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PPT课件整套
-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2.3 伴性遗传 课件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二 课件 0 次下载
- 3.2 DNA的结构 课件+教案 课件 2 次下载
- 3.3 DNA的复制 课件+教案 课件 1 次下载
- 3.4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秀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牛刀小试,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第一组,第二至四组,第五组,实验结论,当堂检测,ABCD,思考与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耳熟能详的言语体现了遗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物质是什么呢???
1、遗传物质可能具备哪些特点呢?
(1)遗传物质能够储存大量遗传信息,并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稳定遗传(2)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结构稳定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20世纪2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2、各种氨基酸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形成不同的蛋白质。
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的生物大分子。
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每一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
对DNA结构认识不清晰,故人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想法依旧占主流。
一、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S型细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th);S型细菌有致病性,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同时小鼠并发败血症而死R型细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ugh),R型细菌无致病性,不会使人和小鼠患病。
2、格里菲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知识扩充:加热致死原理:蛋白质和核酸对于高温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在80-100℃的温度范围内,蛋白质失活,DNA双链解开;当温度将至5℃时,DNA双链又可以重新恢复,但是蛋白质活性不能恢复了。
1、加热至死的S型细菌会不会导致小鼠死亡?
2、为什么第四组小鼠死亡,且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活的S型细菌?
3、从格里菲斯的实验中,你能学习到哪些实验方法?能得到什么结论?
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能促进R性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
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和设置对照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进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格里菲斯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关于实验的结论错误的是( )A、说明了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说明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C、说明了R型或细菌不具有致病性,S型活细菌具有致病性D、说明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3、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细胞提取物的制备: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除去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
自变量:不同处理的细胞提取物
因变量:培养基中活细菌的种类
艾弗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过程
蛋白酶(或RNA酶、酯酶)
第二到四组分别用蛋白质酶、RNA酶和酯酶处理后,培养基中即出现S型细菌又出现R型细菌说明细胞提取物仍具有转化活性。
第五组用DNA酶处理后,培养基中只出现R型细菌说明细胞提取物不具有有转化活性。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由于当时提纯技术有限,无法将蛋白质完全除去,所以仍有人提出是不是提取物中少量的蛋白质发挥了作用。
然后分析细胞提取物的理化性质,发现这些特性与DNA的极为相似。
实验现象结合理化性质分析
得出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是不是由此就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了呢???
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则” 和“减法原则”
应用场景:对照实验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 溶液或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一种物质)
(不定项选择)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链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 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B.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细菌的细 胞提取物后,观察发现有R型和S型细菌菌落 C.该实验的自变量控制的方法为“减法原理”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或者一种物质能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呢?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蔡斯(2)实验材料:T2噬菌体(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1、T2噬菌体结构简单:只含有DNA和蛋白质
2、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3、繁殖时,仅将遗传物质导入大肠杆菌,其余物质保留在体外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
(1)标记细菌细菌接种到含35S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含35S的细菌。细菌接种到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含32P的细菌。
(2)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和含35S的细菌共培养得到含35S的噬菌体噬菌体和含32P的细菌共培养得到含32P的噬菌体
★T2噬菌体是病毒,必须要活细胞中寄生,不能直接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
用35S标记的一组侵染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用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想一想,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了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了外面。
进一步实验发现:在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是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又说明了什么?
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误差分析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③搅拌剧烈,使大肠杆菌破解,释放子代噬菌体。
(1)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获得被标记的噬菌 体的方法是( )
A.可以用含32P或者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可以用同时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让噬菌体分别去侵染含32P或者35S的大肠杆菌 D.让噬菌体同时侵染含有32P和35S的大肠杆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评优课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我们表示怀疑”,基因重组,深入分析,先标记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积极思考,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优质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DNA病毒,RNA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7页。