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❶:运用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❷: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❸: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 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❹:归纳学习某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 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 第2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区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等。
--贵州喀斯特地区素有“喀斯特王国”之称,具有土层薄、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生态基础较为脆弱,石漠化面积大。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交通不便,贫困落后,人地关系严重紧张。人们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恶性循环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也是贫困地区部分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21世纪初, 北方农牧交错带80%以上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400mm等降水量线附近。是指农区与牧区之间的过渡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不同时期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北界变迁示意图
据图分析交错带北界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几次明显北进和南退与各时期冷暖干湿情况的关系。
自公元前5世纪以来,中国北方气候处于持续波动过程中,出现几次较为明显的暖湿期和干冷期。农牧交错带也随之出现明显的南北位移。通常而言,气候越暖湿,则宜农土地越多,交错带界线北移,反之亦然。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最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土地退化
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降水总量:300--400mm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年际变化大。
②:多大风,且集中在冬春季节
春季降水稀少,但是气温回升,地表解冻,因此表土层裸露、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极易遭受大风侵蚀,发生土地退化。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严重退化
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首先要树立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其次要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综合治理,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民勤哈密瓜民勤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酝酿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民勤密瓜。
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首先要树立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其次要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在草原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防沙固沙。
在草原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治理。
民勤种草选择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得以自然恢复。自然恢复的效果有可能比强行植树种草好得多。
21世纪初,荒漠化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开始了生态恢复。2001年春,人们在浑善达克沙地深处的某嘎查(嘎查:蒙语,即行政村)设计了乔一灌一草多层次、高密度的防风林。为了保证树木成活,使用生根剂处理树苗。当年,种植的旱柳萌芽了。然而好景不长,次年这些树木就不再抽叶,并逐渐枯死。实际上,种植的树木用的养料是树干储存的,半干旱区强烈的蒸发、严酷的冬季、强烈的大风使得它们很难生存。 2002年,人们在该嘎查8400公顷中的2600公顷严重退化土地上,建起了围栏让其自然恢复。到2008年,草被完全恢复,自然生长的榆树高达58米。 严重退化的草地,尽管地面上的植被没有了,但原有土壤还基本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还存在。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退化的植被可以自己恢复生机(图2.22)。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恢复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建设,适度减少人类的干扰,自然恢复的效果有可能比强行植树种草好得多。
调整牲畜数量: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山羊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饲养周期短,饲养获得收入快。但是山羊觅食能力强。在较为干旱的草原和山坡,山羊会践踏表土,啃食草根,造成草原退化。
生态脆弱区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在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图2.19)。这里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20世纪60年代后,当地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草原基本消失。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耕地面积达160万公顷,但90%的耕地出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有的农民被迫举家搬迁。
从1994年起,乌兰察布市开始重建生态。至2008年,陆续有一半多的耕地实现退耕还林(草)。与此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调整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图2.20)和农业产业结构(图2.21)。首先是调整种植业的结构,摒弃早春作物小麦和莜麦,而是以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莱等经济作物为主,优化了种植业结构。其次是把低产的农田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以提供优质饲草饲料,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退耕前的不到30%增加到2008年的50%以上。第三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由过去的粗放散养转为舍饲圈养,畜种结构由过去以土种畜为主的毛肉型转变为奶牛、肉羊为主的乳肉型,逐步改变传统靠天养畜的方式,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促进乌兰察布市农村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广种薄收的不合理生产方式,促使农业劳动力转移,使农民收入水平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实现脱贫致富。同时,生态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天然草场草原植被覆盖度都得到大幅提高。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萨赫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
气候特征:热带沙漠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过渡,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荒漠化的潜在威胁(自然原因):①:处于沙漠向草原过渡的地带,处于干旱、半干旱区。②:地处撒哈拉沙漠的南部边缘,容易受到沙漠侵袭;③:气候较为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④:土壤多沙质沉积物,极易沙化。
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a href="/dl/tb_c400380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课件ppt</a>,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脆弱区,一生态脆弱区,土地沙化,石漠化,盐碱化,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北方农牧交错带背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品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红漠化,石质荒漠化,北方农牧交错带,探究活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侵蚀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等奖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判断题,凶手是谁,我国的生态脆弱区,案件实验室,嫌犯一号雨,嫌犯二号风,嫌犯三号土,过度开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