重心到线与球结点的距离为r,根据单摆周期的公式:T=2πeq \r(\f(L,g))得:T1=2πeq \r(\f(L1+r,g)),T2=2πeq \r(\f(L2+r,g)),联立两式解得:g=eq \f(4π2L1-L2,T\\al(2,1)-T\\al(2,2))。
[答案] (1)BD (2)2.16 9.76 (3)4π2eq \f(L1-L2,T\\al(2,1)-T\\al(2,2))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1.公式法
将几次测得的周期T和摆长l分别代入关系式g=eq \f(4π2l,T2),算出各组数据对应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算出g的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2.图象法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eq \r(\f(l,g))可得l=eq \f(g,4π2)T2,因此以摆长l为纵轴,以T2为横轴作出的lT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求出斜率k,即可求出g值。g=4π2k,k=eq \f(l,T2)=eq \f(Δl,ΔT2)。
[题组训练]
1.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单摆的周期时,测得摆球经过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为Δt;在测量单摆的摆长时,先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为D,某次测量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甲 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知,摆球的直径为D=________ mm;
(2)该单摆的周期为________。
(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作出T2L图线,但同学们不小心每次都把小球直径当作半径来计算摆长,由此得到的T2L图象是图乙中的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由图象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由此得到的g值会_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偏大”)。
[解析] (1)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是16 mm,游标尺示数是4×0.1 mm=0.4 mm,金属球的直径为16 mm+0.4 mm=16.4 mm。
(2)由于测得摆球经过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为Δt,所以该单摆的周期为T=eq \f(Δt,n)。
(3)由单摆周期公式T=2πeq \r(\f(L,g))可知T2=eq \f(4π2,g)L,则T2L图象的斜率k=eq \f(4π2,g),则重力加速度g=eq \f(4π2,k),但同学们不小心每次都把小球直径当作半径来计算摆长,则有T2=eq \f(4π2,g)(L-r),由此得到的T2L图象是图乙中的①,由于图线的斜率不变,计算得到的g值不变,由图象可得k=eq \f(b,a),当地重力加速度g=eq \f(4π2a,b)。
[答案] (1)16.4 (2)eq \f(Δt,n) (3)① eq \f(4π2a,b) 不变
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出了单摆在摆角小于5°时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如图甲所示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又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为d,如图乙所示。
甲
乙 丙
(1)由图可知摆球直径是________ cm,单摆摆长是________ m。
(2)实验中某同学每次的测定值都比其它同学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他的摆球比别的同学的重
B.他的摆没在竖直面内摆动,而成了圆锥摆
C.数摆动次数时,在计时的同时,就开始数1,误将29次全振动记成了30次
D.直接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3)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测出不同摆长L时相应的周期值T,做T2L图线,如图丙所示。T2与L的关系式T2=________,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x2,y2)可求出图线的斜率k=________,再由k可求出g=________。
[解析] (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0 mm,游标读数为0.1×0 mm=0.0 mm,则最终读数为20.0 mm=2.00 cm,
摆长的大小l=L+eq \f(d,2)=99.00 cm+1.00 cm=100.00 cm=1.000 0 m。
(2)根据T=2πeq \r(\f(l,g))得,g=eq \f(4π2l,T2)=eq \f(4π2\b\lc\(\rc\)(\a\vs4\al\c1(L+\f(d,2))),T2)①。由公式①可知,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的大小与摆球的质量无关,故A错误;他的摆没在竖直面内摆动,而成了圆锥摆,设圆锥摆的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则:mgtan θ=m·eq \f(4π2,T2)·eq \b\lc\(\rc\)(\a\vs4\al\c1(L+\f(d,2)))·sin θ,可得:T=2πeq \r(\f(L+\f(d,2),g)cs θ),可知圆锥摆的周期小于单摆的周期;由于T的测量值减小,所以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值增大,故B正确;数摆动次数时,在计时的同时,就开始数1,误将29次全振动记成了3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T=eq \f(t,n),全振动次数n增大,则周期T的测量值减小,所以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值增大,故C正确;直接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则摆长L减小,所以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值减小,故D错误。
(3)根据T=2πeq \r(\f(L,g))得:T2=eq \f(4π2L,g)
则图线的斜率为:k=eq \f(y2-y1,x2-x1)=eq \f(4π2,g)
则有:g=eq \f(4π2\b\lc\(\rc\)(\a\vs4\al\c1(x2-x1)),y2-y1)=eq \f(4π2,k)。
[答案] (1)2.00 1.000 0 (2)BC (3)eq \f(4π2L,g) eq \f(y2-y1,x2-x1) eq \f(4π2,k)
3.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由公式g=eq \f(4π2L,T2)求得的 g 值偏小,可能是由于________。
A.测量摆长时,只测量了摆线长度
B.悬点固定不牢,摆动中摆线被拉长了
C.测量周期时,将 N 次全振动误记为 N+1 次全振动
D.选择了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
(2)下列摆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 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B、C均为30次全振动图象,已知sin 5°=0.087,sin 15°=0.026,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B
C D
(3)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6组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A、B两个点,坐标如图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g=________。请你判断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解析] (1)根据公式g=eq \f(4π2L,T2):若测量摆长时,只测量了摆线长度,测得摆线比实际小,则测量的g值偏小,A正确;摆动中摆线被拉长了,导致实际摆线比测量摆线长,即测量摆线短,根据公式g=eq \f(4π2L,T2),可知,测量g值偏小,B正确;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全振动,使得测量周期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测量g值偏大,C错误;实验中为了减小阻力带来的误差,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所以选择了质量大体积小的摆球,测量g值不会偏小,D错误。
(2)摆角小于5°,我们认为小球做简谐运动,摆长约为1 m的单摆,可以计算得出振幅:A<1×sin 5°=0.087 m,可近似为8 cm,而在测量时间时,为了减小误差,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所以B、C、D错误,A正确。
(3)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eq \r(\f(L,g)),得:L=eq \f(gT2,4π2),则图象斜率k=eq \f(g,4π2)=eq \f(LB-LA,T\\al(2,B)-T\\al(2,A)),所以g=eq \f(4π2\b\lc\(\rc\)(\a\vs4\al\c1(LB-LA)),T\\al(2,B)-T\\al(2,A));由图象可知L与T2成正比,由于单摆摆长偏大还是偏小不影响图象的斜率k,因此摆长偏小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用图线法求得的重力加速度准确,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摆球重心就在球心处的情况相比,将相同。
[答案] (1)AB (2)A (3)eq \f(4π2LB-LA,T\\al(2,B)-T\\al(2,A)) 相同
实验拓展与创新
[典例示法]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尝试用DIS测量周期。如图,用一个磁性小球代替原先的摆球,在单摆下方放置一个磁传感器,其轴线恰好位于单摆悬挂点正下方。图中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数据采集器。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性小球位于________。若测得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为________(地磁场和磁传感器的影响可忽略)。
(2)多次改变摆长使单摆做小角度摆动,测量摆长L及相应的周期T。此后,分别取L和T的对数,所得到的lg Tlg L图线为________(选填“直线”“对数曲线”或“指数曲线”);读得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为c,由此得到该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解析] (1)磁传感器的引出端A应接到数据采集器,从而采集数据。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当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时,磁性小球位于最低点(或平衡位置)。若测得连续N个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单摆周期的测量值为eq \f(2t,N-1)。
(2)由T=2πeq \r(\f(L,g))可知lg T=eq \f(1,2)lg eq \f(4π2,g)+eq \f(1,2)lg L,故lg Tlg L图线为直线。由题意可知eq \f(1,2)lg eq \f(4π2,g)=c,故g=eq \f(4π2,102c)。
[答案] (1)最低点 eq \f(2t,N-1) (2)直线 eq \f(4π2,102c)
[典例示法] (1)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使用下列实验器材。
A.1.2 m的细线 B.2 m的弹性绳
C.带孔的小铁球 D.带孔的软木球
E.光电门传感器
应选用哪种绳________,应选用哪种球________,光电门的摆放位置为________(选填“最高点”或“最低点”)。
(2)如图为光电门传感器电流强度I与t的图象,则周期为________。
A.t1 B.t2-t1 C.t3-t1 D.t4-t1
(3)甲同学用秒表做该实验,但所得周期比该实验得到的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1)单摆实验时,应选细绳,弹性绳在运动过程中长度发生改变,导致摆长变化,所以应选1.2 m的细线;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摆球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铁球;在测量时间时,因为最高点附近速度小,最低点附近速度大,所以光电门应摆在最低点附近,测量误差小。
(2)单摆运动一个周期经过平衡位置两次,根据图象可知周期为:t3-t1。
(3)用秒表计时,测的周期为N次全振动对应的总时间,再进行求解单次的时间即周期,测量结果偏大,可能是开始计时时,秒表太早按下,测量时间偏长,周期偏大。
[答案] (1)A C 最低点 (2)C (3)开始计时时,秒表太早按下,测量时间偏长,周期偏大
利用DIS测周期
利用光电门传感器测周期
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实验17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实验17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课时学案,共16页。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3章实验12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3章实验12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含解析),共9页。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4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实验18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4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实验18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学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